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WT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及问题对策
——以山东省为例

2016-03-01刘晓男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经济区山东省山东

刘晓男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基于SOWT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及问题对策
——以山东省为例

刘晓男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认识山东经济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中的一些问题,用分析法分析山东区域发展的各优劣条件,以及区域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SWOT分析

1 区域经济现状

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第二大省,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三,位居广东,江苏之下,占中国GDP的1/9,并与广东江苏一起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

根据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在17个地级市层次之上,又形成了若干个规划区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另外还有其他依据标准分成的鲁南经济经济带,沂蒙革命老区等,“两区一圈一带”这五个部分拼成了整个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

2 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其SWOT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亚洲的经济中心由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转移到日韩,山东紧邻韩国和日本,又处在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带及中原经济区的连接区域,北与辽中南工业基地隔海相望,山东省便利的交通与他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山东靠海,以此山东省的海运十分发达,烟台 青岛 日照大港口,小港口无数,并且渔业资源居全国第一,山东内的高速公路密布,公路运输十分便利,而且紧邻铁路交通最便利的河南,因此铁路运输也十分便利,山东省的机场建设十分迅速,因此空中运输也比较方便。相比同为沿海的福建,浙江,江苏及广州的珠三角地区,每年因台风的经济损失抵消部分经济收入,山东的自然灾害是比较少的。

基于SWOT分析法对区域状况的分析如下:

内部能力外部能力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自然资源丰富劳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改革开放较晚水资源缺乏人文思想保守劳动资源水平不高区域领头城市相对较弱机会(opportunities)SOWO外资的利用发展港口贸易承接区外产业转移附近经济区的拉动利用外资和技术与省内优势资源条件结合,使产业向更高层次升级,更节能,更环保,技术含量更高,更具竞争力。沿海利用港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交流文化,解放思想。通过外资和贸易打造区域“领头狼”城市。威胁(threats)STWT附近大城市对人才的抽离工业环境的污染外来产业更加的经济性注重人才培养和环境教育。合理利用开发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技术提高产业生产效益。淘汰高能耗粗放型的不经济的产业。以专业化管理降低产品成本,以高技术含量获得产品。

3 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3.1 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由于各区域的发展条件不同,自然禀赋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异,加之各种社会因素、政治条件的差别,形成了山东东西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西部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产品增加值较低,形成区域品牌的产品相对较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另外,西部也是省与省的边界交汇区域,在政策上也往往处于被“冷落”的尴尬地位。在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局。

区域资源整合不到位,制约整体优势的发挥,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任务艰巨。由于树立一体化的发展观念不到位,各地级市区域在各自功能的定位相互协作等方面,接力相互发展的意识不强,没有做到有机结合,专业化分工,产业、教育,文化、科技等优势资源远未发挥到最佳效益,这也是因为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发展的软环境需要改进。

产业集群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装备、产品研发、人才储备相对较弱,缺少自主品牌,科技进步和品牌带动效应尚不明显。大部分产业集群是以对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且模仿多于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

3.2 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增强区域合作的顶层设计,推动各个地区的有机结合。不同的经济区定位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所以各个区域应打破政治上的界限,在相互合作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利用各自的相对优势,进行优化配置,使各个地区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聚。而不应该抱住自己该放弃该转移的产业,应该从更高的层次上看,放在效益更高的地域,促成各个地方的专业化分工,从更高的顶层实现优化。

山东不仅要有几个龙头城市,以“领头狼”身份带领山东经济的发展,而且需要一批能在全球称得上名企名牌的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与集聚,尤其是在附加值比较高的一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尤为重要,所以必须重视创新与技术的提升与引进,山东要借鉴韩国和日本在一些产业上的经验,打造自己的品牌,并走向世界。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对一些具有潜力的产业企业应给予政策上的的扶持,也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中的监督与控制,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的积极发展氛围,从而为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提供条件。

随着亚洲东部经济中心的转移,山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山东也具备了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这对山东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山东又处于京津冀、辽中南、长三角,中原等经济区的包围之地,无论从发展的的那方面来说,可谓是得天独厚,而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山东发展起步较晚,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既高效,又领先的经济产业等,也不可能使区域经济,产业配置在较短时间内迅速缩短差距,实现优化。这需要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去吸取其他区域发展中的经验,不断地改进自己,去创新,去学习,去优化,从而使山东的经济和产业不仅做大而且更优更强。

[1] 般波.山东省设计战略与产业发展评述.山东社会科学,2012,110-113.

[2] 孔凡萍.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5,5-7.

刘晓男(1989-),男,汉族,山东聊城人,人文地理硕士。

TN946

A

1672-5832(2016)03-0188-01

猜你喜欢

经济区山东省山东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山东省即墨市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