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的建议

2016-03-02孙祥民

学习月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类水缺水水源地

◆孙祥民

一、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背景和意义

(一)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的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源遭受突发性污染和遭遇特枯水期等极端情况造成的水源危机逐步显现。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在668座城市,2/3面临不同类型的缺水,受环境污染影响,大部分已经或即将形成水质型缺水,有些城市更是面临着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双重威胁。2005年,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造成了哈尔滨市居民用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2007年,无锡太湖出现蓝藻大规模聚集现象,造成城市供水水质污染;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直接威胁到人畜生存,国土资源部举全国之力,实施了西南抗旱找水打井紧急行动,历时数月,方解燃眉之急;2010年8月7日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舟曲县自来水供水系统完全瘫痪;2010年武汉市白沙洲自来水厂由于上游泵闸在向长江排水时,携带大量污染物,致使武昌地区150万人饮用受到严重影响;此外,2013年发生的上海黄浦江上漂死猪及2014年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等一次次的水污染事件,令城市猝不及防,让人堪忧。饮水安全,是广大民众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生活保障,应给与高度重视。

早在2007年,国土资源部已经要求加强城市应急水源地的勘查工作,为紧急状态下的供水安全提供后备水源地和优质地下水资源。不少省、市开展了此项工作,把加强重要城市、重要工业基地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所在地应急水源地的勘查,为紧急状态下的供水安全提供后备水源地和优质地下水资源作为主要任务,开展了主要城市应急地下水水源地及缺水的重要农牧业、老少边穷农村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勘查,为解决一批农牧区饮用水困难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的意义。在突发性水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城镇居民的饮水安全无疑是一项重大考验。而城市应急水源地在应对城市大规模严重缺水、重大水污染等突发事件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水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挖掘城市水资源潜力,建设应急水源地以应对突发水安全事件,是城市稳定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而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作为应急供水源的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地下水分布较广,流动缓慢,动态较稳定;可调节性好,应急期或干旱期借用,丰水期或长期停采后可以补偿应急期的借用量;水质好,不易污染。并且当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可进一步降低供水系统的脆弱性,充分发挥水资源潜力。因此,开展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十分必要。

二、地下水资源及应急水源地建设现状

(一)地下水资源分布特点。我省境内广泛分布的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天然资源量384.67×108立方米/年,其中平原区占全省天然资源量的39%,丘陵区占61%,多为岩溶水和孔隙水。由于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介质类型多,水量贫富悬殊,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一,占全省大部分地域的丘陵山区和平原岗地中的三级阶地区,特别是鄂北岗地和鄂西北山区,由于种种原因,地下水资源缺乏。通过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显示,湖北省地下水Ⅰ类水占10.5%,Ⅱ类水占10.4%,Ⅲ类水占35.3%,Ⅳ类水占10.5%,Ⅴ类水占33.3%。超Ⅲ类水所占面积和所占地下水资源量的比重达43.8%。武汉、孝感、黄冈、黄石、鄂州、咸宁、襄樊等地地下水水质较好,一般满足《地下水水质标准》Ⅲ类水的要求。汉江平原腹地地下水水质较差,水质类别一般为Ⅳ类或Ⅴ类。

(二)应急水源地储备现状。尽管“千湖之省”境内水系发达,湖泊众多,总体上供水充足,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气候变化和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湖北部分时段、部分区域缺水问题日益突出,部分中小河流湖泊水质状况也不容乐观,水生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基于这种状况,我省13个城市均设置了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根据调查资料,13个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共51处,主要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地区和鄂东南地区,水源地地下水资源总量达60076.67×104立方米/年,其中45处处于开采状态,开采量达11475.06×104立方米/年。其中十堰市和恩施州各有1个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可供水资源量偏少,且均未开采,难以满足城市居民应急供水能力。荆州市、荆门市、鄂州市、黄冈市均有在开采的应急水源地,但可供开采量较少,若遇突发情况,也难以解决城镇居民饮水问题;武汉市、宜昌市、随州市应急水源地可供开采量接近资源量;武汉、黄石市等地,因局部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出现多次地面塌陷事件,也急需寻求新的应急水源地。

三、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的建议

(一)解决主要缺水区水源地调查和工程成井等问题。充分收集我省13个市(州)以往所做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资料,气象水文资料,特别是鄂北岗地和鄂西北山区区域地质资料,借助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方法,查明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赋存条件,掌握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和水化学特征,对缺水区水源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可行性方案。在查明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和开采点可采量的基础上,根据安全级别设计地下水开采方案,并建设相应开采能力的提水系统(成井与提水设备),引水系统(管网建设与输水设备)和基础设施(泵房、储水设备与配送站等)。

(二)建立和完善主要城市或缺水地区、易污染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管网联通体系。针对已有的51处应急水源地进行调查评价,并根据城市供水发展目标,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引水系统中的管网建设进行优化设计;建立和完善主要城市或缺水地区、易污染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管网联通体系;以提高供水管网水化学稳定性和供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提高供水设施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积极采用新型管材和非开挖技术。对于并入城市或小区供水管网的应急地下水管网,应在接口处设置闸阀,同时在供水区域主干道一定的供水区范围内设置闸阀,以便应急时启用和控制供水量范围。对于单井涌水量小于1000立方米/天的开采点,不易并入城市或小区供水管网,宜单独设置多处的出水管口,以便应急时取水。

(三)建立应急机制。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编制出省、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点)管理办法和遭遇突发事时启用应急地下水源的应急预案,并提出实施应急预案或启用应急地下水源的保障措施与应急机制。加强我省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的研究,查明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建设地下水应急水源地 (点),是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保护和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的需要。

(四)强化管理和监督。加强对下水应急水源和给水设施的保护与管理。对于应急地下水水源的管理应建立信息系统管理模型,建立以MAPGIS为平台的数据库,将地理信息、气象水文信息、水文地质信息、水资源信息,给水设施信息,开采井监测信息和各种图件等输入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对主要城市乃至全省地下水应急供水的系统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管理,实现资源社会共享,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决策。

水资源安全是我国要长期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任重而道远。应急水源地建设是确保城市水资源安全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城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应充分挖掘我省地下水资源,进行应急水源地建设,以主要缺水区水源地调查、建立和完善主要城市或缺水地区、易污染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管网联通体系为手段,加强建立应急机制、强化管理与监督方面,全面落实城市水安全应急水源地建设,做到未雨绸缪,以保证在发生突发水安全事件时能迅速启动水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城市水安全事件的恶化。

猜你喜欢

类水缺水水源地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十四烷酸插层稀土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对PVC的热稳定作用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PA6/类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