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实验室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2016-02-25叶长林上海体育学院运科学院上海市200438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教学

叶长林(上海体育学院运科学院 上海市 200438)



动物实验室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叶长林(上海体育学院运科学院 上海市 200438)

摘 要: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科学[1],它在实验室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院校动物实验室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动物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近年来学校动物实验中心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从动物实验的标准化和理论授课的与时俱进两方面进行改革,使动物实验室教学的水平和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85

一、动物实验标准化

1.SPF级屏障饲养环境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医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上海体育学院实验动物工作不断完善与规范化。根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2001年新国标[3]的规定,取消亚屏障系统,对大小鼠饲养设施要求达到SPF级。

(1)屏障环境的温湿度

为保障实验动物有良好的生存环境,SPF级屏障环境需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根据国家标准(GB14925-2010)规定,大小鼠屏障环境温度要求为20-26℃,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实验动物健康,温度过高甚至威胁实验动物生命。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湿度过低大小鼠会出现环尾症,尾端根部出现坏死和溃烂,死亡率较高;湿度过高屏障环境容易滋生病菌,直接影响实验动物的健康。

(2)屏障环境的气流速度以及换气次数

SPF级屏障环境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空气来源于送风系统。屏障环境中动物笼具周边气流速度必须≤0.2m/s,同时换气次数需>15次/h。

(3)屏障环境的压差

为保障SPF级屏障环境的稳定性,与相通房间的最小静压差不得<10Pa,压力顺序要求为:饲养间>清洁走廊>外界环境,以保障空气流通顺序从内到外,防止未经净化空气流入屏障系统内。

(4)屏障环境的噪音

根据国家标准(GB14925-2010)的规定,SPF级屏障环境的噪音需<60dB(A),实验室建设应远离居民区。

2.饲养

(1)饲养人员

饲养人员是SPF级屏障系统中重要的一员,所有饲养人员必须通过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持证上岗。

饲养人员必须了解实验室设施管理规章制度和SOP,并严格执行,饲养人员不得饲养和接触猫、狗等宠物,以避免动物之间交叉感染。

(2)实验动物饲料、饮用水及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动物饲料均通过60Co灭菌彻底消灭饲料中各种微生物,饮用水均通过高温高压脉动灭菌,保障饮食和饮水的安全;实验动物垫料等均送到相应垃圾回收处,动物尸体及医疗废弃物均送到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3.动物实验

(1)动物实验设计

动物实验设计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除了观察处理因素外,其他各项要求必须与实验组相同,以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归结起来为四统一:实验动物统一,即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性别、年龄、来源要统一;饲养环境统一,即饲料、饮水、垫料、笼盒尺寸需统一(特殊要求除外);动物实验统一:即实验人员、饲养人员需统一;实验时间统一:即实验组与对照对实验开始的时间要相同,给药时间、实验时间也需一致。随机化原则是指每个实验对象在接受处理是有相等的机会。

二、理论授课的与时俱进和实践

1.教学方法的创新

(1)变被动为主动,实践理论相结合

传统意义上动物实验室教学围绕《实验动物学》开展,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从实验动物分类、环境控制、营养饲料、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等方面开展,内容较为抽象。本课程可以将一半的理论授课改为实践授课,基础理论知识由教师在课堂完成,实践授课部分由学生主导,例如在介绍常用实验动物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只实验大、小鼠,由学生进行饲养,由学生查阅资料小组内讨论,对所饲养大、小鼠生物特性、实验用途进行总结;同时在饲养过程中,穿插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理论课程,饲养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室教学中,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不能一味的采用理论授课、板书的方式授课,这样教师上课难,学生理解难,提不起上课的兴趣。在实验室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常用实验动物介绍授课时,对于不易于饲养的裸鼠、价格昂贵的灵长类动物等进行3D数字化教学,学生看起来更加直观,提高学习兴趣[4]。

2.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体育类院校学生毕业就业较差,主要原因除了就业岗位减少、毕业生增多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在实验室教学改革中,课程考核方法也要做相应的改革,从偏重理论考试过度到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并重,实践考试占主导的考试考核方式。例如学生从饲养实验动物,到实践操作实验动物抓取固定、实验动物标记、采血、灌胃、取材等均列入考试考核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考核中教师可以边让学生操作,边提问该实验技术的理论要点,注意事项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将实践操作部分打分,综合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崔淑芳.实验动物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3.

[2]白海艳,边高鹏,史宝忠.高校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长治学院学报,2012,29(2):92-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S],2002,05-01.

[4]董秀梅,张萍,龚都强.实验动物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天地,2014,3(8):186-188.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