APP下载

试说“赤”之“空尽无物”义

2016-03-02□李

现代语文 2016年30期
关键词:赤色无物赤子

□李 娟

试说“赤”之“空尽无物”义

□李 娟

“赤”之“空尽无物”义与其本义“红色”相差较大,但这种情况不由假借造成,且两者之间不存在过渡义项,“空尽无物”义是由本义沿着“显耀昭著”的词义特点直接引申而来。

赤 空尽无物 红色 显耀昭著

“赤”本义为“红色”,《释名·释采帛》:“赤,赫也,太阳之色也。”《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属皆从赤。”“赤”是古代五色之一,王力先生编著的《古汉语字典》将五色按深浅排为“绛、朱、赤、丹、红”,“赤”的颜色等级居中,属不深也不浅之红。近来读书,偶然发现由“赤”作为语素参与构成的“赤族”一词的意义由来颇有争议。《汉书·扬雄传下》云:“客徒欲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颜师古注:“诛杀者必流血,故云赤族。”这是从“赤”的本义出发,诛杀必流血,以血的颜色与“赤”同而名“赤族”。而明代学者焦竑著《焦氏笔乘·赤族》有云:“赤族,言尽杀无遗类也。《汉书》注以为流血丹其族者,大谬。古人谓空尽无物曰赤。”焦竑认为,“赤族”之“赤”在此不与颜色相关,而是“空尽无物”之义,“赤族”便是将家族诛灭无余。诛杀必定流血毋庸置疑,而古文用例中“赤族”即是将一族诛灭杀光,因此这两种说法都符合事理逻辑,我们也较难考证孰对孰错。但借“赤族”这一争议,笔者疑惑的是“赤”本义为“红色”,为何会存在“空尽无物”之义呢?

不论是在古代汉语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赤”的“空、无”义用例都很丰富。如“赤地”,《前汉·五行志》云:“赤地千里。”注曰:“空尽无物曰赤。”又如“赤贫”,《正字通》:“又空尽无物曰赤。《南史》:‘其家赤贫。’”就连“赤子”的意义来源都可能与“空尽无物”义相关,“赤子”古指称婴儿,《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汉书·贾谊传》:“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颜师古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孔颖达认为婴儿刚出生时身体为红色,由红而名,这与事实相符。此外,颜师古另注一点:“言其新生未有眉发。”为何要加注这一点呢?我们分析有两种可能:第一,说明“其色赤”缘于“未有眉发”,只赤色而未有他色,这与孔氏观点一致;第二,为说明“赤子”命名来源有两点根据:“赤色”与“空尽无物”。联系事理逻辑,婴儿出生时身体赤色且空无他物,颜氏很大可能是意在第二点。以上,“赤”的“空、无”义用例不是“只此一家”,古籍中相关词语很丰富,“空尽无物”之义是“赤”的常用义之一,那么“赤”的本义“红色”与“空尽无物”之义有什么关系呢?

“赤”的本义“红色”与“空尽无物”义相差较大,难以清楚地判断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情况下,“赤”之“空尽无物”义的出现有三种可能:第一,其为假借义,作“空尽无物”解的另有本字,或者无本字,但其对应的是另一个词;第二,其为间接引申义,由“红色”引申而来,中间存在过渡义项;第三,其为直接引申义,由本义“红色”以较隐晦的方式直接引申而来。笔者赞成第三种可能,现逐一分析如下。

首先,“空尽无物”义的“赤”不管是属于用字的假借,还是无本字属于造字的假借,都说明“红色”义与“空尽无物”义无关。但笔者发现存在具有“红色”义的词语与“赤”在“空尽无物”上同义的情况。如“赩”,《楚辞·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赩只。”王逸注:“逴龙,山名。赩,赤色,无草木貌也。”“赩”同为“红色”,但同时也有“无草木貌”的义项,即亦含“空、无”之义。因此,“赤”之“空尽无物”义并非假借义,也即“红色”义与“空尽无物”义并非无关,两者应属引申关系,只是比较隐晦。

其次,表面看来,“红色”与“空尽无物”关系并不紧密,联系“赤”的其他义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过渡义项呢?《汉语大字典》中“赤”字下列15个义项,除去作译音成分、象声词等,“赤”主要有以下义项:①红色;②空、尽、一无所有;③光着、裸露;④诛灭;⑤喻纯真;⑥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⑦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赤”的⑥、⑦两个义项是由修辞产生的借代义,固定下来成为常用义,而②、③、④、⑤几个义项也可以据理性引申的规律系联起来,联系由其构成的几个词语,如“赤体”义为“光着、裸露身体”即“无衣”,“赤族”义为“诛灭全族”即“诛杀殆尽至无”,“赤心”义为“真诚的心”即“纯真无杂”,义项③、④、⑤都可由义项②直接引申而来。王力先生编著的《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赤”字下仅明列两个义项,一为“红色”,一为“空、无”,其他诸如“裸露”“诛灭”等义皆置于“空、无”义引申之列。我们大致可以将“赤”的引申义列举归纳为:

