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视角对影片《房间》的叙事作用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乔伊双重杰克

刘 迪

(武昌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双重视角对影片《房间》的叙事作用

刘 迪

(武昌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爱尔兰导演兰纳德·阿伯拉罕森2014年的作品《房间》,影片灵感来源于2008年奥地利的弗莱茨勒案。讲述了一个叫乔伊的女孩,母亲常教育她对陌生人“友善些”,反因帮助别人而遭强奸并囚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在此期间生下了儿子杰克。乔伊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儿子营造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但随着杰克一天天长大,他的好奇心不再仅仅局限于狭小的空间,于是乔伊精心策划帮助两人逃到这个“房间”之外的世界。分离的痛苦和自由的释放,不论是在房间里还是房间外一直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母子二人的视角始终都放在彼此的眼中。

双重视角;《房间》;叙事手段;情感纽带

克·麦茨(Christian Metz)指出,“由于电影遇到了叙事问题,它才通过后来的各种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意手段”。电影叙事由于能够通过一系列画面的排列与组合(时间畸变)来刻画形象、描绘事件,从而获得了强大的叙事性表现力。“但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电影叙事是以直观的视觉画面为基础来讲述故事的。”[1]在影片《房间》中,导演兰纳德巧妙地运用母子双重视角分别来诠释关于“房间”不同的含义。作为两种独立的视角,“双重视角模式”的影片往往是为了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叙述角度来打造出一个别样的世界。

一、“双重视角”对影片《房间》的实现

电影分别从杰克和乔伊不同的视角来推动整部影片的发展和悬念的设置,一个是从未踏出房间一步的小男孩,另外一个则是束缚于房间内活动的母亲。这对母子将如何逃离这间房间成了推动影片前半部分明线发展的重点,前半部分着力强调的是如何逃脱这个被囚禁数年的牢笼;后半部分主要围绕着逃离“房间”式的牢笼之后,如何与一个真实的世界拥抱和解。

“视角”一词,从技术层面来定义,即“摄影机的角度”。作为镜头的构成因素,“视角就是通过镜头审视拍摄对象的角度”。[2]影片中的双重视角的实现借助多方位的影像语言,如场面调度、镜头间的转换和画外音等。场面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摄像机调度,镜头间的转换则是依靠镜头和镜头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画外音在影片中来自小男孩的自述。这些艺术表现手法能使影片中的视角很自然地过渡,让观众能够置身于双重视角中的一方。使镜头里的音乐、独白和剧情相结合,达到声音和画面的一体化,加之巧妙的镜头语言转换,让观众完全融入影片之中。

二、“儿童视角”的想象和重塑

在大量“多视角”表达的影片中,导演常常会运用“双重视角”的方式来叙述一个故事,这种方式往往会带给观众一种双向交流感,“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往往在共同注视着彼此的世界,同时也共同注视着自己生存的世界。“成人视角”理性、循规蹈矩地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来认识世界,视线往往客观而冷静,常常在影片中会发现俯视角度拍摄会和“儿童视线”形成一种强烈的碰撞。而“儿童视角”则透露出一种新奇、想象力强,因儿童的认知心强,他们本能地对世界充满好奇,在影片中利用仰视角度拍摄会和“成人视线”形成一种强烈的对峙。在杰克的认知中,他以自己亲眼见到的事物为真,他从未质疑过自己所处的“世界”是否存在假定性。杰克受困于小小的空间之中,他从未失去对外面世界的想象,但又从未质疑过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儿童视角”来看无疑赢得了观众对孩子的同情。

以影片开头为例,导演运用的是杰克的独白,站在杰克的角度让我们了解到另外一个主人公乔伊。导演有意让杰克首先对房间里的物品打招呼:“早上好,台灯、盆栽、蛋蛋蛇、电视等等。”电影从杰克的视角展开,他努力地向房间里的每个布置问好,让观众充满好奇,并且能够很快地将观众带到杰克的视角中,用杰克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妈妈。这一开场的独白和镜头始终追随着杰克,已经将杰克定义为一个美好的个体。不同于成人的世界,这些物体经过符号性的包装,所带给成人的世界是冰冷又常见的。甚至对于一只小老鼠,杰克和它的相遇都是惊喜多过惊吓。此时,镜头运用外反拍,分别站在乔伊和杰克的视角展开对话,乔伊的脸上呈现出一种疲惫的状态,乔伊低沉的嗓音和杰克之前的旁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导演还运用了乔伊的旁白来转化视角。随着老尼克打开门的声音,镜头又将视角转向了杰克,镜头慢慢转向了房间唯一和外界紧密相连的天窗,天窗不仅仅赋予了杰克对房间外无穷无尽的想象,导演更多地利用了杰克的主观视角看向天窗。当乔伊告诉杰克,他需要帮助他们逃离这所房子的时候,杰克用力地摇头说:“我想回到四岁。”从“杰克的视角”不难看出,他此时非常抗拒长大以及长大所带来的责任和代价。

