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低年级学生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2016-03-02匡正梅

新课程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考题算式直观

匡正梅

(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市中心学校)

浅谈对低年级学生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匡正梅

(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市中心学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第一学段问题解决中对学生的目标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看来,课程标准在强调对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注重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多策略的引导。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在这个学段培养学生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将有利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及学生后续的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上册中有这样一道解决问题的思考题:“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该题是学生刚学完解决问题后的一道思考题,为培养学生多策略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素材。教学此课后,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略有感悟。下面就此题的教学,并结合新《标准》理念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在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新理念倡导:“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首先接触的就是数数,解决问题也是由简单的图画问题到图文并茂和情境对话的问题,数数知识点应符合该阶段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时,理清情境对话后,从9往后数出自己10,再数出后面5人:11、12、13、14、15。

二、在创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本题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条件,但前后人数都隐藏在树林里,对于低年级学生是比较抽象的,较难理清数量关系,特别是对自己也是求和总数的一个量,更难理解。教学中,可创设题中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排队,在情境中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三、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

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最深刻的体验就是通过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放手让学生做科学,做过了,就理解了。作为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动口、动脑、动手。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或利用画点子图的方法画一画,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解决问题。

四、提升思维品质,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需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使学生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多元方法,让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思维的浅层,更深入到事物的核心,形成一种良性的思维习惯,渐渐养成一种思维品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已有感性的认识,适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5+1=15(人)。当然,在此环节,教师更应灵活、机智,鼓励算式的多样化(例如:9+6=15或10+5=15),只要学生能够说出每个数表示的具体意义即可。

五、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题:从前面数我排第9,从后面数我排第5,这排一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异同,列出算式:9+5-1=13(人)。与前面算式9+5+1=15进行比较,理解“加1”和“减1”的意义,这样学生便建立起了数学模型,并能灵活应用,触类旁通,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思考题算式直观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怎么写算式
简单直观≠正确
好玩的算式谜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