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业余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6-03-01王泉海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体校业余

王泉海

(新乡学院 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3)

我国业余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王泉海

(新乡学院 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3)

分析了我国当前业余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大众体育、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科学训练、强化体教结合和完善体育立法等改进措施。

业余体育;问题;措施

业余体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提高国民体质的双重任务,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大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对于我国发展体育事业具有战略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在发展业余体育事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随着业余体育训练朝着职业化方向的转变,原来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制约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我国业余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大众体育、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科学训练、强化体教结合和完善体育立法等改进措施。

1 我国业余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业余体育训练目标急需转变

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强化竞技体育,开展业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这一做法忽视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导致我国在竞技体育蒸蒸日上的同时,国民体质却出现了连年下降的趋势。2006年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男女的健康水平存在整体下降的趋势[1]。2010年的国民体质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连年下降,肥胖率在10年内增长了近50%,近视率增长了11%[2],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转变当前业余体育的训练目标,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已成为发展我国业余体育事业的当务之急。

1.2运动项目布局不合理

虽然我们已在业余体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在整体布局上还存在一些弊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各地开展业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备战全运会或省运会。因此,在设置训练项目时追求“大而全”,结果是项目的设置水平很低、重复现象严重,这分散了原本紧张的体育经费,导致一些地方优势项目因资金不足而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人员比例严重失调。通常情况下,参加射击、跳水、举重、体操、乒乓球和羽毛球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训练的运动员与教练员在数量和素质上明显高于参加马术、击剑和滑雪等一些冷门项目的运动员与教练员,这将导致许多项目在体育人才储备上出现断层危机。

1.3业余体育训练缺乏科学手段和资金支持

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不仅表现在运动员自身素质的竞争上,而且表现在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竞争上,这使体育训练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学训练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业余体校的训练资金基本上来源于中央或地方通过预算拨付的事业费,除了办公经费、场地维护费、教师工资和日常训练的费用外,业余体校很难有多余资金购置用于科学训练的仪器和设备。2013年,笔者对河南省20所业余体校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业余体校的训练经费几乎都是政府的财政拨款。由于申报的项目及资金的通过率极低和招生形势的每况愈下,业余体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70%的拨款用于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补助,约20%的拨款用于训练监控和医务监督,而在实际操作中真正用于训练监控的资金微乎其微。因此,目前的财政拨款无法满足开展科学训练的要求。另外,从事业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多为“亦教亦训”的体育老师,由于他们的科学和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缺少学习和深造的机会,缺乏借鉴和运用先进训练理念的能力,他们很难在业余体育训练中运用科学手段。

1.4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过程中,我国一直比较重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但对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要求并不高[3]。尽管国家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并鼓励和支持通过“体教结合”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但业余体育训练由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负责,这种模式往往会造成两个部门在训练和管理上缺乏协调,体育管理部门强调遵循训练规律,而教育管理部门强调遵循教育规律,这一难题的解决已成为困扰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瓶颈。目前,我国的“体教结合”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运动员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素养不高和成材率偏低的局面,他们退役后适应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低。近年来,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率越来越低,安置退役运动员所用时间越来越长[4],很多运动员退役后找不到工作,有的运动员甚至出售自己的金牌。为了将来能顺利就业,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体育训练活动,以至于业余体校的数量和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人数不断萎缩。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1年,我国各级各类体校的数量在持续减少,已由原来的3 687所减少到目前的1 724所,参加田径项目训练的人数在过去的20年里以每10年萎缩50%左右的速度递减,足球和速滑等项目的情况更加严重[5]。

1.5融资渠道单一 训练经费不足

我国目前的业余体育训练仍由体育部门负责,业余体育训练的经费主要源于行政拨款[6],这种计划经济时期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业余体育发展的要求。我国目前仍在举国办体育的指导模式下开展业余体育训练,体育管理部门居于垄断地位。这种统包过多、政事不分的体制无法保证社会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了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业余体育事业的兴趣,造成了我国业余体育融资渠道单一和训练经费不足的现状。

2 我国业余体育发展的改进措施

2.1坚持举国体制 发展大众体育

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既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坚持与完善举国体制的基础上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又要逐步建立完整的、覆盖城乡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提高国民体质的基础上,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实现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互相促进。

2.2合理项目布局突出地方特色

体育管理部门在对业余体育训练项目进行总体布局时,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根据各地区项目的开展水平,鼓励当地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集中资源和资金发展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项目,形成地方特色。对于一些体育成绩不突出的地区,国家可通过提供特殊资金和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这些地区开展一些特色项目的训练活动,以此带动本地区业余体育运动的开展。

2.3倡导科学训练 提高人才质量

体育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训练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协调促成高校体育科研团队、地方体育科研部门和业余体校之间的合作,力争在业余体育训练中取得共赢效果。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及科研部门先进的试验设备对业余体校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进行监控,实现数据共享,以保障运动员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体育管理部门要对基层教练员进行常态化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教练员的科研能力和训练水平,并在训练中开展运动训练监控与医务监督,帮助他们科学地培养业余体育人才。

2.4借鉴国外经验 拓宽培养渠道

体育管理部门要积极借鉴欧美体育强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经验,逐步把培养体育人才纳入教育管理体系,把学校建设成培养和选拔竞技体育人才的基地,构建以学校体育为核心、俱乐部体育为补充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寓体于教、“体教结合”。

体育管理部门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来鼓励和支持各种民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与发展,并协调俱乐部与学校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拓宽体育人才的培育渠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俱乐部的训练活动,让学生接受规范的专业训练。

2.5完善体育立法 拓展融资渠道

为了适应新时期体育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带来的新变化,我国的体育立法也应与时俱进,实现从“管理法”到“服务法”、从“基本法”到“促进法”的转变[7]。地方政府要逐步完善体育立法,制定优惠的体育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切实保障体育投资者的正当利益,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局面,使我国的业余体育事业进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1]李立敏.中国成年男女国民体质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1219-1222.

[2]任丽娟.关于我国竞技运动水平与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思考[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39-41.

[3]李艳,李崇华,杜宁.浅谈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管理[J].内江科技,2010(8):4-5.

[4]刘仁盛,张国海.我国专业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120-122.

[5]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4):1-9.

[6]杨正赛,王峰.河南省基层体育运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前沿,2008(26):391-392.

[7]程蕉,袁古洁.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日本体育立法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5):40-44.

【责任编辑王云鹏】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Amateur Sport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d Measures

WANG Quanha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China)

The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ing in the amateur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ina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Improved measures that suggest developing mass sports,highligh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paying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training,strengthening the combination of training and teaching and consummating sports legislation were put forward.

amateur sports;problems;measures

G807

A

2095-7726(2016)09-0065-03

2016-05-31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152400410346)

王泉海(1968-),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体校业余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业余也疯狂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