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有效性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有效性

蒋 波

(惠东县广播电视台,广东 惠州  516300)



浅析如何提高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有效性

蒋波

(惠东县广播电视台,广东惠州516300)

摘要: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是新闻媒体和记者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表现,是新闻媒体担当的社会责任,以及新闻媒体服务受众的需要。对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新闻事实失真,伤害媒体公信力;报道过度集中,容易误导受众;缺乏新闻预警,引起不良的情绪。为提高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有效性,新闻媒体和记者应该注重真实准确、报道全面;选题典型、报道及时;合理管控、批评适度。

关键词:新闻媒体和记者;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有效性

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是新闻媒体和记者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披露问题、揭示真相的方式,使其作为客观、公平、正义的社会舆论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法规政策、社会道德准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和个人、团体、单位和行业权益等事务的本来面目。从而促使民生新闻批评的问题,尽快地得到依法依规的妥善解决,所以其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它不仅是新闻媒体和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的重要使命,还成为了新闻媒体提高自身关注度和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法宝。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越来越重要。然而,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也最容易引起纠纷,甚至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有效性呢?在本文中,笔者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重要作用

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监督有着其他类型的监督难以取代的作用和功能,而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又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表现。社会中有不少人认为,批评性报道就是负面揭丑,与正面报道和唱响主旋律相对立。其实,这是严重的误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开展批评性的舆论监督是统一的。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通过“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方式,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别有用心、故意找茬或者“跟谁过不去”,其结果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当前的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是排斥批评性报道;强调主旋律,不是说只大唱赞歌,连正常的批评也没有了。应该把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出发点放在是否能推动改进工作和解决报道出的问题上来。因此,关注民生、作好批评性报道也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其次,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是新闻媒体担当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社会处于改革与发展的转型期。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需要解决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更多,凝聚人心、维护稳定、正确引导舆论的任务更加繁重。根据新闻规律,开展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是新闻媒体和记者承担起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相对多起来了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再次,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是服务受众的需要。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就是服务受众,为百姓提供信息、服务于百姓的生活。在工作和生产生活中,当某些现象触犯了百姓心中的道德底线、侵犯了百姓的利益时,新闻媒体和记者就应站出来,为老百姓讲话、客观评理,维护受众的利益,彰显新闻的价值。而百姓也正希望有一个媒介会倾听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新闻媒体和记者应尽可能地满足百姓的期望。可以说,媒体如果要生存发展,这样的百姓一定是其主要的受众。一方面,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以百姓受众为基础,为百姓说话责无旁贷;另一方面,找百姓感兴趣的报道,作百姓喜欢的报道,为老百姓服务与解决问题,也能提高其收视率和发行量,推进媒体新闻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好比一把“双刃剑”,如果积极引导,就会达到解决问题和改正工作的目的,如果片面报道、肆意渲染,必然扩大其消极影响。影响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新闻事实失真,伤害媒体公信力

受众对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真实性的要求比其他类型的新闻更为严格,事实精准是批评性报道的头等大事。然而,批评性报道的最大误区就是容易放大矛盾,刻意张扬渲染。在批评性报道中,有的媒体和记者抓住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不放,对民事纠纷中激烈的争吵,尤其是大打出手的场面大肆渲染,一味地满足人们的“围观心理”以及受众热衷“看热闹”的好奇心。有的媒体和记者则对新闻当事人的只言片语“打棍子,抓辫子”,上纲上线,不顾新闻事件本身的情况,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单方面的观点,误导受众。这些批评性报道看起来很“精彩”,但由于故意去表现和放大矛盾冲突,夸张新闻事实,混淆视听,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让事件的相关人蒙受损失。这不仅不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还会降低媒体和记者的公信力。

(二)报道过度集中,容易误导受众

在某些程度上,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比其他新闻更易受到社会大众的拥护,一些媒体和记者片面追求发行率、收视收听率或点击率,通过批评社会以获得受众的好感,刻意塑造公正的社会形象,企图制造社会的轰动效应。过于集中地对某一事件和现象持续性地作批评性报道,使负面信息满天飞。故意放大批评性报道中的微小的新闻信息,使社会舆论的注意力集中于社会的各种弊端。这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中显得尤为突出,给受众留下了社会环境很不安全的扭曲的印象,甚至使其产生“恐慌症”“焦虑症”,以至于被别有用心的破坏分子所利用。

(三)缺乏新闻预警,引起不良情绪

在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开展中往往会出现记者和媒体对报道效果缺乏有计划的监控和管理的现象,因为没有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一方面,由于观点和立场摇摆不定、缺乏法律法规有关依据、分析论证不强等因素,批评性报道播出后,舆论对新闻事件中不当的社会行为,不具有指导意义和威震作用,所批评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若监督不力,则批评无用。另一方面,由于言过其实,批评过当,使受众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实的认识受到干扰,甚至使社会公众陷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恐惧、紧张和忧虑之中。这会激化社会矛盾、损害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究其原因在于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目光短浅、管控缺位、预警不力,对于社会大众的不满情绪束手无策,缺乏预见性和应对策略。

三、提高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有效性路径

为提高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动所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得到尽快妥善的解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新闻记者和媒体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真实准确,报道全面

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力量在于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是深入采访。必须亲临一线采访,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贴近新闻当事人,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素材的真实性。不能想当然地推测和估计。必要时,需采取暗访和长期跟踪采访等有效手段。只有掌握全面、准确、翔实的新闻素材,才能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不夸大、不缩小,对整个报道作出准确、有效、可行的报道。二是报道全面。既要对新闻信息来源和新闻事实以及批评的问题的历史背景、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相关因素全面了解,让受众很好地认识所报道的问题的全貌,又要时刻关注报道的效果,应进行全面的跟踪,及时回应受众关切的问题,不要“放一枪就跑”,使整个报道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三是要依法办事。对于批评性报道来说,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做到依法办事。不仅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还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牢牢掌握法律的红线,确保不误踩法律的“雷区”。

(二)选题典型,报道及时

针对违纪违规和不良道德行为、各种社会消极现象、工作中的失误和突发事件等情况进行批评时,新闻记者和媒体应选出典型性素材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判断所报道的事实和问题是否有批评的价值。其一,判断需要报道新闻事件和问题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在当前社会中影响突出、涉及面广、有倾向性,从而需要舆论监督去尽快地解决、化解矛盾,消除恶劣的影响,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其二,判断能否通过批评性报道,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目的,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进步。此外,在当今自媒体互联网时代,手机短信、微信、网络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兴起,使得“人人都是记者”。如果新闻记者和媒体对批评性事实和问题披露不及时或保持沉默甚至隐瞒不报,就会让虚假信息蔓延,误导公众,使事态朝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开展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时,还必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地报道事件的真相,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心的安定。在突如其来的灾难、疫情面前则更应如此,要在舆论监督下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三)合理管控,批评适度

新闻记者和媒体在实施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过程中,应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遵循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目标,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通过引导、转化、发挥批评性报道的有效性,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要合理管控,批评适度,平衡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和政府的压力的关系。应报道群众所反映的民生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得激化矛盾、煽风点火,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要通过报道让热点降温、难点趋易、焦点缓解,从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要建立监督机制,既要批评有力,又要防止批评的过量和泛滥,完善“三审制度”。最终使批评性报道在揭露和批评社会丑恶现象及不良风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233-01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