↗指代南方

↗指代汉朝 ↗光着、裸露

赤 ? →空、尽、一无所有 →诛灭

↘喻纯真

义项①与义项②之间关系究竟如何,似乎难以确定,但可以明确的是,“红”与“空尽无物”两义项之间并不存在连接两者的过渡义项。

“赤”之“空尽无物”义既不是假借义,也不是间接引申义,其只可能属于直接引申义。那么“赤”的本义“红色”是如何直接引申出“空尽无物”义的?王宁先生归纳词义引申规律有理性的引申和状所的引申,前者包含时空引申、因果引申、动静引申、施受引申和反正引申,后者包含同状引申、同所引申及通感引申。纵观这些引申规律,“赤”的两个义项之间的关系都难以契合。但我们知道,任何引申规律都是以具体的词义特点为依据的,要说明“赤”的引申方式还应该从其本义的词义特点出发。《说文》:“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徐锴系传:“南方之星,其中一者最赤,名大火。会意。”饶炯部首订:“南方阳盛之区,其象昭著。火为之行,色赤。赤者,光明显耀也。凡火皆有明着之象,然微则荧荧,大则赫赫,故赤从大火会意。”《说文》等以“赤”为南方色,五行说南方属火,“赤”亦从大从火,许慎因以其为“火色”。又刘熙《释名》以“赤”为“太阳之色”,《易·说卦》:“干为天,为圜……为大赤。”虞翻注亦云:“太阳为赤。”火与太阳皆为耀眼之物,给人以“光明”“显耀”“昭著”的心理联想。由此,“赤”之红与“绛”“朱”等他色的红不同,不管是“火色”还是“太阳之色”,其特点都为“光明”“显耀”“昭著”。而“显耀昭著”等即代表通亮无物,无遮蔽、无掩饰,清楚明了,进而凝结为“空尽无物”这一义项。“赤”据这些词义特点进行引申,对此,段注也有论述:“赤,南方色也。……按,赤色至明,引申之,凡洞然昭著皆曰赤。如赤体,谓不衣也,赤地,谓不毛也。从大火,火者,南方之行,故赤为南方之色。从大者,言大明也。”段氏解“赤”字从“大”从“火”为“大明之色”,即是表明“赤色至明”说法的字形依据,后解“赤体”“赤地”虽是从“洞然昭著”入手,但“洞然”即是说“贯通之空”,“昭著”即是说“显著之明”,且“赤体”为“不衣”,“赤地”为“不毛”,其暗含的意义性质还是“空尽无物”。此外,其他含“赤”义的词也以“赤”——“至明之红”——暗含的词义特点“显耀昭著”引申出含“空、无”特点的语义。如上文提及的“赩”,《楚辞·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赩只。”王逸注:“逴龙,山名。赩,赤色,无草木貌也。”“赩”即赤色,在该语境中虽具体化为“无草木”,但“空、无”之义明显。再如“赭”,《说文》:“赭,赤土也。从赤者声。”“赭”本义“赤土”。《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此“赭其山”即指将树砍伐殆尽,“赭”也即“使……赤裸、光秃”,由此,“赭”以所含赤色的词义特点为基础,进行相同路径的引申得出含“空、无”特点的语义。此外,除含“至明之红”语义的词易产生“空尽无物”的引申义,其他词如果本义也暗含“显耀昭著”的词义特点,也容易产生与“赤”“赩”“赭”相同的词义引申结果。如“光赤”之“光”,《说文》:“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义也。”其本义为“光明”,与“至明之红”的“赤”等暗含相同的词义特点,即“显耀昭著”。以此产生“空、净尽”义,如宋楼錀《跋刘杼山帖》:“先子嗜书如嗜芰,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独谓杼山先生之书光前绝后,尤秘宝之。”以及与“赤”相同的引申义“裸露”,如宋郑清之《咏茄诗》:“光头圆脑作僧看。”巴金《第二的母亲》:“台上正演着武戏,许多人光着身子在翻筋斗。”综上,笔者认为,不管本义是火色还是太阳之色,“赤”都是“至明之色”,其显耀昭著,无遮蔽、无掩盖,使人一望即清楚明了。“赤”之“空尽无物”义即是由其本义“红色”沿着“显耀昭著”的词义特点直接引申而来。

综上所述,“赤”本义为“红色”,“空尽无物”义与其意义联系,表面看来相隔很远,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由假借造成,且两者间也并无过渡义项。联系“赤”的字形,发现其本义“红色”与“火、太阳”相关,其词义特点为“显耀昭著”等。“显耀昭著”即表示“无遮蔽、无掩饰,清楚明了”。经由这样的曲折联想,最终凝固产生义项“空尽无物”,进而又引申出“光着、裸露”“诛灭”“纯真”等义。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2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刘熙.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0.

[5]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2版)[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崇文书局,2010.

[7]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李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

猜你喜欢

赤色无物赤子
何 芳
赤子
鹧鸪天·赤子赋
赤色龙州
赤色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海外赤子”指的是谁
赤色邮政戳记的发现与考证皖西烈士陵园管理处
唱唱不下去的歌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惚恍”是什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