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整体管理模式 打造特色幸福课堂
——北京市杂技学校的教学实践

2016-02-27刘红梅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

杂技与魔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理念教学模式艺术

文/刘红梅(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

探索整体管理模式 打造特色幸福课堂
——北京市杂技学校的教学实践

文/刘红梅(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

中职艺术学校既要为各级各类文艺团体培养表演人才,又要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生源。但学生普遍文化底子薄、重专业轻文化思想严重,学习缺乏持久性,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教师缺少幸福感。学艺术的孩子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看待事物普遍感性,个性追求独立,重视自我发展,传统课堂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枯燥、单调的讲述不能带给他们幸福快乐。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师抓起,积极探索整体课堂管理模式,打造特色幸福课堂。

一注入整体课堂管理理念拓宽教师教学视野

在中职艺术学校,虽然倡导“课改”多年,但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课。公共基础课老师普遍缺乏“课改”相关培训、学习和指导,更缺少像普校教师那样由区县教研员组织的定期教材培训、教法指导。因为有高考的任务,很多艺术学校都采用普校的教材,却缺少和普校对接的平台,大部分艺术学校公共基础课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内涵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倡导科学探究,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其核心任务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每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人的行为是由意识决定的,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1,引进项目,更新理念

2013年10月,我校引进“整体课堂管理”教育科研项目,在刘正荣教授及其团队的带领下,从理念培训、方法指导到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工作。“整体课堂管理”是通过对教师整个课堂行为的管理,同步实现教学有效、德育实效、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这一理念的注入,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专家的课堂诊断、专业学科指导等,不仅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新课标解读缺失问题,帮助教师加深对课标的理解,更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用教材、落实课标规范起到重要作用。各学科专家的单元备课、随堂听课等学科指导,给我们带来了有关高考的最新信息,引领我们积极备考,有效促进了我校高考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2,借助平台,转变行为

借助“整体课堂管理”教育科研项目平台,我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我们从问题设计入手,要求备课要明确设计几个符合学生的认知、体现不同维度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简练、具体、明确。引导教师在备课时先想学生:“我要让他会什么?”——明确目标;再想教材:“用什么让他会?”——使用教材;再想“怎么让他会?”——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整体课堂管理意识。通过教案比赛、说课比赛、专家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深化“整体课堂管理”的理念,引导教师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逐渐由教师讲,转向学生学。各种小组活动、课堂辩论、展示交流等使教学不再单调,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探索整体课堂管理模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1,深入研究,探索模式

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需要有稳定的教学模式,使学校的教学经验相对固化下来,促进有经验的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青年教师按要求尽快入轨,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模式是“课改”理念的基本载体,任何新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来落实。

艺术学校的教学模式有自身的特点,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公共基础课是艺术职业教学中的一部分,通常只占总课时的一半,有的甚至更少。学生往往是专业课与文化课轮流进行,学生易累、易困、易躁;学生专业训练强度大,课下没有更多的时间学文化,有的甚至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抓好每一堂课,向课堂要效率,以管理促发展。

借助天津教科院王敏勤的“和谐教学”“三级建模”、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舜耕中学“卓越课堂”等经验,经过总结、提炼、实践、完善,我们逐渐构建了国艺公共基础课的“品味课堂”教学模式。

2,品味课堂,规范教学

“品味课堂”的“品”指品质、品牌,“味”指味道、滋味,即高品质的课堂要给学生留下可回味的东西。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施教活动要高品质、讲品牌;另方面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真、感受要实,课堂表现要有品位;课堂实效要优质高效、耐人寻味。

“品味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明(明目标)——学(体验学)——清(当堂清)——升(能力升)”四个主要环节。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使课堂活起来。通过落实知识当堂清,减少课后负担;通过知识拓展和感情升华,提高学生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三深化整体课堂管理内涵打造特色幸福课堂

能让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满足的课堂就是幸福课堂。幸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成功的体验、自尊的满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展示魅力,在被认可、被欣赏的教学体验中获得最大满足。幸福课堂可以使师生在相互认同的愉快体验中,达到教与学的最好效果。

1,深化管理,教师成长

“整体课堂管理”是对教师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建构模式不是为了约束教师,而是为了规范教学,使新教师入模,按规定动作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我们借鉴王敏勤的建模经验,推行“三级建模”,即“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使全体教师在大致统一的教育思想下,有所遵循,同时体现不同的特点和教学风格。

建模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要不断深化。为此,我们加强了课堂检查和听评课指导,改听课为观课,并制定了《品味课堂评价标准》。教师互评、专家和考评组听评课,都依据该标准打分、评价,在教师考核中加大课堂实效的考查力度。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品味课堂”主环节的落实,更有力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快速转变,使课堂发生根本变化,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同时,不断组织教师参加“说课标、说教材”“我的模式我的课”异地授课等大赛活动,加强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通过学习先进校的教学经验,自觉探索学科模式和总结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师在各种大赛准备过程中,深入学习,积极研讨,对“课标”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教材的把握越来越准确、学情的分析更透彻,教学设计更精彩。获得大赛一等奖、特等奖的佳绩也使教师倍感骄傲,使他们在体验中逐渐成长。

2、,不断探索,打造风格

“三级建模”给更多有经验的教师提供了发展空间,也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先入模再出模,逐渐成为有风格的教师。

依据“品味课堂”主模式,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内容特点、学情特点,不断探索“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目前已构成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写译课、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等共21种学科模式。

在探索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课堂实践,尝试新的方法,寻求有效教学途径。教师在学习中转变,在交流中展示,在实践中探索,在体验中成长。很多年轻教师不仅很快适应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更是深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同时,他们也深深地喜欢上了学习艺术的孩子们。

3,深化内涵,收获幸福

艺术学校的学生因生源不同,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为促进学习,加强指导,我们大胆尝试让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合作学习,调动其积极性和竞争力。

随着管理不断深化,我们为老师提供了更多探索的空间。教师的教学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越来越灵活,越来越符合学生实际;学生的课堂表现也越来越有品位,师生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不仅如此,老师们还把学科教学延伸到课下,在今年第10届“地球小博士”全国中学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我校118名学生获奖,4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一等奖。今年的高考成绩更是喜人,全校平均分超艺术本科线80分,多名学生被重点大学录取。

进行“整体课堂管理”研究,深化课堂管理内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艺术学校教学新模式,打造特色幸福课堂,给老师带来了幸福,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猜你喜欢

理念教学模式艺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纸的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爆笑街头艺术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