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演郑晓龙与爱妻“斗”出《芈月传》

2016-02-25张东亮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小平芈月传郑晓龙

张东亮

2015年11月30日,古装大剧《芈月传》一经播出,就在国内开启了“全民赏月”模式。对于导演郑晓龙和编剧王小平而言,该剧大火早已在这对“国产剧最牛夫妻档”的意料之中。从《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到《金婚》,再到《甄嬛传》和《芈月传》,30年来,这对金牌搭档已经为中国观众奉献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但鲜为人知的是,每一部力作背后,都有夫妻俩锋芒相对、争斗不休的“戏外戏”。他们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又是如何“斗”出一部部国产神剧的?

名导与名编“山楂树之恋”

1952年,郑晓龙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自幼在部队大院中成长。他当过兵,也到黑龙江当过知青,后来通过自学考上了北大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制片厂工作。1985年春天,郑晓龙去南京参加全国第三届中短篇小说颁奖会,认识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王小平。同是北京老乡,又共同爱好文学,身在异乡的两人一见如故。在南京那几天,郑晓龙和王小平一起逛夫子庙、中山陵,聊《红楼梦》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两人在知青岁月中的经历……王小平优雅恬静,郑晓龙被她深深地吸引了;他坦荡的性格和敏捷的才思,也令王小平心生好感。

回到北京后,因为工作关系,郑晓龙和王小平的接触越来越多。王小平是海岩小说《便衣警察》的编辑,她发现海岩的作品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剧,推荐给了郑晓龙。后来,郑晓龙凭借策划《便衣警察》、《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多部轰动全国的热播剧,奠定了“中国电视剧事业拓荒人”的显赫地位,并捧红了王朔、赵宝刚、冯小刚、葛优、张凯丽等人。

1985年底,得知郑晓龙去海南拍摄知青题材电视剧《大林莽》,正好在广东组稿的王小平也一同前往。因水土不服,王小平刚到海南就病倒了。在片场忙得团团转的郑晓龙,不光安排剧组成员悉心照顾她,自己一有空闲就去看望王小平。每次郑晓龙除了拎水果,还会带着他在荒郊野外拍片时采集的“鲜花束”。王小平看见花,露出灿烂的笑容。剧组人员开玩笑说:“郑导真抠门,看心上人都舍不得买一束真正的鲜花。”他笑呵呵地解释:“野花有着昂扬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我希望小平能像它们一样美丽坚强!”这话传到王小平耳中,听得她脸红心跳。

1986年4月下旬,郑晓龙为监制、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要深入西南边陲拍摄,他选择的取景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此行要冒着生命危险。一想到要与王小平相隔万里,郑晓龙心中陡生悲伤,他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切的渴盼:“小平,我要去3个月,或者更久。也许会有生命危险,要是……我回来了,你愿意我们今生永远在一起吗?”望着他深情的眼睛,王小平含笑点了点头。

1986年初冬,郑晓龙凯旋而归。那天北京正飘着雪花,一下火车,衣衫单薄的他就冻得浑身哆嗦。由于火车晚点,前来接站的王小平,此时已经在月台上等了近3个小时,手和脸都冻紫了。一见郑晓龙,她赶紧给他披上一件厚厚的军大衣,还有一条崭新的围巾。大衣是她用半个多月工资买的,围巾是她每天临睡前挤出时间一针一线织的。“傻姑娘,拿着衣服还把自己冻成这样,你怎么不先穿戴上啊!”郑晓龙埋怨她。

王小平却说:“这是送给你的,要保持崭新。”郑晓龙顾不得别人异样的眼光,在那个年代勇敢地将身材娇小的王小平裹进大衣中,搂着她出了站……这是他们纯朴如《山楂树之恋》的恋爱过程中,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1990年,王小平决定出国深造。此时,郑晓龙正为事业拼搏,不能与她同行,一时愁肠百结。王小平看出了他的心思,临走前给了他一个盒子。盒子里放着当年他到深山老林中拍片时,她写给他的几十封未寄出的信。从信中他看到,一个个寂静的夜晚,王小平坐在窗前,遥望西南边陲默默思念祈福……郑晓龙不禁红了眼眶,能遇到这样美丽深情的姑娘,是他莫大的福分!

