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成果摘录)

2016-03-01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课题组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体系

(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课题组)



四川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成果摘录)

(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课题组)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构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本文作为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专题课题成果摘录,主要就四川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思路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正处在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的重要阶段。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方向,以“建体系、重规范、上规模、优服务”为途径,以重点民生工程为抓手,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

1.1 实施重点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以来,我省实现262086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受益群众818万户、3104万人,其中通过有线、无线、卫星方式分别覆盖129540个、70375个、62171个自然村,实现4.1万个行政村通广播,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0%、98.1%。建成47824个农家书屋、4934个社区书屋、900个乡镇中心示范书屋、8861个阅报栏(屏),实现全省农家(社区)书屋全覆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19万余场次,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目标。

1.2 增强薄弱环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推进藏区重点覆盖、“东风工程”等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项目建设,建成藏区广电干线网络大环线,完成部分国贫县薄弱基础设施改造。做好汶川、芦山、康定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区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服务水平得到跨越式发展。实施市县播出机构安全播出保障能力达标改造工程,大大消除安全播出隐患。落实各级财政对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中困难群体的补贴和收视费减免政策,争取省级财政补助6000万元。康巴卫视落地尼泊尔,实现24小时播出,年译制能力达2500小时。四川“农民读书月”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我省农村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示范项目获国家电影电视科技进步一等奖。

1.3 创新发展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四川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是国家试点省,省委、省政府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纳入全省防灾减灾和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力推进。省本级应急广播平台及雅安地震灾区县、17个试点县应急广播分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圆满完成首次国家应急广播四级联动演练。“国家应急广播专区”首次亮相西博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等省领导到展区视察,并对四川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德阳、南充试点“视听乡村”计划取得成功,龙泉驿等试点地区实现100%“村村通”宽带网络、双向互动电视进农家。与新华社合作试点的“新农通”,深受群众喜爱。在人口聚集地建成一批惠民“书吧”,有效拓展农家书屋形态。探索公益电影进社区、进工厂等多种便民放映形式,建成一批乡镇固定放映点,有力推动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转变。

1.4 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加强公共财政支撑,“十二五”中央、省累计投入公共服务建设资金39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省财政村村通运行维护专项补助等资金,有效确保了全省广播电视长期通、电影月月放和农家书屋补充更新。省村村通服务中心和省地面数字电视运行管理中心运转良好,农村群众服务满意度达90.28%。新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对服务对象、服务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在全国率先开通962511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热线,畅通群众反馈评价渠道。总局在四川召开现场会,充分肯定和推广我省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总体水平不高

城市资源相对丰富,有线网络发达,数字化程度高,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较快,但在农村和三州,一是设备设施落后。广播电视城乡覆盖率、入户率、信号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据调查,农村广播电视用户数字化入户率仅为31.75%,34.92%的农村用户反映收不到本地台。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射台设施设备普遍陈旧落后,存在安全播出隐患。国家在“十一五”配备的流动电影放映车基本报废。全省县级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率仅为23.29%、55.08%,总体上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二是内容有效供给不足。对农频率频道、节目套数少,全省350个频率频道仅有4个市级对农广播频率。各级本地“三农”节目制作能力不足,农村群众获取信息的数量、质量远远落后城镇居民。三是监管手段落后。目前仅有成都、泸州、宜宾、巴中4个市建成广播电视监测平台,离市级以上全覆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2 基层服务机构缺少人员,经费配置不足,公共服务职能职责难以落实

这些年,新闻出版广电职能职责在作加法,但有关部门在机构、编制上往往是作减法。一是现有行政资源与公共服务职能不相匹配。市县“三局合一”改革配套不够,相关部门还没有建立规范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办事机构,乡镇综合文化站中绝大多数没有专人从事广电工作,基层公共服务主体不明确、管办不分,资源配置不足,管理、执法、服务、协调和建设能力明显削弱,存在无人干事的局面。

