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干事”工作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2016-02-29花组轩

当代贵州 2016年1期
关键词:花溪干事基层

花组轩

“能够当一名村干事,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而作为谷中村的‘媳妇到谷中村当村干事,我更不能对不起我的‘公公婆婆们。”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谷中村村干事吴仕启在给党委汇报村干事工作时如是说。

自2013年8月以来,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探索一条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发展、农民工作的新路子,花溪区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驻村干部工作,推行服务群众、服务“三农”的“村干事”工作机制。从各乡镇下沉共计49名经验足、激情高、能力强的公职人员全部脱产到村任“村干事”。这既让年轻干部得到了历练,又在党委、政府与村民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为群众办实事,带领村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解决好农村“两化三留守”、“黄箱政策”落地等一系列问题。

“焊接点”变“融合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央“多予少取”的政策让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全面小康的大背景下,各地通过干部下基层、驻村联户等措施,使得上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与农民的需求得到有效衔接。但是这些措施只是阶段性的,对于后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持续力不足。解铃还需系铃人,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寻根究底还是在基层。

从当前乡镇与村之间的管理关系来看,行政传导和管理方式是一种硬邦邦的传统“电焊模式”,中间存在“断层”。乡镇党委、政府有什么硬性要求,村一级就硬性的执行。这就好比电焊工人把两根钢筋硬性的焊在一起,我们称它为“电焊模式”。而经验告诉我们,焊接起来的物质如果用力过猛,“焊接点”通常就会变成“断裂点”。如何变“硬”为“软”,将这样一种易于断裂的“焊接点”变为“融合点”?中国木建房屋结构中“榫头”与“榫槽”扣合的“榫卯”思维给了党委、政府启发。行政传导和管理方式要有效,在乡镇一级必然就要有一个“榫头”扣合融入到“三农”工作的“榫槽”之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榫卯”融合结构。花溪区实行的“村干事”工作机制,正是这种榫卯结构思维的成功“移植”。“村干事”代表的就是乡镇党委政府的“榫头”,“榫头”有经验、有潜力、可培养,办公地点直接设在村里。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宣讲到老百姓意见建议的收集;从惠民、富民、安民实事的办理到与村支两委一道化解邻里矛盾;从推动农村基层组织、村级党组织运行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到农村“两化三留守”、“黄箱政策”等问题落地……村干事这个“榫头”在其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存量”变“增量”

新常态下农村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部上讲,农村“两化三留守”矛盾问题依然严峻,“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更加突出。外部上讲,“黄箱政策”接近上限,在生产成本、财政补贴压力的挤压和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的约束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难度加大。而要破除现有藩篱,解决“三农”工作中的难题,对像花溪高坡、马铃等这些偏远的农村来讲,关键靠改革、靠机制,最终是要靠干部。

花溪的生态优势不言而喻,毗邻大学城,人才资源优势明显;两区合并,双轮驱动力量充足;同步小康驻村,精准扶贫,花溪后发赶超的优势明显,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花溪正迎来了贵阳市委、市政府支持花溪打造“文化旅游创新区”的黄金期,这也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花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是给予花溪的一份大红利。

时间就是时机,存量就是资本!在人力、物力、财力都向花溪基层倾斜的背景下,花溪区发展结构得到调整、改革得到促进、民生得到惠及。宝贵的时间,换来了花溪落实“大数据、大扶贫”战略的空间;充足的存量,换来了花溪后发赶超、突飞猛进的增量。而这样一个时空下的顶层设计要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对于最基层来说,关键的就是有人来推动、来实现。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久安乡村干事通过与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利用有赞微商城建立“贵茶久安乡小山村直销店”微店铺,开启了农村电商模式。截至目前,网络店铺的浏览量已经有3千多次,销售金额达到3万多元。这不仅是村集体经济兜底扶贫的一种新路径,更是“大数据”精准扶贫的一种新模式。

在马铃乡马铃村,年近50岁的女村干事为准时、准确上报灾情,经常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奔走在田间地里。有时细雨绵绵,衣服、裤脚、鞋子被雨水淋湿,经常感冒、发烧。尽管这样,为履行好村干事这一职责,她经常用这句话来自我打气:“辛苦我一人、幸福一村人!”

孟关乡孟关村的村干事是一个刚离开象牙塔,踏入社会的女生,为了当好村干事,经常加班加点。不论是村里的计生卫生工作还是养老保险问题,不论是村支两委班子建设还是控危拆危问题,大事小事都上场。一副厚厚的眼镜片后面还略显学生气的双眼真切地了解村情民情,女孩稚嫩的双肩扛起了重担。

这就是花溪村干事的本色——吃得起苦,担得起责任!

“正是这些村干事用他们的‘个人时间换取了我们农村老百姓的‘幸福空间,用他们的‘精神存量换取了我们基层群众的‘红利增量!”马铃村的贺大爷感慨道。

“客人”变“亲人”

全面小康,重点在全面,难点在农村。目前,全面小康、民生实事等问题受到花溪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在花溪区推行村干事工作机制,有着很多优势,一方面,村干事本身就在乡镇工作,有的村干事甚至就是本乡人,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在老百姓眼中就是“亲人”和“主人”,做起群众工作来自然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村干事是从乡镇下沉到村里的干部,不承担乡镇内部工作,乡镇也没有他的办公桌椅,工作地点和工作职责都在村里,因此,在村里开展工作更安心、更上心,从而有效将“短期驻”变为了“长期住”,涉及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小康措施等工作自然就落实到点上了。

马铃乡谷中村村民见到女村干事吴仕启都会叫一声“大嫂干事”,之所以叫得这么亲切,是因为她真正地为老百姓干了实事,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与认可。“我到这里当村干事已经一年多了,现在村里的人都会这样叫我!”村干事吴仕启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脸上不时透露出了几分自豪感。

花溪区村干事工作机制已经实施近两年,从目前来看,阶段性成果比较明显。从村一级几项重要的工作来看,村党组织运行不断走向规范化,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扶贫工作更加精准,民生工作更加贴心。

“对于基层,需要放在基层治理的大势之下,以改革发展的视角来看。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其中基层干部尤为关键。”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制化”的重要任务。从设计初衷到具体实践,“村干事”工作机制是当前农村基层治理科学化,特别是抓基层、打基础的一项有益探索。下一步,花溪将不断地推进此项工作,通过认真研判,进一步出台支持政策,让村干事工作更具积极性,让基层党组织更牢固,让农村建设更完善,让老百姓生活更殷实!(责任编辑/李唯睿)

猜你喜欢

花溪干事基层
基层巡览
花溪之美
如梦似幻的花溪湿地公园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什么样的人“爱上了开会”
美丽的花溪
要为干事而为“官”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打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