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伏者形象的新范式

2016-02-25黄媛媛

戏剧之家 2016年1期

【摘 要】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塑造了一个鲜有的寡淡的潜伏者形象。减法的表现方式将人物的重要特质勾勒出来,看似省略实则强调,塑成了潜伏者形象的又一个范本。本文从隐身人的身份确立、多重人的情绪爆发、细节中的人性经纬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力图发掘潜伏者形象塑造的新范式。

【关键词】潜伏者;多重人;人物动作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28-02

近年来,随着谍战题材电视剧的热播,“潜伏者”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这些“潜伏者”在强情节叙事中屡屡挣扎在生死线上,被认为是智慧和信仰的代名词。这其中不乏独具光泽的“潜伏者”,如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行事谨慎低调,在斗争中完成了党性的转换,塑造了英雄的“平凡”形态;《借枪》中熊阔海身上市井小人物的“赖”和为生计、革命筹钱的“囧”,与其为国舍家舍我的大气概调和起来,确立了英雄与草根的结合形式;《黎明之前》中的刘新杰高智、果敢,夹带玩世不恭,让“潜伏者”带有了“偶像”的气质。《北平无战事》中的“潜伏者”谢培东和上述人物具有一些共性,但也开拓了珍贵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来自不神化也不诗化地下党的心智和能量,用迟滞的外部动作传达地下工作者的本真状态,正是这种最日常举止中包裹着的容纳和牺牲,成就了对“英雄”二字最厚重的解释。

一、隐身人的身份确立

潜伏者“需要精神制高点,不能局限在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而是要展示或弘扬一种难以到达的理想化的精神境界。”[1]剧中谢培东的对外身份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襄理、行长方步亭的妹夫,而实际上他是潜伏二十多年的中共地下党。为了完成潜伏的任务他需要与至亲在亲近与防范中撕扯,甚至将理想和信条暂时搁置为国民党的贪腐遮掩,他的工作旨在践行理想而他彼时所做似乎又在远离理想,这些矛盾的行为和心理,需要他用广博的内心容量去消化,这些都指向了理想化的精神境界。但是该剧更加可贵的是,不去直接表现谢培东的挣扎与困惑,而是用带有距离感的方式,阻止观众走进其深层的内心空间,使这个人物带有神圣而神秘的光彩。

谢培东的第一场戏中,行长方步亭怀疑崔中石是北平分行内部潜伏的共产党。此时作为地下党崔中石上级的谢培东,并没有过多地为崔中石开脱,而是很平静地按照行长的授意通知崔中石结束一切活动。第一场戏就为这个人物定下了基调,这个人物是用减法塑造的,隐去喜乐和怨怒等外在反应,用呆憨的外表遮盖内心的翻江倒海,体现地下党人的自我保护和更高级的克制。之后为了营救崔中石,谢培东代表行长与警察局长徐铁英谈判,面对徐铁英的咄咄紧逼,他始终不愠不火,用格式化的反应和语词让徐铁英找不到可以发难的端口,他的“稳稳”的,“不可忤逆”的气场把叫嚣的徐铁英死死套牢。再之后,谢培东被传讯后虽惊险逃脱,但预计方步亭已经得知了其真实身份,他像往常一样为方步亭盛饭,然后自己站到一旁背过身吃饭,不动声色。方步亭看着谢培东站着吃饭的孤单背影,竟然心生怜惜。对于潜伏者来说,最危险的事就是身份暴露,谢培东顶着这份压力回家,旁若无事地重复着日常活动,反倒震动了方步亭为他的凄凉处境神伤。谢培东这个形象看似“僵直”,实则是通过隐去“外在”的方法让“内在”发力,衬托人物的淡定和城府,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所以僵直的表现看似“无为”实则“无不为”。

二、多重人的情绪爆发

潜伏者“真实身份与扮演身份之间的冲突必然导致主体的分裂”[2],这种身份危机的存在会增加这类“神一般”人物的真实性和人生况味感,其影响深度可以达到易卜生所言的“渗透到他灵魂的最后一条皱纹”[3]。