影片的最后利用杰克的独白将“儿童视角”发挥到了极致,他在安慰着乔伊,“四岁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有这个世界,现在要和妈妈永远在这个世界活下去,永远永远直到生命终结”。对比之前杰克在“房间”里的生活,没有蓝天、没有动物、没有自由,杰克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向观众介绍他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有乔伊。

三、“成人视角”的构建和解放

“成人视角”对影片《房间》的体现主要在于对囚禁、反抗、性奴等社会黑暗元素的运用,《房间》中女主人公乔伊17岁因无意中的“救援”而被囚禁在了一个狭小的房间里。这个狭小的房间使乔伊变得非常抑郁,即使在逃脱了“房间”之后,乔伊的视角下的世界仍然是灰色的。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她仍然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侵犯,她在这个“房间”里只能感受到一种毫无生气的气息。

从乔伊的视角来看,影片前半部分的展开主要体现在她对杰克的关怀上,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杰克。在乔伊视角下和杰克视角下老尼克的塑造完全不同,对于乔伊而言,老尼克是破坏她美好青春年华的恶魔,反之对于杰克而言,老尼克是一个魔法师,他会将电视上的东西变为现实,能给杰克的童年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从乔伊和杰克的对话中,乔伊对杰克说:“他不是我们的朋友。”包括后来杰克无意间逃出了衣柜,结果乔伊遭受伤害。在那一刻,杰克和乔伊的视点下老尼克的塑造合二为一,成功地将老尼克排除在了他们的世界之外。

影片的后半段才是故事精彩的开始。在常规认知下,观众惯性地认为乔伊会比杰克更快融入真实的世界中,因为杰克从未接触过真实世界。导演在之后的镜头中也表现出杰克正在努力地接受和容纳这个世界。逃离房间之后的乔伊,回归到现代社会中时,反而有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她希望通过采访自我的叙述来将自己的心灵解放出来,主持人最后一句话:“你曾想过这样杰克就可以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呢?”此时的乔伊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她以为她所能给予杰克的一切,是她竭尽全力给予的,可是在其他人眼中这并非明智之选。影片中乔伊和母亲的争吵也是这一段的高潮点,“你以为你是唯一一个人生被毁灭的人吗?”乔伊母亲也曾无数次地寻找女儿,直至失望、绝望、痛苦与悔恨。导演在对镜头的处理上可谓是完美利用“双重视角”的转换,从乔伊母亲的视角过渡到乔伊,从乔伊的视角过渡到杰克。

四、母亲与儿子之间情感纽带的运用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的核心,也是影片造型的基础。《房间》的导演首先采取了对杰克性别模糊化的处理,杰克有着一头黄色的长卷发,在造型上会给观众造成一种误解,以为杰克是个女孩子。“长发”作为一个造型艺术上的鲜明符号,成为贯穿于影片的一个中心点。在影片的结尾处,在母亲自杀未遂的过程中,杰克主动要求剪去了自己的长发,并开始和同龄小伙伴相处,“长发”可以说是作为杰克和乔伊过去的纽带,作为母子血缘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凭证。

狗是人类的朋友,《房间》的导演运用了“狗”这个元素,首先,老尼克是假装有狗而骗取了乔伊的信任,乔伊对狗的记忆是可怕的。包括前半部分杰克提议说要养狗,并取名叫“幸运”,乔伊对狗的反感,在她被囚禁在房间里之后就不再相信“幸运”,她的内心将狗作为一个带有符号性的侵略。影片的最后,杰克真的拥有了一只狗,他所一直相信的“幸运”真的来了。“小狗”被有意象化为一种幸运,穿插在联络母子感情的信物之中。

五、结语

导演独特的叙事手法让《房间》这部电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特别是处于儿童视角上的独特性。影片的最后,杰克与房间里的每一个物体道别,也让乔伊最后与“房间”道别。导演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选择了设置悬念来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后半部分则叙述了母亲如何从牢笼之中解脱出来。视角的转换前半部分以杰克为主,后半部分则以乔伊为主。在影片的最后,镜头慢慢上升,无疑是让观众的情感最后得到宣泄,导演用这种细腻的处理,近距离观察母亲与儿子的相处,让本片大放光彩。

[1]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10.

[2] 邹建.视听语言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97.

J905

A

1674-8883(2016)20-0168-02

刘迪(1989—),女,湖北洪湖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文学,电影传播。

猜你喜欢

乔伊双重杰克
杰克和吉尔
乔伊想当建筑师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变成什么好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行政法上的双重尊重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你是那个杀猪的
被冤枉的小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