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3~1992年《参考消息》涉台报道分析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图景体裁两岸关系

陈 洋

(广西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1983~1992年《参考消息》涉台报道分析

陈洋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1983~1992年,这十年是两岸在政治对话、经济建设方面日趋解冻阶段,也是两岸文化沟通、新闻报道互动深化之时。本文从涉台报道的稿件来源、报道体裁和主题分析,发现其以政治、经济、两岸关系和社会为主要视角展开报道,为当时中国大陆了解台湾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参考消息》;涉台报道特点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之部分,由于历史、政治等因素,海峡两岸在很长时间里无法正常沟通交流。1983~1992年的十年间大陆与台湾进一步展开对话,这是两岸开启交往的重要时期。这期间《参考消息》发挥着社会协调和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承载着联系两岸、传递信息的重要责任。

一、1983~1992年《参考消息》涉台报道分析

(一)稿件来源

《参考消息》涉台报道稿件来源主要来自台湾,香港次之,最后是美国等国家。引用稿件前三名的台湾媒体是《联合报》(14%)、《中国时报》(12%)、《中央社》(8%)。这些媒体被高频次引用,一方面是其在台湾地区受众覆盖面广且有一定公信力;另一方面,这些媒体中不乏当时国民党的喉舌。不难推测《参考消息》为各界人士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履行政治属性义务起到监测环境之作用。

(二)报道体裁

《参考消息》涉台报道的体裁,主要涉及消息、通讯、访谈、图片报道、新闻评述、政策解读及综合报道。其中,消息占比最多,其次是综合报道,再次是通讯。这类事实性信息共占比96%,这表明《参考消息》在引用报道的过程中尽可能为受众呈现事实。也可知,这一时期两岸处于交往初期,大陆媒体难以获得台湾地区的一手资料,导致难有大量的深度报道,只能以短消息来展现台湾的相关情况。另外,在区分7类体裁的基础上,图片报道、政策解读、访谈、新闻述评4类占比总计不超10%。这说明,《参考消息》此时的涉台报道体裁较为较单一。

(三)报道主题

《参考消息》十年的涉台报道主题分布有以下特点:第一,政治经济报道占首要位置,且不分伯仲。这一现象源自两个原因:一是《参考消息》虽以参考为特色,其性质终是政治属性大于商品属性,加之大陆台湾政治交往的变化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两岸能否和平统一的第一讯号,所以有关的政治事件、人物、选举、政策等属该报首要关注内容;二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台湾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影响政治、外交、社会民生的根本,时刻关注经济,以经济为切入口持续与台湾保持联系是破冰时期保持两岸关系互动的较优选择。第二,“大陆台湾统一愿望的表达”与“台当局对两岸交往态度”和“岛内台独言论”形成对比。“大陆、台湾统一愿望的表达”的报道虽占比仅7%,但远高于占比3%的“台当局对两岸交往态度”和2%“岛内台独言论”报道。在报道“大陆、台湾统一愿望的表达”这一主题时,《参考消息》采用不同体裁如消息、通讯和综合报道,且报道常是同一期集中性报道,而对“岛内台独言论”的报道篇幅较少。第三,软性新闻转载刊登不足,如文教体育、社会民生、自然风光等。

二、《参考消息》1983~1992年涉台报道特点

从新闻专业主义看,《参考消息》尽力保持“参考”的本性。《参考消息》作为一份文摘性的报纸,需要编辑通过对外文和外电等进行选择、翻译及排版进行把关和再生产,这使得该报倡导的“原汁原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在涉台报道过程中,由于台湾和大陆在语言、文字方面基本是相通的,所以翻译对客观性的影响可暂不考虑。在编辑排版的过程中《参考消息》涉台报道有10%的篇章前加了“本刊讯”,而10%的报道中有3/4标明来源及原报道的题目和全文。同时,《参考消息》转载的新闻报道95%来自台湾当地媒体。这说明,在当时的背景和要求下,《参考消息》尽全力秉持新闻专业主义,最大限度还原台湾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从报道选取内容来看,《参考消息》秉承政治、经济不分家的理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基础。这一期间涉台报道中《参考消息》有关台湾报道的主要切入点就是政治信息和经济信息。一方面,体现了《参考消息》确实为政治属性而服务;另一方面,也标明了《参考消息》瞭望世界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这实际上符合《参考消息》大报的定位,却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禁锢了报纸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呈现台湾图景的过程中,《参考消息》很好地呈现了政治、经济及两岸关系图景,却在其他方面使读者获取不到对台湾的认识。

从新闻价值来看,《参考消息》较难实现及时有效传播。本文《参考消息》样本中没有一条消息是刊登台湾或者其他媒体当天稿件的,最早的与台湾相关的报道也是在其他媒体报道的3天后才见报,甚至有的报道时隔半年之久。这么长的周期极大地削弱甚至磨灭了新闻时效性,主要原因可能是当时两岸关系不稳定,以及《参考消息》的编辑和见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结语

1983~1992年这一阶段的《参考消息》致力于用事实说话,从政治、经济、两岸关系、社会等诸多方面,尽可能为读者展现一幅全景观、真实性的台湾图景。《参考消息》在台湾图景的构建中,难免受到自身政治属性影响,加之受到两岸交往初期新闻媒体间难以进一步展开深度交流的影响,涉台报道在某个场景的清晰度展现方面稍显逊色。以史为鉴,如果说1983~1992年这一阶段的媒体由于特殊时期、硬件设施等阻碍,难以客观出色地发挥出媒体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等功能。而今天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个大的跨越,这是现代媒体应该抓住的机遇。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媒体促进两岸发展,发挥引导舆论作用提供了后备保障,媒体应该在新时期利用好当下资源,多角度地展现台湾图景,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促进两岸交往,争取为祖国的统一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一份独一无二的报纸《参考消息》[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13-16.

[2] 干逸恬.《参考消息》对美国大选报道的框架分析[J].今传媒,2013(5):38-40.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75-01

猜你喜欢

图景体裁两岸关系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青岛新图景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