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1
——基于IT行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

2016-02-27任荣伟刘巧睿任华冬朱鸣华

中国科技产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智力资本协同

任荣伟 刘巧睿 任华冬 朱鸣华

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1
——基于IT行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

任荣伟2刘巧睿2任华冬3朱鸣华2

两岸四地因相近的地理位置,共同的文化,浓厚的历史渊源存在诸多互动,这种协同与互动在两岸四地的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大量港澳台商来华创新创业的同时,大陆企业也吸引并嵌入了越来越多的港澳台要素。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存在智力资本协同的基础。本研究一方面从外部资源协同视角讨论了大陆企业与港澳台进行智力资本协同以构建两岸四地智力资本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内部资源整合视角探讨了大陆企业对两岸四地智力资本系统的协同管理。本研究以协同理论、智力资本理论、两岸四地协同管理相关研究为基础构建了研究模型,收集了信息技术行业A股上市的179家企业在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通过提升企业智力资本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智力资本协调度在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一方面证明了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为了使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在提升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企业应该注重智力资本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协调度;企业绩效

1 引 言

近年来,两岸四地协同实践活动层出不穷。2015年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在深圳建立,港澳台可以利用内地的科技、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内地可利用港澳台国际合作渠道广的优势,聚焦机器人领域进行两岸四地协同创新;2015年5月在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两岸四地科技论坛上探讨了两岸四地协同创新的科技金融模式,公布了“两岸四地协同创新基金方案”,以及两岸四地在互联网、生物医药、通用航空三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重要项目,认为两岸四地可开展科技金融合作,设立两岸四地协同创新基金,并通过基金汇聚两岸四地资本、技术、产业、市场、制度和人才优势。

与此同时,也涌现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任荣伟(2015)认为两岸四地由于自然禀赋不同,体制机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使得各区域的发展差别较大,同时存在着互补性,并依据波特钻石模型,提出两岸四地应在资金、制度、技术、人才、市场方面形成全面协同。陈清泉(2014)认为当今科技领域面临的挑战尤为沉重,对于中国来说,庞大的人口数目要求科技工作者能够广泛吸收各地科技成果,迎接发展国家的挑战,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而两岸四地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应该互相学习,发挥优势。

根据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衡量区域人力资本情况,以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衡量区域结构资本,以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衡量区域关系资本,图1展示了两岸四地智力资本的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图1根据国家统计局,香港政府统计处,澳门统计暨普查局,中国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所披露的年鉴数据整理而成。

由上图表可见,两岸四地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发展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和互补性,台湾和大陆在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上占据优势,香港在关系资本上优势显著。区域经济整合形成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要充分利用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通过产业结构上的分工和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转移,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黄绍臻,2011)。其次,两岸四地出自同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血缘、历史、语言和文化认同,这是两岸四地经济整合的社会文化基础。两岸四地的文化价值观都来自于中华传统文化,管理文化的相近,更便于两岸的经贸交流、合资合作和港澳台商在大陆投资企业的管理。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强区域经济的整合已成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地理上的相邻和低运输成本是区域经济整合带来经济利益的基本条件之一(于刃刚等,1999),两岸四地的区位条件为区域经济整合带来了便利条件。所以,如果能够将两岸四地智力资本进行协同,可以充分利用两岸四地智力资本的不同优势,提升主体的智力资本及绩效表现。

本研究所提出的“协同”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基于外部资源协同视角,大陆企业通过资产交易等方式使港澳台智力资本进行区际流动,从而形成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的系统;二是基于内部资源整合视角,大陆企业对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的系统进行协同管理,使其能够得到平衡和协调发展。

美国和日本通过战略联盟取得双赢,而两岸四地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边境区位和情感属性上的特殊性更具协同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两岸四地智力资本的差异与互补更具协同的必要性和价值性。两岸四地协同已成为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那么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现状的改善?其中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在两岸四地协同过程中,企业该如何进行推动并起到积极影响呢?基于中国大陆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两岸四地都存在巨大机遇,本研究从智力资本的角度切入,衡量两岸四地协同情况,同时,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在企业中进行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管理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

2 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2.1 两岸四地协同管理研究的层次与类别

两岸四地协同管理的相关研究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是研究两岸四地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协同管理,包括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及公共部门之间的协同(聂锐等,2008)。邹光盛(2015)在研究中提到闽台两地目前建立起了涵盖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和高科技企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石油化工、精密器械、农业、中医药等20多个学科领域的合作关系。王鹏(2014)认为粤港两地的科技合作并不仅仅停留在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层面,实际上两地已通过知识溢出开展了科技合作。

