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喉舌论”的发展历程及其演变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喉舌新闻事业新闻媒体

江 默

(安徽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喉舌论”的发展历程及其演变

江 默

(安徽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喉舌论”从提出到发展已有着百年的历史,随着历史演变和新闻事业的进步,“喉舌论”在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了对这一理论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对喉舌论的发展历程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并探讨“喉舌论”在新时期的完善创新以及坚持这一理论的必要性。

喉舌论;耳目喉舌;新闻事业;历史回顾

在我国新闻学的研究范畴和新闻理论的探索过程中,“喉舌论”无疑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并占据重要地位的理论。“喉舌论”是规定新闻媒体性质的重要内容,其内涵主要是指新闻媒体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谁的手中,代表谁的表现立场、观点、态度、看法,喊出来的到底是谁的声音。

“喉舌论”在中国新闻发展史上,有过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产生过消极的影响。对“喉舌论”的历史梳理,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它的内涵,同时对这一理论的丰富完善也不断促进着新闻改革实践的进行。

一、维新运动时期

从我国现存最早的报纸——敦煌进奏院状中可以看出,早在封建时期,报纸发挥了发布官方信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思想的要数清末时期发动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梁启超。甲午战争失败以后,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维新派人士积极变法救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将国家的利益和办报联系在一起,将报纸的基本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认为“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梁启超还形象地将报纸比喻为人的“耳目喉舌”。报馆有“起天下之废疾者,有助耳目、喉舌之用”。[1]他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2]

二、辛亥革命时期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更注重报纸的“喉舌”作用,孙中山也是最早在中国新闻思想史上提出报纸应该充任“党的喉舌”的革命家。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同盟会,《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认为:“民报成立,一方面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主义;另一方面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他认为报纸的关键在于宣传主义、制造舆论,把报纸当作少数先进分子和先知先觉者用来组织教育人民的舆论工具。这是孙中山“喉舌论”的内涵,同时它也决定了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报刊单向“灌输”和“鼓吹”的传播方式。同时“喉舌”的主体是政党,报刊只为政党所占有、支配和运用。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我国的新闻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兴起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报刊的政论风格开始逐渐消退,踏上了向“以新闻为本位”的发展之路。徐宝璜列“新闻纸之职务” 六项,第一项就是“供给新闻”。他说:“以真正之新闻,供给社会,乃新闻纸之重要职务。”并且要求记者认识“供真正新闻之天职”。

五四时期兴起了“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新青年》和《每周评论》采用“述评”的形式,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宣传自然科学的进化论学说和以平等、自由、民主内容为核心的天赋人权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同时也成为这一时期进步报刊发挥喉舌作用的重要体现。

四、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接受了苏联的报刊宣传理论,1930年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案明确写到:“必须使全体党员了解,党报是党的喉舌。”同时提出报刊应该成为党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或根据党的方针倡导各种群众运动,经常注视和指导运动的开展,具体地帮助各种群众运动和工农大众的斗争”。[3]

1942年,在毛泽东指导下,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党与党报》,“报纸是党的喉舌,是一个巨大集体的喉舌”,“报纸的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代表党讲话,必须是能够代表党的”。[4]

抗战时期的报刊,如《热血日报》、《红色中华》、《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的建设成就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也给予了报道,对抗战起到很好的舆论作用。

五、建国时期

建国时期,党报主要是为巩固党的政权服务,是党的“耳目喉舌”。1952~1956年,我党对国内众多报纸、广播、杂志类私营新闻媒体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以确保党对新闻事业的管理。在思想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领导下,报纸、新华社、广播等新闻媒体自身也进了重要改革。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宣布改版,改革的内容包括扩大新闻报道面,开展自由讨论,要改进文风,改变过去说教、公式化的毛病,并创办文艺副刊。这次改革既强调加强党对党报的领导,又强调人民群众是党报的主人,报纸应当为人民服务。

通过加强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新闻改革的实践,党的新闻事业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集中,形成了以《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核心的全国性的新型新闻事业网,它们积极配合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的要求,对政权的巩固起到很大作用。

六、“文革”时期——革命的喉舌,阶级斗争工具

“文革”时期,由于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当前的形势,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要使报纸真正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喉舌”,制定了错误的新闻政策,新闻媒体的喉舌功能被看成是阶级斗争的舆论武器。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六通知》,明确新闻界成为被批判和夺权的对象,新闻媒体的刊载内容和版面都受到严格限制,大量新闻记者被当作“走资派”,造成全国80%的报刊内容都被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通稿所垄断,我国新闻史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千报一面” 的局面,新闻界遭到重创。

七、改革开放新时期

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报纸,是党的喉舌,党委又要领导党报成为人民的报纸,成为人民的喉舌”。报纸要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观点被重新确立。[5]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党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媒介不仅要坚持党性原则,还要坚持人民性、群众性原则,既对党对上负责,又要对人民对下负责。

1985年,胡耀邦在中央书记处会议做了题为《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发言,指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新闻媒体在运作方式上采用“事业性质,企业经营”的方式,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信息服务功能。随后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成了全党长期学习的重要思想纲领,为引导新闻媒介工作不断前进提供了明确方向。

八、新闻事业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喉舌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宣传策略上注重“用事实说话”,尊重受众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善于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对当下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报道。

其次党报也摆脱了过去单一的纸质媒体宣传方式,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报多种媒体形式。另一方面开设网站和论坛,为民众交流提供平台,增强了媒体与读者的互动,使政府工作信息更加透明,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为了使党报更好的地与群众紧密联系,党中央及时提出“三贴近”的指导思想,为“喉舌论”注入了新鲜血液。“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新闻媒体成为人民大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九、结语

从对“喉舌论”的历史回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喉舌论”有着不同的理论内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何将“喉舌论”与当时的社会实际有效结合,不仅关系到新闻事业发展的兴衰,更对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发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绝不否认,并且始终强调,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成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并采取“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事业不断前进,“喉舌论”还将不断完善发展,为引导我国新闻事业提供正确方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1] 夏鼎铭.“耳目”与“喉舌”的辩证关系[J].新闻大学(秋季号),1997(3):21-23.

[2] 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N].新民丛报,1902-10-2(2).

[3] 致读者[N].解放日报,1942-4-1(6).

[4]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册)[M].新华出版社,1980:50-52.

[5] 胡绩伟.论人民的报纸(胡绩伟自选集第一卷)[M].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1986:15-18.

[6] 中国新闻年鉴[M].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41-42.

G219.29

A

1674-8883(2016)07-0316-02

江默,助理政工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科员。

猜你喜欢

喉舌新闻事业新闻媒体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产品性与媒介性之争
弘扬新华精神始终不忘初心忠实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职责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忠实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职能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我国首发新闻事业整体发展报告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