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地采访”流程中的技巧初探

2016-02-28陈乾章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战策划

陈乾章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0066)



“易地采访”流程中的技巧初探

陈乾章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广州510066)

摘要:“易地采访”打破了因行政区域的疆界对电视采访空间的限制定位,同时也给导演带来了新的课题。时间的紧迫感和空间上的陌生感,一直萦绕着每个导演。这样一种同台比武的方式,将刺激导演为了更好的效果和成绩耗费心力和智慧。本文通过经验总结和分析,将为初涉江湖的导演提供清晰明了的实践入门手册。

关键词:“易地采访”;实战;策划

“易”有“变换、交换、互换”的意思。顾名思义,“易地”就是从一处至另一处陌生之地。“易地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一地记者超出其属地辖区范围,到其他地方进行采访的一种非常规采访活动。中国现行的电视媒体是按行政区域划分设置的,为了打破因行政区域的疆界对电视采访空间的限制定位,早在1987年,由中央电视台对外部牵头,组织全国十几家电视台对宁夏银川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跨省区、跨地域的集中对外报道活动,开创了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的先河。时至今日,在广东省内每隔半年就会举办一次大型易地采访活动,并设评奖环节,奖金丰厚(总约20万奖金)。活动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主办,除了组织省内地级市电视台参加,还邀请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及境外媒体参与。每次活动都能在短时间(通常2个月)内出产一批针对被采访地域的优质纪录片(专题片),是一种投入少、影响大、覆盖广、见效快的综合宣传采访活动。

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策划及拍摄工作,克服在工作中面对的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呢?笔者以多年经验撰文,从易地采访的策划、拍摄及后期剪辑之实操方法进行探究。

一、易地采访的策划——信心+热心+真心+歪心

信心的根基在于扎实的准备工作上。

第一步,在网络上抽出选题后,需查阅与选题相关的资讯,从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兴趣点,初步盘算构建故事的可行性。以“纵”“横”相间的方式了解采访地的历史、文化、经济、人文等内容。“横”——本地与他地作比较,看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1]凸显其在大环境下的区域特色。“纵”——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采访地发展脉络,从时间跨度上明晰采访地的变化。

第二步,电话与采访地联络人沟通,交流拍摄策划。既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从情感上接近陪同人员,还可以尽快地甄别选题可行性。明确内容时效性、人物的可沟通程度,甚至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摄制组到达采访地后,须马上“踩点”。踩点不是旅游,不可以走马观花,须在急行军的过程中观察场景、丈量交通距离,以便尽快地摆脱对陌生空间的心理距离感。时间的紧迫感和空间上的陌生感,每时每刻都会萦绕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头,找不准方向,找不对人物,只会无的放矢。要成功,除了导演自身的经验和才能的厚积薄发外,找到一个好的联络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此君能帮导演尽快地理清节目思路、择选采访对象、判别拍摄可行性、合理安排拍摄计划,甚至可以在遇到阻碍时打通必要的关节。

易地采访只有三五天的时间,想做出深度报道,无异痴人说梦,但如果节目太保守、太新闻专题的话,评大奖也基本没戏。所以针对易地采访应该“出奇招”而不是“拼内功”来破局。越是剑走偏锋的招数,成果说不定就会越大。因此,动“歪心”就是想法子“求新”。易地采访是一次典型的短、平、快艺术化报道,创新重在前期。踩点后导演要从了解转到提炼,即是思考“我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怎样的思想”?考验创新能力的,就是选取什么点、怎样的角度和怎样的声画表现了。

首先,要摒弃有意做成汇报片的想法,因为汇报片虽说可以直接地挑明宣传意图,但和创新搭不上边儿,也非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别说获奖了。按照活动组织方一贯的要求,“外宣节目就是要淡化宣传的味道”。

其次,就是找到切入点。这个点应是导演踩点一直萦留心中的“兴奋点”,可以是人也可能是事,甚至是一种声音或一种嗅觉,只要是在心中挥散不去的,就是最佳的故事开端。在策划时就要考虑节目的开场当是如何,要做到“前30秒内把观众抓住”。

然后,要思考的就是整个片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才能体现自己的“歪心”。[2]“专题片”“纪录片”的概念此时都应忘却,只需想:怎样才能让观众看得过瘾,且看完了有所启迪?其实,只要不影响主题思想而观众又喜欢,不管什么方式都可以使用,这才是“歪”字的真谛和过瘾之处。至于这个片子到底应属哪一种体裁,已变得不重要。

二、易地采访的实施——耐心和细心

耐心讲究韧性,不达目的不罢休。尤其是当采访对象并不配合时,只能用耐心来感动对方,别无它途。

而细心就要求导演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与被访者、被拍摄的事件有关的内容都不要错过,尤其要注意尽量攫取那些可作为思维拓展、情绪调节、故事断章、空间转换的画面和现场声,在后期编辑上就会有很大作用。这就是“用编辑意识做导演”的实际用途。拍摄部分无需赘言,因为只要策划充分,拍摄就只是一个按计划办事的过程,虽然当中也不乏需要当机立断之事。电视节目制作的投入趋势是“杠铃型”,前后大而重,中间小而轻,形象地说明了前后期都费时费力,中间的拍摄相对而言反而显得时间短促、轻松容易。

三、易地采访的后期——精心

后期编辑是一个可以用精包装弥补不足,甚至锦上添花的工序。“精心”的包装编辑是对“用导演意识编辑”的最好诠释。笔者主张听写作场记的工作导演必须自己也要干。[3]要想对画面做到心中有数,对访谈牢记于心,以便在编辑时能做到声画双通道双作用,这一步骤必不可少。

文稿的写作要求解说词越少越好。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潮流都在向纪录片靠拢,纪录片对解说词的要求就是言简意赅,客观述说,让故事本身的张力吸引观众而非哗众取宠的长篇大论。此外,对音乐的选择也非常关键,音乐对作品的烘托作用几乎与画面和声音(现场声、解说配音、声效等)同等重要,尤其在解说较少的情况下,音乐就是创作者的思想在节目中的客观体现。

参考文献:

[1] 高晓虹.电视传播理念的创新思考[J].编辑学刊,2010 (01):27-30.

[2] 华艺.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为何长盛不衰[J].中国电视,2003(11):74-76.

[3] 翟光勇.论新闻采访的“意义”探究及其实现途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5):149-150.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48-01

作者简介:陈乾章(1979—),男,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对外宣传组监制。

猜你喜欢

实战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英语书面表达“三化”法运用之谈
中职营销专业的技能实训模式研究
从“实战”中走出来的胡振华
解放军空军改革注重“实战”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