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课堂,展现学生个性的阵地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策略探究

2016-03-01李明芬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孤帆麻雀思维

李明芬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重庆 404100)

阅读课堂,展现学生个性的阵地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策略探究

李明芬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重庆 4041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和后天环境(包括教育)作用下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灵性的天地。那么,如何在阅读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我从这几方面去思考并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放手解读文本,在朗读感悟中展示个性

构建以朗读感悟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心灵交融,读出文本,读出个性,学会个性解读,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人教版十一册有一篇课文叫《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书后,有的同学说:“父亲内心非常着急,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能为儿子争来生的一线生机,虽然经过了许多小时,但是父亲一直没有放弃,他急切地想知道儿子的安危。所以这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在朗读时应急切一些,这样更能体现父亲内心的焦急。”有的同学说:“这句话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作者不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更能表现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为了突出这段时间的漫长,在读时语速应慢些、重些。”多么细致的解读!多么深刻的理解!多么富有个性的认识!两种观点有所不同,在朗读上更是区别明显,但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解读,已达到了与文本的心灵交融,这已经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最大收获,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呢?

二、开放阅读情境,在独特体验中发展个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在古诗《望天门山》教学中我运用自主选择策略,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生1:我用说的方式。这首诗说的是天门山雄奇壮丽,一座座直插云霄,江水流到此处打着回旋,天门山两岸对峙,好像天门洞开。长江水滔滔东流,两岸青山相对峭立,似乎在争高争低。长江的尽头一片孤帆迎风破浪直驶过来。

生2:我用读的方式。(下略)

生3:我用画的方式(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这是“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上是翠绿色的,两岸是褐色的,江水红黄色的,因为远处有朝阳的照射。孤帆要画小点,是灰白色的。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

生:江水的流动画不出来!孤帆迎风破浪驶过来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魅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学生再一次激情朗诵这首诗。

在整首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很投入,而教师则是根据学生不同学法的汇报相机诱导,学生学习过程展开得相当饱满,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机。这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当然学生的学习层次也有差异,但正是因为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激情不高或者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跟着激情高昂的学生一起行动,逐渐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延时评价,在鼓励评析中创新个性

时代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多鼓励,多采用延时性评价。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的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扼杀了其它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性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在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找出“麻雀、老虎、狮子、狐狸”中不属同类的一个词,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麻雀”,理由是老虎、狮子、狐狸都是兽类,麻雀是鸟类。我不忙评价,还问:“还有其他原因吗?”于是学生又说:“麻雀有翅膀,会飞;其他三种没有翅膀,不会飞。”我继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们说:“麻雀爱吃粮食,老虎他们爱吃肉。”“麻雀是母亲下的蛋孵出来的,另外三个不是。”“麻雀只有两只脚,其他三个却有四只脚。”……试想,如果我运用即时评价而不是延时性评价,学生能有如此富有个性的思维,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吗?不用一句话终结评价,而是无限延伸,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拓宽,就会檫出创造性的火花,更能创新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关爱。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学生才会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

猜你喜欢

孤帆麻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李白“孤帆一片日边来”当代歧释之新解
李诗“孤帆一片日边来”歧解漫说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三峡大坝
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