剧中谢培东有如下几个身份:他是北平分行的襄理,这就注定了他要为行里涉及国民党高层贪腐的坏账掩盖;他是地下党员,要通过他的言行影响行长的决定,最终重建北平的经济秩序;他是行长方步亭的妹夫,二十多年来他对内兄敬重,依赖,防范,也要算计,在亲情的拷问台上他或许无言以对;他是方孟敖的姑爹,又间接发展了方孟敖成为中共特别党员,说不清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利用了亲情还是深化了亲情,更理不顺他应该给侄子一个安顺的未来还是让他继续陷入危险中;他是父亲,但对女儿的崇尚共产主义追求进步,无法支持也无力反对,女儿迷恋国民党特务梁经伦,他明知内情却不能透露。在这多重矛盾的缠绞中,谢培东几乎都在用平静、顺从的态度去承受,但是如果处处无懈可击,那么这个形象则更像是“神”而非“人”。

谢培东向方孟敖表明身份并在说起崔中石牺牲时,第一次情绪失控哭了。他的情绪倾吐来自于对崔中石牺牲的痛惜,更来自于一份和方孟敖“相认”二十年来终于可以坦诚身份之谜可以相互搀扶着去祭奠的释怀。当决定是否启用方孟敖冒险获取情报时,谢培东怒吼着要以方孟敖为共产党建立空军的大局为重,拼死保护方孟敖的身份,这次的爆发显示的是谢培东作为资深党员高远的眼界,这种政治素养和个人襟怀与他沉稳的外表和处变不惊的行事方式是内在统一的。而他作为“人”的脆弱的集中爆发出现在他得知女儿已死时,他抽搐,嚎啕痛哭,一个单亲父亲失去了女儿不亚于剜心之痛。二十年复杂、严酷的潜伏环境中,对女儿的爱是他最纯真的情感,这种亲情的丧失加上早年丧妻,在人的社会学意义上来说相当于抽离了血亲伦常,他将成为一个无根的飘浮者。可以说,谢培东多数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隐忍和僵直与少见的几次情绪爆发相辅相成,较长时间的沉默才让短暂的爆发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是刻画这个人物精神气质的点睛之笔。

三、细节中的人性经纬

“精心采撷的动作表情细节是窥见人物隐秘内心、幽微情感、深邃灵魂的一扇窗户。”[4]细节虽微,但是其中的“潜文本”甚丰,对于“寡淡”的谢培东而言,一些典型的动作细节可以看作是探知他那不表露的内心的途径。比如说,喝水。方孟敖抢了扬子公司的发财粮,扬子公司向谢培东讨说法时,他用喝水这个日常动作使自己稳住节奏,保持镇静;谢培东命令崔中石转移,崔中石哀求再让他见方孟敖一面时,谢培东借喝水思考崔中石的做法是否太冒险。几次喝水的小动作都能透露出谢培东心中的一丝慌乱,也将这个“高智型”的人物拉进了生活空间中。剧中还有一个行为就是看表。比如说,谢培东在徐铁英处听崔中石交代遗言时,看表是个内心极力想留住同志的情绪的外化,也是此时情况危急的信号;当谢培东被徐铁英质问“你的上级是谁,我希望你正面回答”时,他也是用看表来转移话题并拖延时间的。动作是人物情绪的延伸,看表行为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谢培东对自己银行襄理这个掩护身份的强调,也是他自己在地下工作中处处小心谨慎的标志,更是他多次处于矛盾、危难之中极力稳定情绪的外在表现。看表时的一点迟疑表露了一个智者和长者的有所畏惧,他珍贵的宽容和承担。小细节化作了大音希声的无比感慨。

对于谢培东这个潜伏者,他的“不表达”塑造出一个熟练游走于生死边缘的形象,也正是他的“不表达”更加引发了观众的关注、猜想和惦念。他的人生境界和思想高度,都让我们认定他是精神上的殉道者,是那个时代孤独的人,是这个时代只能仰视,不能复制的人。

参考文献:

[1]胡克.新谍战片的美学倾向与文化分析[J].电影艺术,2010,(1):66.

[2]叶勤.身份危机的多元表述与身份迷思的多元建构——国产谍战片的类型研究[J].当代电影,2013,(9):190.

[3][挪威]易卜生.性格的首要性[A].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75.

[4]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84.

作者简介:

黄媛媛(1981-),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影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