二是基层阵地建设与功能发挥不相匹配。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及经费配套缺乏,人员更替频繁,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县级广播电视台财政投入普遍不足,自身创收能力有限,只能勉强维持工作运转。网络公司在边远农村开展普遍服务,缺乏财政补偿机制。农村广播电视维修服务网点少,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3 下一步思路及建议

在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中,政府职能归位是核心内容,公共财政兜底是坚实基础,健全服务网络是重要保障,完善运行机制是有力支撑,统筹产业发展是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坚持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建设并重,提高覆盖与丰富内容并重,加强管理与促进使用并重,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融合发展并重,统筹实施公共服务升级工程,到2020年,“高清四川 智慧广电”基本实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书报全民读、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看、网屏皆互动、制播全高清。

3.1 完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从201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群众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的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配备标准都作了明确规定,且标准较以往有较大提升,如按新标准统计,全省广播电视数字化覆盖率仅为70%左右,这对构建现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制定与国家指导标准相衔接的具体实施标准,建立高清四川实施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监测台和农村电影流动放映等设施设备的工程建设规范或技术标准,确保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达到标准要求。适应国家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的新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管办分离,支持各级建立健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机构,乡镇公共文化站配备的专职在编人员要熟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相关业务技能。指导各地根据地区不同和城乡差异,进一步细化基本服务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保标准科学、规范、有序落地实施。健全各级各类服务机构和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实现服务标准化、活动常态化、管理制度化、运行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建养并重和以管促用,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积极争取落实各级财政对本地区服务设施建设、运维、服务标准化的投入保障,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3.2 实施扶贫脱贫攻坚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按照《四川省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以消除盲点、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统筹实施行业扶贫专项行动。加强扶贫工作指导,强化责任监督,建设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扶贫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扶贫工作数据库,实现对项目、进度、对象的科学管理和精准服务。重点抓好扶贫项目组织实施,以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为重点,完成88个贫困县县级数字电影院达标、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和应急广播平台标准化建设,完成11501个贫困村阅报栏建设,实现行政村阅报栏全覆盖。以数字化服务为载体,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和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贫困地区广播电视数字化覆盖率、地方节目数字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8%、80%,推动“贫困乡村”变“视听乡村”。

3.3 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和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并重,在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其他公益性增值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采取项目委托、公开招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以奖代补、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新闻出版广电机构和社会组织依法参与公益性内容产品创作和传播、公益性活动组织与承办、公共设施运营和管理、传输覆盖网络建设和运维、接收设备专营销售和维修等公共服务。积极培育社会服务机构,加强出版物销售、广播电视专营服务网点建设,建立遍布乡、村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网点,提供图书及广播电视专用设施设备的专营销售、安装和维修服务,形成“村组有专人、乡镇有网点、市县有机构”全省统一管理的公共服务长效运行维护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化发展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运行机制。

3.4 实施数字化公共服务

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管理云平台建设,实现管理平台化、服务网络化、数据精准化和订单式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健全各级各类服务机构和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实现服务标准化、活动常态化、管理制度化、运行规范化。完善公共服务内容、对象资源库,构建从内容供给、分发传输、接收反馈等全流程服务管理技术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达标升级工程,对未达标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监测台和数字影院进行新建、改建,全面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制播能力和承载能力。推进视听乡村、数字文化视听社区建设,实施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应急广播村村响、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工程,开展零距离政务、智慧物业、500米电视商圈等视听信息应用。打造“书香天府”数字阅读品牌,建设省级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惠民书屋、数字化发行网点、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建设,实现全民阅读线上线下协同推进。

3.5 争取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

落实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切实加大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投入。完善内容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扶持“三农”出版物发行、广播电视涉农节目制作和农村题材影视文艺作品创作。正确区分播电视公益属性和经营属性,将公益性频道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从资金上给予保障。落实好农家(社区)书屋、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农村固定放映点等基层服务场所运行维护和人员经费,确保已建阵地发挥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基金、金融机构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的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