第二类是研究两岸四地的产业合作与产业园区构建。黄建龙(2015)提出两岸农业科技园的合作有利于深化两岸农业科技的对接,通过构建一个常态有效的合作交流平台,可促进整体农业科技发展的自主性。黄建民等(2015)认为可以以台湾医疗管理经验推动两岸地区医疗体制建构的试点合作。徐安勇(2015)认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轻型设备等高新产业。

第三类是研究两岸四地生产要素以系统内部主体为载体进行区际流动的协同管理。王鹏(2014)以广东省为例,运用1990~2010年粤港两地经济社会数据,实证分析了香港知识溢出对广东省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粤港两地的信息交流会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作用。郝寿义(2004)认为流入地与流出地间的人文情缘对劳动力资本流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台湾地区2300多万人口中,祖籍地为福建省的接近80%,闽台两地在谱牒文化、宗祠文化、“神源”文化、客家文化、历史名人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密切,割舍不掉的乡情吸引大量台胞赴闽回乡创业就业,且人才的流动也带来了先进技术的扩散,加强了外界资金与家园的联系并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蔡嘉源等,2009)。

2.2 智力资本文献综述

1969年加尔布雷思首次提出智力资本,认为智力资本不能被单纯理解为一种静态资产,而是一种有效利用知识的动态过程,并且智力资本与组织目标密切相关。参考Edvinsson(1997)对智力资本的定义,本文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能够控制的且能够为组织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性知识的总和。

在智力资本维度划分的研究中,Edvinsson (1997)对智力资本的维度划分最为明确并被众多学者在研究中应用,本文采纳这种主流观点,将智力资本分为三个维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企业人力资本是指根植于员工的知识和能力,随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企业结构资本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或能够控制的与企业产品服务相关的专门知识,随研发投资而形成。企业关系资本是指企业从所拥有的或能够控制的关系网络中获取的知识,随对关系资本投资而形成。

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共同组成智力资本,三者本质上都是知识,在企业中,知识在不同的载体上进行流动和转移,知识处于开放状态,与外界不断进行交互,并无时无刻不处于产生、保存、消亡、更新的过程中,另外知识也在寻求融合,所以三者之间必然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同时彼此协同共同形成智力资本的协调性(野中郁次郎,2006)。

2.3 协同理论文献综述

1977年Haken发表了专著《协同学》,将激光理论抽象并普遍化后形成了一门新学科。Haken引入具有普适性的概率论和信息论,并引入序参量、相变、绝热消去和役使原理等基本概念,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协同系统,包括微观、介观和宏观层次,给出某些数学方程和具体结果,使协同学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学科(黄润荣,任光耀,1988)。

管理研究引入协同学兼具可能性与必要性。协同学研究对象是复杂开放系统,而管理系统正具有这样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复杂性体现在管理系统是由人、组织、环境组成,每个维度又嵌套很多个要素,内部呈现非线性特征(郗英,胡剑芬,2005),开放性体现在管理系统需要通过接收信息,在进行处理后再由管理对象输出,通过这种信息交换实现管理系统的有序运行状态,而根据协同学中的自组织原理,同样认为系统如果缺乏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那么系统将处于封闭和孤立的状态,只有进行交换才能使系统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和完善,因此从研究对象及其特征来看,协同学可以应用到管理系统的研究当中(白列湖,2007)。另外,如果能将协同学运用到管理学科当中,将对解决管理问题和发展管理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和科学方法(黄润荣,任光耀,1988)。

协调度是协同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孟庆松等,2000)。对于企业管理系统来说,协调度代表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体现了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当子系统能够以彼此匹配的方式发生协同作用时,企业管理系统能够更具条理性、有序性。本研究认为智力资本协调度反映了企业对智力资本的协同管理能力,是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体现。

