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蚶筏式笼养技术初探

2016-03-01刘绍成

河北渔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扇贝养殖

刘绍成

毛蚶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较高。毛蚶广泛分布于我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我国的渤海、东海分布较多。自然生活于水深2~20 m浅海泥沙海底,对盐度、温度适应广泛,适宜盐度22‰~30‰,昌黎县海域属沙底质和沙泥底质,非常适合毛蚶等贝类养殖,近年来昌黎县扇贝养殖户利用扇贝养殖台筏、网笼等器材进行毛蚶养殖,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效益。笔者于2011、2012年连续两年对部分毛蚶养殖户的生产性试验进行跟踪调查,探索并总结了毛蚶筏式笼养技术,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 养殖环境与试验材料

1.1 养殖环境

养殖地点位于昌黎县新开口以外海域,该水域海底为沙细底质,地势平缓,潮流畅通,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无各种污染,受台风和风暴潮影响较小,水深6~10 m,自然海水温度-1.5~26.5 ℃,海水盐度28‰~32‰,海水pH值变化为8.0~8.4之间,透明度0.5~1 m,海水溶解氧平均为5.4 mg/L。

1.2 试验材料

1.2.1 浮筏 浮筏有效长度以120 m为宜,筏距20 m,浮力采用塑料空心球吊浮,浮绠长度1~1.2 m,浮筏满负荷时浮力约120个浮球/台。

1.2.2 网笼 直径35 cm,层距15 cm,12层/笼,网笼间距1 m。暂养笼外包网衣网目为0.4 cm和0.8 cm两种规格,养成笼外包网衣网目为1.5~2 cm。

1.2.3 苗种 蚶苗健康,无病菌病毒,无损伤,受到刺激后双壳张闭迅速,反应敏捷,活力旺盛,大小整齐的优质苗种,壳长0.5 cm以上。

2 方法步骤

2.1 苗种购运

4月初从山东购买苗种,用卡车或渔船运输,装运蚶苗要小心、快捷,尽量减少损伤,缩短装运时间,途中避免雨淋和风干,定时对蚶苗泼洒海水,保持蚶苗湿润,运输时间不超过50 h,以确保运输成活率。蚶苗到达目的地后迅速放入海水中等待分笼暂养,以利于恢复体质和活力,提高放养成活率。

2.2 蚶苗暂养

采用海上暂养,选择风浪小、水流平缓、水质清新、无泥、无污染的海区作为暂养地。

待蚶苗恢复体力和活力后,选择活泼健壮的蚶苗放入暂养笼(外包网衣网目0.4 cm),每层放苗500粒左右,12层笼6 000粒/笼,笼装好后迅速挂在浮筏上,笼距1 m左右,水层2~3 m,台挂120笼。

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后,当规格高达1 cm以上时,应及时将蚶苗分到大网目的暂养笼(外包网衣网目0.8 cm)中暂养,每层放苗200粒左右,12层笼2 400粒/笼,由于降低了密度,蚶苗生长加快。

2.3 毛蚶养成

2.3.1 采用倒笼养殖 当蚶苗规格大于2 cm时,由暂养笼倒入养成笼(外包网衣网目1.5~2 cm),每层80粒左右,12层笼960粒/笼,笼距1 m左右,水层2.5 m左右,台挂120笼。

2.3.2 采用套笼养殖 将规格1 cm以上的蚶苗放入外套有一层网衣(网目为0.8 cm)的养成笼中养殖,让笼外的贝类及藻类附着在外网衣上,待附着期过后,将带有附着物的网衣撤掉,这样避免育成期倒笼分苗、刷笼的繁琐,省工省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2.4 养成期管理

重点突出精养、细管,并做到浮齐、吊齐、苗齐。

2.4.1 控制浮筏深度 养成期间,经常观察毛蚶生长情况,由于个体不断长大,重量不断增加,筏子逐渐下沉,需及时增加浮球,调整浮力,使浮筏处于合适的水层。

2.4.2 清除网笼附着物 经过一段时间后,网笼极易附着浮泥、贝类、藻类等附着物,网笼网目常常被堵塞,造成笼内水流受阻,影响水体交换,有的生物还与毛蚶争氧争饵争空间,影响毛蚶摄食和生长,因此要经常洗刷网笼,清除浮泥和附着物,保持水流畅通。当附着物占据网衣面积1/3时应及时清除,附着严重时可以倒笼。

2.4.3 检查和修补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每天遭受潮流冲刷,时常遭到海上台风、风暴潮及人为等因素损坏,或发生台筏、浮球、吊绳、网笼缠绕现象,特别是大风来临之前和过后,须及时检查养殖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有损坏苗头,要及时进行更换或修补,整理缠绕的网笼,确保安全生产。

2.4.4 检查生长情况 定期检查毛蚶大小及增重、存活情况,推断毛蚶生长是否正常。

2.5 收获

确定毛蚶收获的最佳时期,提高毛蚶商品率。根据毛蚶规格大小、海况及气温变化、市场行情、自身收获能力及海上治安秩序等因素灵活掌握。在昌黎海区,一般在海湾扇贝收获完后,于12月上旬至12月下旬,毛蚶壳长达到4 cm左右,达到商品贝时即起捕收获。

3 结果

2011年4月上旬从山东购买壳长0.5 cm毛蚶苗进行筏式笼养,12月中旬收获,平均笼产毛蚶12 kg,平均台产1 440 kg,养殖200台筏共产鲜贝288 000 kg,单价5元/kg,产值144万元。

2012年4月上旬从山东购买壳长0.5 cm毛蚶苗进行筏式笼养,12月中旬至下旬收获,平均笼产12.5 kg,平均台产1 500 kg,养殖3 000台筏共产鲜贝450万kg,单价5.2元/ kg,产值2 340万元。

经测算,毛蚶暂养成活率为67%,养成成活率为85%,2011年收获时壳长平均4.05 cm,2012年收获时壳长平均4.1 cm。

4 讨论

毛蚶具有终生足丝,切断足丝后能重新长出新足丝并附着于基质上的习性,这一习性给筏式笼养提供了可行性,笼内的毛蚶不会因风浪颠簸相互摩擦、碰撞而受到伤害而影响生长。

毛蚶自然在海底营埋栖生活,而筏式笼养方式(在水域的中上层)改变了其原有的生活环境,限制了其活动空间。浮游生物均有趋光性,中上层饵料充足,饵料生物随水流不间断通过网笼,使得毛蚶摄食机会增多,因此生长速度加快。

毛蚶筏式笼养经两年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效益,其生产技术操作简单,成贝起捕方便,起捕量大,绝大部分成贝带壳出售,无需做肉壳分离加工,省时省工,适宜大规模养殖。

昌黎县是扇贝养殖大县,历年扇贝养殖规模在2 000万笼以上,仅闲置的扇贝笼就有400~500万笼,如果将这些闲置的扇贝网笼用于养殖毛蚶,或因养殖扇贝效益低,用毛蚶替代扇贝,将会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因此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收稿日期:2015-03-18)

猜你喜欢

扇贝养殖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扇贝的眼睛“排排站”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基于线粒体12S rDNA序列分析岩扇贝与国内主要经济扇贝的亲缘关系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烤扇贝:贝壳反复利用,壳比肉还贵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