恩爱夫妻为剧情“吵”不休

1992年夏,郑晓龙与王小平在美国举行婚礼。婚后,王小平依然在美国读书,郑晓龙则留守北京工作,几通电话已不能承载心头的种种情思。在对新婚妻子浓烈的思念熬煎中,郑晓龙渐渐琢磨出一个极好的题材——《北京人在纽约》。立项通过后,郑晓龙兴奋不已,赴美国拍片,他可以“公私兼济”地时常见到妻子了。

因为经费紧张,郑晓龙和妻子推着装满碟片的小车在唐人街挨家挨户推销,希望用卖《渴望》的钱来为《北京人在纽约》筹集开拍资本,但收效甚微。眼见整个剧组无法在美国运作下去,无奈之际,王小平红着脸借遍了她在美国的亲友和同学,并卖掉了祖传的首饰嫁妆,才勉强供丈夫在纽约拍摄了1个多月的戏。

为了节约开支,王小平每天一放学就开着一辆破皮卡车去采购食材,然后拉到剧组为大伙煮饭。她还带领剧组成员发挥节俭美德,很多道具都是从垃圾站捡回来的。王小平更是成为剧组的“御用翻译”,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那段时间她的学业几乎荒废了,为此还受过校方的处分。

可是,这部跨国拍摄的电视剧所需资金巨大,万不得已之下郑晓龙提议向银行贷款拍摄。当他试探性地问王小平,可否将家中唯一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换几十万贷款时,王小平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只要能圆你这个梦,砸锅卖铁住桥洞都可以!”妻子的回答,感动得郑晓龙声音哽咽:“好媳妇,我代表全剧组谢谢你!”

郑晓龙夫妇虽然恩爱,但在工作中却是争吵不断。讨论《北京人在纽约》剧情时,王小平想把中国人在纽约的生活“拔高一些,多点美感,不要那么苦兮兮的”。郑晓龙脖子一梗,说:“事实不美,我有什么办法。就拿你来说,白天上一天课,晚上要去中餐厅当厨娘,堂堂一个女硕士,要在烟熏火燎的后厨一站四五个小时,就为挣那几美元时薪!每天一睁开眼就充满压力,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无论你多么努力,似乎永远都是这个世界的边缘人,始终找不到归宿感……是不是这样?那么,你觉得自己在美国生活得美兮兮吗?”情绪激动的郑晓龙接着说:“你只是千千万万个在纽约洋插队的中国人之一,据我所知,有些北京人在纽约的生活比你更苦难、更辛酸,我就是要用纪实手法拍这部片子,让中国人醒一醒,让他们知道外国的月亮并不比家乡的圆!”王小平哑然,继而辩白道:“反正你们男人不懂女观众的心,她们更愿意在苦难中看到风花雪月的浪漫。”郑晓龙不留情面地批评她不切实际:“饭都吃不饱,还花什么月!”

在两人不断地争吵碰撞中,最终《北京人在纽约》用120万元的总投资,为中国观众献上了一部全景式展现“洋插队”命运的大戏。1994年1月1日上演后,迅速火遍中美两国。

1994年11月,王小平在美国生下一个男孩。孩子早产1个半月,郑晓龙依然忙于工作,直到孩子快满月时,他才赶到美国。看到摇篮中小小的婴儿,愧疚之余,他突然觉得肩上责任重大。郑晓龙的这种感觉,被王小平写进了《刮痧》的剧本中。2001年,郑晓龙执导电影《刮痧》,剧中男主人公深情地说:“他是我的儿子,是我生命的延续。每当我想到他,便会肃然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我很高兴承担这个责任……”这段独白,成了全剧的泪点。

《刮痧》这部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电影故事内核,源于王小平在美国的经历。自学过中医的王小平,本想用推拿针灸帮邻居家的老太太缓解颈椎疼痛的老毛病,不料她的热心却换来一场官司——老太太的儿子说,他亲眼目睹王小平趁他不在家虐待他的老母亲,在老人的背部和脖子上“扎满了长长的银针,看一眼都令人眩晕!”

起初,郑晓龙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小题大做,王小平坚持认为是他不了解当地法律的严谨和“厉害”。为此,夫妻俩一度吵得不可开交。王小平说:“没有经历过,就没有发言权,打孩子一顿就被抓到警察局这种事在美国可多了!何况剧本中那位爷爷盲目刮痧,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后果……”经多方论证,郑晓龙“吵”输了,勉强认同王小平的剧本。不料,该片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家庭的文化冲突,一经上映获得高度评价,为导演郑晓龙赢得了几项业界大奖!那一刻,他不由讪笑着说:“有个留过洋的媳妇就是好,能帮我拓宽眼界!”

几年间,郑晓龙又拍摄了《永不放弃》、《生死十日》,《金婚》、《春草》等剧,拿下无数奖项。王小平则笔耕不辍,《刮痧》之后又写了长篇小说《白色圣诞》和多部中篇。在两人的作品中,总少不了彼此的影子,他们生活中无论争吵还是甜蜜的种种细节,都会通过王小平的笔、郑晓龙的摄像机体现在作品中。

金牌夫妻“斗”出《芈月传》

2007年的一天,王小平在新浪读书频道看到《后宫甄嬛传》后,告诉郑晓龙:“这是个好故事,将来肯定能拍个好戏。”郑晓龙看后眼睛一亮,当即买下改编权。2009年,郑晓龙对《甄嬛传》立项。此时,王小平已去美国陪儿子读书。郑晓龙在电话里开玩笑:“你人走了,任务也得带走,当这个戏的编剧吧。”王小平同意了,对最初的本子前后修改了3稿。

