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介时代新闻的真实性

2016-02-28林璐璐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0期
关键词:真实性新闻报道受众

林璐璐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论新媒介时代新闻的真实性

林璐璐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也随之变化,新闻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后者正面临巨大挑战。人们生活在一个全民新闻的时代,人人都可以自由发布消息,但与此同时庞大冗杂的新闻,它的真实反而难以辨别了。新媒介时代“假新闻”的问题层出不穷,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针对这些社会现象,笔者通过一些实例来求证真实性是新媒介时代报道新闻的生命底线。

新闻;真实性;事实

新闻报道要真实,这本是一件无可争辩、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今舆论场,新闻失实成为威胁新闻生命的第一杀手。

1 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价值的事实的公开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与客观实际相一致,应最大程度地接近、还原事实的真相。新闻工作是“寻求真相的职业”。新闻真实性主要有以下要求。

1.1 能表现整体上、本质上的真实

中新网2011年12月23日发布消息:“贵阳城市公园内野生猴王死亡当地森林公安介入调查”,该报道中公园相关负责人称“其他猕猴情绪目前较为稳定”。众所周知,猴子属于灵长类动物,跟人很接近,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所以,当猴王去世,它的同类又怎会情绪稳定?猴子的情绪又怎么以人的主观认识来判断呢?这明显不符合常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尽可能地使报道的每一个事实合乎客观实际。

1.2 对人、单位、事件的评价要客观

随着“大妈碰瓷”“大妈跳广场舞扰民”“大妈抢黄金”等事件的持续发酵,

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形容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为“大妈”,使大众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妈”这个词的定义赋予贬义,已经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因此,在之后的报道中,受众看到“大妈”这个词都会先入为主,在脑海中构想类似“碰瓷”这种不合理的想象。所以,新闻报道应正确、客观引导受众的思想。

1.3 不能脱离新闻来源随意发挥

近年来,各明星“被死亡”的新闻屡见不鲜,由于现在的媒体机构讲究“抢新闻”,往往为了独家、头条、点击率,不经证实的各路爆料经常被直接发布,引起受众哗然,对机构本身的影响力也有损。在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客观报道要求清楚交代消息来源,更多地使用直接引语,在新闻快速消费的时代,不仅追求效率,还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1.4 新闻报道的语言必须准确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认为“准确对报纸就如同贞操对妇女一样重要”,他在主持《世界报》期间,一再告诫记者新闻用语要“准确、准确、再准确”。新闻语言是否准确的前提是新闻本身是否是真实的。

2 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事实是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新闻与事实的关系如下。

2.1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所有新闻的报道都应当在事实的前提下。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不能无中生有。

2.2 新闻要真实反映事实

新闻要真实反映事实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不能改变和制造事实。策划新闻和新闻策划的区别:策划新闻是无中生有,又叫“制造新闻”,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眼球,通过策划炒作、造假等人为地制造事实,制造“卖点”,博人眼球,当成新闻来报道,从而提高收视率、点击率、知名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新闻策划是先有新闻事实,而策划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对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以期更好的传播效果,符合新闻的传播规律。新闻策划的新闻是真实的。

2.3 既成事实才能成为新闻

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但也有“例外现象”,比如预测新闻、悬疑新闻等。预测新闻指的是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新闻。这类新闻重科学、论据、比较、辩证,基于现实辩证未来,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例如:芬兰养老金保险公司于2016年5月24日发布了对芬兰经济的前景预测,报告预计芬兰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均增长1%,这些数据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现实对未来的合理预测。

悬疑新闻:指的是发生的事实存在多种可能性,尚未得到证实且将在短期内或永远难以获得确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新闻在报道时要实事求是,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2.4 并非所有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

新闻是经过选择的事实,不能有闻必录,新闻所报道的只是无数事实中极为有限的一部分,通过对一般事实的不断筛选、比较和舍取而选用的事实,它常常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认识和评价。

3 当今传媒业违反新闻真实性的实例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新闻、新闻快速消费的时代,不少媒体为了抢热点、争头条,往往一收到各方爆料未验证事件的真实性就急于发布,而疏忽了新闻的最根本要求——真实。在新媒体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受众接触来自世

界的信息也许只需要几秒,因此,一旦不真实的新闻被多方转载、评论,形成舆论,后果可想而知。每到春节前后,总有关于农村话题的热点讨论,今年也不例外。例如:2016年2月6日“上海逃饭女”的假新闻,网传一名生于1988年的上海女子陪江西籍男友回农村过年,因无法忍受男友家中一顿晚餐而分手并连夜返沪。此事在网上持续发酵,还被《华西都市报》最先跟进,其他传统媒体立即追随,引发热议。

这原本只是一条普通的“微博新鲜事”,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强烈的讨论,春节期间热点匮乏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而反观逃饭的帖子,截至2月18日,该帖子浏览量已突破30万次,微博评论量高达20万条。此事涉及地域歧视、城乡差距、“凤凰男”与“孔雀女”,乃至发散而生的阶级、历史问题等热门话题,关注度极高,而许多媒体未经证实就跟进报道也推动了舆情升温。

直到2月21日上午,中国江西网发布消息: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到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并非上海人,而是江苏省一位女网民,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内容是虚构的。历时半月,几经反转,“上海逃饭女”事件总算尘埃落定,但留给新媒体和舆论场的话题,却还远没有结束。

舆情发酵的过程中,人们看到各种大V加持,但为何少有人质疑它的真实性并进行调查?媒体面对爆出的新消息,首先就应对真相和事实进行考证,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把消息理所应当地作为真相报道。中青报评论员曹林认为:“新媒体的问题就在于,不断压缩新闻生产的时间,缩短应有的流程,急于将未经证实或单方信源的信息当成新闻事实发出来,埋下了不断被逆转的新闻病毒。”

4 结语

在这个“全民新闻的时代”,对于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讲真话,报实情,坚持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核实,力保新闻的真实性。作为受众,面对喷涌而出的新闻,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会甄别信息的真假,不要盲目跟风。此外,还应该强化监管职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的灵魂,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1]张达芝.新闻理论基本问题[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张云.李小鹏顶粉尘深入500米井下看望矿工[N].山西日报,2013-02-09.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林璐璐(1996-),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研究方向:传播学、新闻学、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真实性新闻报道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广告的真实性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