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虞山特色资源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绽放光芒

2016-03-01江苏省常熟市兴福中心小学幼儿园许瑛

新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虞山银杏果游戏

□江苏省常熟市兴福中心小学幼儿园 许瑛



让虞山特色资源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绽放光芒

□江苏省常熟市兴福中心小学幼儿园许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座落于虞山脚下,虞山资源对于孩子来说是熟悉而亲切、直观而具体的。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挖掘虞山特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合理选择虞山资源并充分运用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亲身感受虞山资源的丰富和多姿,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下面笔者将从材料的选取、材料的投放及教师的指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细选材料,润物细无声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游戏中,材料是游戏的显性元素,是诱发、支撑、发展幼儿合作行为的媒介。在游戏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和替代性。“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虞山,不仅景色秀丽,更是物产丰饶,称得上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藏。充满乡土气息的虞山蕴藏着无穷的教育资源。我园的孩子大多从小生活在虞山脚下,对虞山的熟悉也滋养着热爱虞山的美好情感,能更好地体现“以幼儿真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情感体验为手段,让幼儿创造性地表达生活”这一思想。我们根据季节的更替、幼儿的特点、活动主题的需要等,合理选择幼儿喜爱的、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虞山特产作为材料投放到游戏中。如我们和孩子一起去虞山采摘新鲜的茶叶,请在虞山茶厂工作的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炒制茶叶,品尝清香的绿茶。孩子们通过活动了解了绿茶的功效及制作的方法等,从而对茶叶萌发了探索的兴趣。在美工区,孩子们利用美工材料制作“茶叶”,包装好放在“小超市”里进行销售。“娃娃家”里,孩子们用绿茶来招待小客人。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收集银杏果、松果及四季各色水果,如杨梅、枇杷、石榴、橘子等,采摘枸杞头、荠菜、马兰头、香椿头、酱板草等野菜,孩子们在虞山这个天然氧吧中探索着、愉悦着、放飞着。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孩子们喜欢玩什么,我们就给他们创设什么。基于这样朴素的想法,我们让孩子们与虞山融为一体,与虞山上丰饶的物产进行互动,把这些收获带回教室,感受劳动的快乐。

二、巧投材料,关注幼儿兴趣与认知能力

材料的适宜投放是游戏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引发幼儿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通常会考虑以下几点——

1.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在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中,是游戏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投放的游戏材料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在“手工坊”中,我们结合主题收集了虞山上的银杏果及橡栗,孩子们尝试用银杏果及橡栗滚画的方式装饰包装盒,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及多样性,增加了对各种色彩的喜爱,同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也逐步了解了美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在益智区中,孩子们给银杏果和橡栗排队,学习数数、找规律等;在表演区中,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银杏果乐器,利用打过洞的银杏果吹出好听的声音,激发幼儿的无穷想象。

2.材料投放的全面性。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但并不是说,材料投放得越多越好,因为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如果投放过多过杂的材料,幼儿容易分心,不能专注地进行活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密切考虑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3.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材料投放要注意层次性。布鲁纳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经验,提供有层次的材料,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

(1)根据兴趣不同,有差异地投放材料。我们在投放材料时首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相应的“本土化材料”。虞山上有许多低结构的材料,这些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能引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思考。这些材料简单、多变、可替代,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会不停地摆弄,主动地探究。如虞山上的松果、树叶、石头、野花、竹筒、果实等都是激发幼儿活动热情的好材料,孩子们和这些材料进行互动、对话会有很多收获。

(2)根据能力不同,有层次地投放材料。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对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以便幼儿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活动。在生活区,我们提供虞山上的各种种子,如各种豆子、银杏果、橡栗、板栗等,再提供勺子、夹子、筷子及瓶口大小不一的饮料瓶,让幼儿将不同的种子装入瓶中,能力弱的孩子要会用勺子舀种子装入瓶口最大的瓶中,能力一般的幼儿可用勺子舀种子装入瓶口小一点的瓶中,而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用夹子或筷子将种子夹入瓶中。这样,区域里的材料就给不同孩子提供了选择余地,使每个孩子能获得发展,得到提高。

4.材料投放的调整性。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身心发展的,因而材料的特点与性质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但由于幼儿的发展也是动态变化的,幼儿的需求也具有即时生成性的特点;同时,就材料本身而言,有些材料由于幼儿的不断操作,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吸引力,所以,材料的投放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依据不同的情况及时予以调整。

(1)根据活动主题调整。我们的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脉络的,每个主题都有其特定的内容,所以其对材料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主题更换时我们会比较集中地调整和投放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更主动地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经验,萌发与材料积极互动的愿望。

(2)根据季节更替调整。在季节更替时,我们抓住教育契机,投放相关的虞山资源,引发幼儿自主地探索与学习。如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我们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采摘野花野草进行粘贴、插花等活动;将小蝌蚪养在科学区,观察其生长过程并学习记录;秋天是收获季节,我们和孩子一起捡拾落叶,制作树叶贴画,在益智区用树叶进行排序等。

(3)根据个别差异调整。《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实践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当个别幼儿的发展水平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需求时,教师要及时为他们调整材料,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本性藏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创造力。”幼儿在游戏中遭遇的困难恰恰是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首先,我们要树立幼儿为主体的观念。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性指导十分重要,了解孩子们在活动中有哪些兴趣,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哪些知识需要得到补充都是通过观察来实现的。如沙是上天赐予孩子们的最好玩具,在玩沙时,孩子们可以堆城堡、堆游乐园,但如果缺乏丰富的玩沙工具,孩子们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引导孩子们收集一些虞山资源,如竹制品、树枝、松果、荷叶、丝瓜瓤、鹅卵石、麦管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玩沙游戏,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亲身感受虞山资源的丰富性。

其次,教师要合理定位对游戏的主导。教师在游戏中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即从游戏的整个过程,从一个引导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朋友。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能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幼儿。

最后,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反思。教师应及时分析和反思,协调处理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要做个有心人,纵观全局,关注每个孩子的游戏情况,适时适度地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由走进而走心”,才能真正提高游戏的有效性,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

陈鹤琴先生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我们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虞山脚下,虞山是他们的家,他们是虞山真正的主人,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利,合理选择虞山特色资源并充分运用于游戏活动中,不仅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还能通过品味虞山特色文化之美,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爱”与“美”的种子,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猜你喜欢

虞山银杏果游戏
孩子和银杏的故事
江苏省常熟中学虞山文化课程基地
野外生银杏果不要吃
虞山行
朋友,请随我来游虞山
老奶奶的笑容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