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特殊性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例

2016-02-28殷富佳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少数民族

殷富佳(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特殊性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例

殷富佳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竞争的软实力,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重视起来,并被列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城市形象传播所蕴含的意义更加深远。因此,本文以锡林浩特市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形象传播进行探究,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的特殊性。

关键词:城市形象;少数民族;锡林浩特

现今,全球各个城市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竞争的软实力,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重视起来,并被列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的城市形象传播所蕴含的意义更加深远。首先,良好的城市形象传播可以唤起少数民族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并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其次,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基础和保障;最后,良好的城市形象会吸引各民族人才、全国各地的资金以及技术等优势资源的入驻,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的良性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居住着49个民族,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地区内东西部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而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的中部,其文化在保持了民族特色的基础之上,对内蒙古东西部文化进行了包容和整合。因此,聚集着17个民族的锡林浩特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特殊性研究的最佳选择。

一、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辅相成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民族性的传播,而对于锡林浩特地区来说,民族性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元文化和马文化。锡林浩特地区作为蒙古元文化[1]的重要发祥地,蒙古族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完好,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现代城市形象传播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锡林浩特又有着“中国马都”[2]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马文化继承者。2010年4月25日,中国马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授予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锡林郭勒盟以“中国马都”的荣誉称号,这对于提高当地的养马、赛马等基础建设都具有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之上,综合型马产业得到优势和规模化的发展,优秀的马文化底蕴在群众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元文化和马文化的结合使得锡林浩特地区城市形象传播的民族性更为突出,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形象传播来说,仅有民族性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其城市形象传播更为广泛,就必须在传播民族性的同时也不忘城市的现代性传播,力争做到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结合。这里所谓的现代性,着重是指现代化城市的形象传播。对于大多数并不了解内蒙古的人来说,印象中内蒙古就是蒙古包、牛羊和穿着蒙古袍的蒙古族牧民,那是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场景,也是近几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的一个误区,即过于强调民族性而忽略了城市现代性的形象传播。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形象传播要将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辅相成,着力打造更为全面和广泛的城市形象。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形象传播要结合各民族特点

锡林浩特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30%,有蒙、汉、回、达斡尔、鄂伦春等17个民族。[3]尊重各民族平等、友好是其发展根本,也是当地城市形象传播所要遵循的基本要素。因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形象传播要结合各民族的特点。举例来说,蒙古族作为锡林浩特地区所占比例最大的少数民族,要尊重其传统的礼节。蒙古族的传统礼节献哈达始于喇嘛教传入以后。哈达,是藏语的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祖、婚丧、拜佛、拜年和喜庆活动中使用,以表示敬意和祝福。因此,将洁白的哈达作为城市形象传播中礼遇贵宾的一个象征,既能促进民族团结,又能体现地区特色。按照这样的方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发掘各民族的特点。例如,鄂伦春族的鄂伦春语属于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这是鲜为人知的,要大力推广;回族有自己的宗教习惯,回族人民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因此在城市形象传播中,要尽量避免此类事物的出现,力争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在此基础之上,将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加以整理归纳,形成一套完整的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方案,既能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团结友爱,又能将锡林浩特地区城市形象很好地传播出去。

三、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要平衡民族特色与大众化需求

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就不难发现。拿蒙古族来说,城市形象传播者过分强调了其作为游牧民族的特点,以至于很多不了解他们的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所有的蒙古族人民都身穿蒙古袍,只吃手把肉,住在蒙古包里骑着马上学……而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大部分人不能适应的。对于大多数其他地方的人来说,片面了解一下足以,至于去当地深入体会却让他们望而却步,因为这样的生活的确与大众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实际上,少数地区居民平时的生活习惯与其他地区的人们是相似的,之所以会让别人产生这样的印象,是城市形象过于强调民族特色而忽略了大众化的需求。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形象传播极端化,未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宗诚.城市形象广告现状综合分析[J].商业时代,2007 (3):18.

[2] 王续琨,陈喜波.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学[J].城市问题,2001(6):25.

[3] 薛敏芝.论现代城市的形象构建与传播设计[J].上海大学学报,2002(4):15.

作者简介:殷富佳(1990—),女,内蒙古锡林郭勒人,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207-01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大理旅游城市形象传播分析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