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鬼谷子》的说服谋略评析我国政府的对外传播

2016-02-28阎识玉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鬼谷子

阎识玉(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以《鬼谷子》的说服谋略评析我国政府的对外传播

阎识玉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中国要了解世界,更需要得到世界的了解和认可。《鬼谷子》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从事外交说服的经典书籍,涉及众多可以应用到现代外交与公关的理论。本文试图结合《鬼谷子》的说服谋略评析我国政府的对外传播。首先结合“揣情”思想说明对外宣传要充分考量外国受众的内心变化、文化背景等心理需求,然后运用“量权”阐述要审时度势,掌握有利时机,牢牢掌握第一话语权。

关键词:《鬼谷子》;说服;政府对外传播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部分西方主流媒体对我国的有意诋毁,再加上自身宣传方式的不恰当,我国的对外传播效果不佳,国家形象受损,更有甚者给我国扣上“中国威胁论”的帽子,严重影响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形象和地位,不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我国政府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宣传说服的方式、策略、时机和话语权的构建等问题。本文试图结合《鬼谷子》的说服谋略对我国对外传播的建构与实施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二、《鬼谷子》作为说服与外交的依据和方法论

《鬼谷子》一书以主体和客体双边活动的和谐为主题,总结了战国游说者劝服游说、出谋划策之计,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说服与外交的理论和方法。这其中涵盖了许多可以为今所用的知识,可以作为我国政府对外传播、塑造政府形象、构建话语权的依据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一)“揣情”——研究观察国外受众接受新闻的心理习惯

《鬼谷子》非常重视研究说服对象的内心变化,这点对于说服者来说是说服的先决条件。书中主张“说人主者,当审揣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1]书中认为“揣情”是“谋之大本也,说之法也”,十分注重揣摩对方的心理,并将分析对方心理变化视为开展说服活动的根本前提和重要法则。

在政府的对外传播中,要充分了解国外传播对象的喜好和价值取向,选用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鬼谷子》认为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是说服的根本前提,“探其情”才能“制其术”,“见其实情”才能“随而牧之”。[1]所以,以说服对象的角度开展说服活动才可能成功。

首先,针对我国自身的宣传困局(如说教型新闻、从官方角度播新闻等),我们要在坚持我国基本原则和政治态度的基础之上,改变以前“以我为主,正面报道”的宣传习惯,要将传递的信息和受众的需求紧密黏合。应该从受众的立场传递信息,选择受众容易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如可以通过在国外较有影响力、认可度高的公众人物和外交专家传递我国的立场和观点,这样才能更容易地得到海外受众的认可。

其次,西方的新闻与传播理论发展成熟、体系完备,在传播技巧、对受众的心理分析、话语构建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我国的传播理论与实践相对落后,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西方的说服与传播技巧,并努力构建我国特有的说服和传播体系。

最后,要调查和研究海外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和规律、对中国的态度与立场的认知情况以及尊重他们的风俗和宗教习惯,从而进行差异性传播。海外受众对新闻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不能将我们认为的新闻敏感点强加给他们,这样只会带来文化差异上的质疑和困惑,更加不利于我国的说服宣传。因此,我国要转变宣传用语,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新闻的解读与传播。

(二)“量权”——评估现实环境,掌握时机

在说服活动中,不仅要研究说服对象的心理动态,还要从宏观上把握说服对象所处的整体环境,全面分析影响说服行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时间、地点以及条件进行有目的的说服。《鬼谷子》称:“计国事者,当审量权”,“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1]如果不熟悉说服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语境,说服活动则摸不着头绪,无从开展。还称:“白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1]认为世界上必有规律和时机存在,最重要的是要避开对自己的不利时局,抓住有利时机进行说服。

2008年年初的大雪使中国人民情绪低迷,而在随后发生的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中,我国政府在事件初期没有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部分西方媒体和反动势力借此机会大肆发布歪曲事实的新闻和不实报道,更有甚者公然诽谤中国对藏独分子发动“文化大革命”,误导国际舆论,由此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我国主权和内政的政治问题。在这起事件中,我国政府丧失了掌控舆论的话语权,身陷不利的被动地位,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虽然事件后期我国积极表明立场和态度,试图挽回一度丧失的话语权,但是由于先入为主的接受习惯,我国的国际形象在外国受众心中还是遭到了一定的损坏。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政府要做到临危不乱,审时度势。政府要在矛盾中善于发现对外传播的突破点,先引后置。与其让西方媒体将中国形象“妖魔化”,不如牢牢把握宣传报道的时机,自己掌握话语主动权。例如,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新华网第二天凌晨立即报道事件,其他媒体也相继跟踪报道。信息发布的迅速、及时使中国获得了主导世界舆论的话语权。而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大多来自中国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如西方主流媒体CNN、BBC等大量使用了国内媒体的电视新闻材料及话语描述。在这次的对外传播中,我国媒体吸取了“报道失语”的教训,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舆论话语主导权,改变了海外受众对我国政府的刻板成见,这有利于中国政府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构建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

三、结论

对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是一门宣传和说服的艺术,要讲求实效。《鬼谷子》的说服谋略涵盖了说服活动的整个过程,体现了注重把握说服对象的心理变化,并且要把握时机,审时度势。我们要把几千年前的经典之作应用到当今的政府外交与公关中,而《鬼谷子》中许多说服谋略和技巧有待更多学者去发现,从而指导更多领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世欣.《鬼谷子》是一部研究说服术的奇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52-53.

作者简介:阎识玉(1992—),女,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080-01

猜你喜欢

鬼谷子
翰墨乾坤
旷世奇书《鬼谷子》
鬼谷子考查学生
人生之妙,在于决断
深交三种人,绝交三种人
鬼谷子七十二术
千古第一奇人鬼谷子的书为何被禁千年
试探《鬼谷子》军事思想
首届中国(蒙山)鬼谷子文化国际论坛成功举行
鬼谷子文化专业委员会在济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