其间,王小平趁假期带儿子回国,和郑晓龙见面后,还没体会到“小别胜新婚”的甜蜜,又争吵起来。郑晓龙看完妻子的第三遍修改稿,皱起眉头说:“我特别反感华妃吃酸黄瓜催吐的情节,一定要去掉。这种做法像神经病,不可理喻。”王小平摇头:“我不同意。就华妃这个个体而言,吃酸黄瓜与她的人物特性一致,这戏一定要保留。”王小平的“不屈不挠”让郑晓龙很上火:“咱俩到底谁是导演?”王小平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作为制片人和导演,郑晓龙向来对剧本有绝对的发言权,现在权威受到了挑战。这一晚,夫妻相背而眠。第二天早晨,郑晓龙一睁眼,发现妻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他叹口气:“为什么别的编剧都是我指到哪儿他们打到哪儿,只有跟你沟通那么难呢?”

王小平笑笑:“因为我除了是编剧,还是你妻子。我有责任维护你的声誉,而不会去害你。”话说到这份上,郑晓龙也只能感慨:“编剧妻子特别不好管,谁让人家有过几次非常成功的出谋划策,帮我创作了几部屡屡获奖的作品呢!你有居功自傲的资本,也有尽力维护我的真挚感情,所以我还是很信任你的眼光和水平的。”话虽这么说,但遇到意见不合的时候,他这个急脾气还是免不了要和妻子斗嘴。

2013年,王小平创作《芈月传》剧本,夫妻俩吃完饭经常去散步,在公园里,两人就能为剧中一个角色的塑造乃至一句台词的遣词用句大吵起来。最后,夫妻俩各走各的,都不愿一起回家,甚至感觉日子没法过下去了!“他老说,我们不要再合作了。一有新戏,又想让我去写剧本,因为只有我能忍受他的吹毛求疵!”王小平说。

2014年9月6日,由郑晓龙执导,《甄嬛传》原班主创打造的古装巨制《芈月传》正式开机。在拍摄现场,一些首次与郑晓龙合作的新演员,经常会看到一件“怪事”:一位神秘女性始终坐在导演椅后面,不时和导演交流,甚至对演员的表演指指点点,接着竟与导演吵了起来。有一次,郑晓龙对剧本中诏书的描写提出质疑,而“神秘人”自信地表示她早已查阅了资料,剧本中的描写准确无误。气急败坏的郑晓龙扬言:“我现在就去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查,要是错了,看你怎么面对我!”“神秘人”毫不示弱:“错一个字我就给你1万块钱。”郑晓龙甩下一句:“谁稀罕你这点钱!”竟真的甩下剧组,扬长而去。

这样尴尬的场面,令新演员们手足无措,但孙俪等一众与郑晓龙合作过的剧组成员,却都安之若素,显然对这类的争吵习以为常了。这位敢和大导演公然叫板的“神秘女子”正是《芈月传》的编剧、郑晓龙的妻子王小平。

王小平经常“诉苦”:“郑晓龙是一个非常苛刻的导演,所以编剧在他手中是非常不好过日子的,也就是我勉强挣扎着能活下来,别的编剧已经‘死了好几回了!”夫妻合作,虽然总免不了争吵,但其中的默契也是常人达不到的。王小平表示,作为编剧,她这辈子只给郑晓龙一人写剧本,因为他虽然严苛,但也最“识货”。

王小平的穿着时尚得体,她很自豪地说:“我好看的衣服大多是郑晓龙买的,他一有时间就拖着我去购物,说我们女人不就这点爱好嘛,得满足!”在王小平眼中,郑晓龙其实是个很懂浪漫的人,有时他在外地拍戏,会打电话骗她:“这几天老忙了,下周才能回去。”结果,电话挂掉才10分钟,他就带着给妻子、孩子准备好的礼物敲门了!“他喜欢给我们惊喜。”王小平一脸幸福地说。

合作了几十年,郑晓龙和王小平这对昔日的青年才俊,如今都已在片场熬白了头发。王小平说,这部《芈月传》就是她最后一部长篇剧本了,因为她心疼郑晓龙再去拍这样耗费心力的长戏。“他已经60多岁了,不想再让他这么拼。郑晓龙也答应我,以后会‘有所收敛,但愿他这次说话能算数。”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句话用在郑晓龙夫妇身上再合适不过。骨子里文艺的郑晓龙有思想,懂浪漫,但生活中是个粗线条;王小平懂生活,会理财,但又是个“斗”志昂扬的犀利姐,无论在家还是在片场都经常不服他。王小平说:“但这反而让我们相得益彰。如果说婚姻是一道菜,我俩争来斗去就像是麻辣调味剂,会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有味道!”

(未经许可,本文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责编/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

猜你喜欢

王小平芈月传郑晓龙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我的剧本你来导
论《芈月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芈月传》在港台酝酿“战国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