3 研究模型与设计

3.1 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有助于提升企业智力资本

区域对智力资本的投资可部分内化为企业或其他主体内部的智力资本,而企业是区际要素流动网络中最重要也是数量最多的经济活动主体,所以区域智力资本可以以企业为载体进行区际要素流动(聂锐等,2008)。两岸四地的智力资本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关键地位,半导体产业更是获得全球芯片代工市场的绝对优势,其生产制造能力在全球范围来看居于前列;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信息资讯高度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为当地企业开拓了无限商机;澳门作为世界上最开放的贸易投资体,对投资的吸引能力很强,且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可链接拥有庞大市场和丰富资源的葡语国家;大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教育水平处于国际先进之列,近年来在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和工业设计三大类别的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从企业视角来看,台湾的企业依托当地已形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无论是自身的研发实力还是上游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都具有天然优势;香港的企业依托其地理区位和当地开展的各项对内对外的交流活动将获取更多信息及机会;澳门的企业依托其地理区位和与华商及与欧洲的独特关系将获取更多投资资本和对外拓展机遇;大陆的企业也将招聘吸纳更多具有高学历和高水平的当地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两岸四地的优质智力资本将在当地企业中形成沉淀和积累,从这个视角来看,两岸四地的企业的智力资本存在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能够为企业带来两岸四地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的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3.2 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大量文献指出引进外部资源是提升创新绩效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影响因素,开放式创新的核心是外部技术知识的引进,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引进也是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重要动机之一(Hastbacka,2004)。企业通常会寻求拥有自己所需资源的企业,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Zaheer,2000)。企业也会与拥有特殊资产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种特殊资产,一般包括具有特殊经验的管理团队,或是独特的技术诀窍(Nagarajan,1998)。Harrison(2001)认为两个具有高度一致性资源的企业,远不如两个资源有差异但又互补的企业的绩效好。企业的资源高度相似,或许能够扩大其规模经济,进一步开发现有的竞争优势,但很难进行创造性的积累(Miller,2005)。企业间不同且又互补的资源,不但能够使企业获得范围经济,而且能够开发出新的资源和技能(Harrison,2001)。拥有互补性资源的企业协同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险:企业通常与资源互补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以降低环境的波动(Zaheer,2000)并稳定其价值创造过程。合作过程当中所带来的研发风险共担和互补性知识共享是促进协同中创新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提升绩效和创新能力:资源互补的企业是很少有知识交叠的企业,因此就有可能学习彼此的新知识,也能够通过知识转移获得更多的机会或解决已有问题(Inkpen,1997),这两个方面都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3.3 智力资本协调度的调节作用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各有所长互不相同,当企业中汇集了来自两岸四地的智力资本要素的时候,企业中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均衡或不均衡状况会得到更为集中明显的体现,两岸四地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似相异将划归到同一平台亟待整合与融合,这时是否能做好企业智力资本系统的协同管理与资源整合将决定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是否能对提升企业绩效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两岸四地智力资本能够为大陆企业所用,并得到合理配置,将在建立企业竞争优势上发挥重大作用(毛艳华,2010)。当大陆企业协同港澳台智力资本在企业内部构建两岸四地智力资本系统的时候,尤其要注重相匹配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协同管理能力的提升。Madhok(1998)进一步证实,当联盟企业间能够整合具有互补性的资源并达到协同作用的时候,企业间联盟最有可能创造新的价值。基于创新理论视角,饶扬德(2008)认为市场、技术及管理三维协同创新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图2 研究理论模型

3.4 构建模型

基于资源基础观等理论,以智力资本理论、协同理论、创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协调度与绩效的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

本项研究对大陆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年报资料中披露的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情况进行逐一编码,问项依据智力资本定义和上市公司披露情况进行设置。在阅读分析年报的过程中,如果此公司符合该选项中则编码为1,否则编码为0。经检验大陆企业均含有符合本研究定义的大陆智力资本。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的问项如表1所示。同时将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衡量指标,并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衡量企业成长性绩效,并同时选取上市公司公开数据规则中较为规范的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营利性指标,选择了2008年后Wind行业分类中信息技术行业类企业作为样本进行相关研究,经样本数据筛选及剔除有数据缺失值的样本,本研究最终选取179家企业样本的财务数据开展本次研究。

3.5 实证分析结果

在总体样本中四个假设获得支持。

表1 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内容分析问项汇总表

纵观大陆企业与港澳台智力资本协同在企业内构建两岸四地智力资本系统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所协同的具有港澳台背景的企业,有的根植台湾享有其优势产业所特有的成熟技术与完整产业链带来的结构资本优势,有的根植香港依靠其发达的信息资讯和商贸平台享有天然的关系资本优势,有的作为台港澳法人独资企业或台港澳与境内合资企业一方面拥有港澳台所带来的智力资本优势,另一方面还享受在大陆的优惠政策。这些与港澳台进行智力资本协同的企业在年报中都提到协同双方优势整合双方资源以进一步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开创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所以大陆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港澳台进行智力资本协同吸收其管理经验、提升技术水平、拓展网络关系来提升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更要注重双方资源的整合,使智力资本系统能够得到平衡和协调的发展。当人力资本高于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时,企业中的人才会发现个人才能无法施展,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调动以实现更高的组织目标,相反当企业的人力资本不足以匹配企业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时,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因没有得到企业员工妥善的管理和配置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当企业结构资本高于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时,企业的结构资本得不到企业员工妥善的管理配置,也因缺少关系资本而得不到应有的品牌塑造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帮助以打开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相反,当企业结构资本低于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时,产能跟不上需求的提升,会造成市场机会的流失。当企业市场资本高于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时,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混乱,当塑造了品牌形象而企业因结构资本不足不能持续创新满足客户需求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对企业绩效造成不良影响,相反当企业市场资本低于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时,由于产品得不到相应渠道的充分推广以及品牌的塑造,可能会错失市场机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提升成本使企业绩效降低。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中国大陆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两岸四地的巨大机遇,本项研究从外部资源获取角度来审视,大陆企业通过与港澳台进行智力资本协同能够提升企业绩效。两岸四地的企业智力资本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两岸四地智力资本的协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以实现,大陆企业与港澳台进行智力资本协同的程度越高,即大陆企业协同的港澳台智力资本维度越多,对企业绩效的提升越有益处。

对于大陆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吸引港澳台优秀管理者的方式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人力资本协同,可以通过资产交易的方式开展研发合作或在港澳台设立研发中心实现结构资本协同,可以通过资产交易的方式进行市场合作或通过吸纳港澳台股东、拥有港澳台市场份额、在港澳台设立销售贸易中心的方式实现关系资本协同,这些获取两岸四地智力资本的方式都直接促成了企业智力资本的提升,使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内化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进而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从内部资源整合角度来看,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协调发展有助于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在提升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人力资本能够为企业带来个体层面的知识,对企业的统筹规划资源配置起到管理作用;结构资本能够为企业带来企业层面的知识,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关系资本能够为企业带来外部的知识,帮助企业与外界协作,打开外部市场。如果人力资本较低不利于企业资源的配置管理,如果结构资本较低不利于企业产品服务创新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关系资本较低会使企业难以把握市场机会,在市场中难以占据主动位置,所以当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彼此协调发展时,才会起到成本最小化和功能倍增效果,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彼此不同各有所长,如果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将在建立企业竞争优势上发挥重大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本研究根据智力资本定义并结合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情况,得到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的三个维度和方式,基本涵盖了目前大陆企业与港澳台进行智力资本协同的全部方式,但不排除一些企业进行了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但未在年报中披露的情况。其次,本研究运用二手数据对智力资本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研究,证明了智力资本协调度的调节作用,但对于提升协调度的方式只能根据现有文献进行定性描述并给出建议,这方面的研究可以通过系统观思想,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通过问题的设计来评价智力资本三维度之间的互动作用。

另外,根据Sydler(2014)对智力资本的测量方法,本研究对智力资本三个维度的测量均采用单个指标的测量方式,虽然这种测量方式更为直观且具实践意义,但确实损失了智力资本所包含的部分内涵,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目前运用财务数据对智力资本进行评价的其他方法计算指标多且过程过于复杂导致其实践性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内对上市公司智力资本披露的数据及资料不够完全。未来的研究可以运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获取一手数据,并结合两岸四地的实际情况对其在资金和制度等方面进行协同管理的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1] Bahrami M, Salehi M, Korkmaz S. A Study of the Driving Factor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n Iran [J]. IUP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4, 12(1): 7.

[2] Barnett M L, Salomon R M. Does it pay to be really good? Addressing the shap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33(11): 1304-1320.

[3] Madhok A, Tallman S B. Resources, transactions and rents: Managing value through interfirm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8, 9(3): 326-339.

[4] Rossi F, Celenza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capital (IC) and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Italy[J].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2, 8(11): 1729-1741.

[5] Sydler R, Haefliger S, Pruksa R. Measur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with financial figures: Can we predict firm profitability?[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32(2): 244-259.

[6] Wyatt A, Frick H.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human capital: A review[J].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 2010, 20(3): 199-220.

[7] 陈清泉. 发挥两岸四地优势 促进科技经济结合[J]. 中国科技产业,2014(06):19-20.

[8] 董保宝,葛宝山,王侃. 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03):92-101.

[9] 黄建龙,段兆麟,黄卉妤.两岸农业和科技园区合作之策略与实践[J].海峡科学,2015(5):89-94

[10] 黄建民,汪明生.以台湾医疗管理经验推动两岸地区医疗体制建构的试点合作[J].海峡科学,2015(5):86-88

[11] 任荣伟. 经济新常态下两岸四地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产业,2015(03):53-59.

[12] 王鹏,赵捷. 香港知识溢出对内地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当代港澳研究,2014(03):117-132.

1本项课题研究得到中国科协国际部基金和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大力支持。2任荣伟、刘巧睿、朱鸣华,中山大学创业中心研究员;3任华冬,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智力资本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