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淮剧小生的唱腔及表演艺术探索

2016-02-25汤艳赛

戏剧之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生淮剧表演

汤艳赛

(泰州市淮剧团 江苏 泰州 225300)



谈淮剧小生的唱腔及表演艺术探索

汤艳赛

(泰州市淮剧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探索淮剧小生的唱腔和表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吸收淮剧前辈及各位艺术大师的演出风格及声腔特点,结合自身条件,善于总结和敢于创新。本文结合笔者个人的表演实践,探讨了淮剧小生的唱腔及表演艺术。

【关键词】淮剧;小生;唱腔;表演

小生这个行当,顾名思义就是表现男性青少年的角色,大概年龄在十六到三十岁之间,无论从表演上及唱腔上都区别于老生及其他生角行当,既要有男性风雅儒气,还要区别于女性的媚颜媚气,在戏曲行当中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而淮剧小生唱腔甚至表演有着小生、老生不分的感觉,给小生行当今后的发展带来困惑。我们新一代的淮剧小生演员有责任有义务为此作出努力和奋斗。

我是年轻的淮剧小生演员,要求自己在所有的演出剧目中,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不断追求的事业心,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无论在古装戏、新编历史戏或现代戏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新的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特点,结合我自己的条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吸收淮剧前辈及各位艺术大师的演出风格及声腔特点,发挥自己的本身特长去摸索一种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婉转、深沉、细腻而豪放的演唱风格,注重于用唱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不同个性的人物。

根据京剧的传统,小生使用小嗓(即娃娃腔),先辈艺术家在创造小生行当时曾经也用过大嗓,却很难表现男性青少年的那种清脆、激昂、响亮、挺拔、风雅的特点。而淮剧的小生腔也不能用小嗓来演唱(除个别行腔外),这也给淮剧小生的唱腔如何区别于老生唱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给淮剧小生演员带来挑战。在我的艺术实践中,如《荆钗记》中的王十朋、《清风亭》中的张继保、《赵五娘》中的蔡伯喈、《十五贯》中的熊友兰、《十把穿金扁》中的陶文彬、《莲花庵》中的季冬冬等角色,在演出及唱腔中如用心去尝试各种小生的演唱方法,能找出淮剧小生唱腔的突破口,或能创造出淮剧小生唱腔独有的发声、吐字、行腔等。不管成败与否,我们年轻人要敢于继承,敢于创造。我在实践演出中运用了一些自己找到的方法,分享如下,也想请专家老师帮助指点。

淮剧小生的声腔借鉴了京剧的传统声腔,韵味浓厚,“龙、虎、凤”三音结合自如,过渡自然,不露痕迹,应该采用大小嗓结合的方法,和谐运用,尤其要注意小生的大嗓运用和老生的大嗓运用不是一回事。淮剧小生的声,讲究细腻,讲究吐字,讲究装饰音,而更讲究行腔的运用,在一定的范围里结合小嗓的独特韵味,加强小生的青春感,准确地表现人物,如果稍有不准,意思表达不清,就会影响观众欣赏,这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不能出现“怪”音,而让观众不接受,甚至搞不懂是怎么一回事。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感情的变化起伏,声音也随之变化。同样,我们的声音运用也离不开生活,如果在舞台上老是一样的声音,一样的节奏,一种调门,一个腔调,那么小生的声腔就无法体现感情,更无法表现人物。淮剧小生真假嗓相结合的演唱,要求小生要有“龙”声,也就是“膛”音。京剧还有“虎”声,我个人认为“虎”声大部分用在武小生身上,对淮剧不十分重要。其次,就是京剧所谓的小生“凤”音,这对淮剧来说也就是“雅”音,也就是淮剧小生必须区别于老生声腔的关键之音,它既要体现小生的儒,又要体现小生的柔,使用真假声音的过渡,同时也要过渡得自然流畅,充分为表现人物服务。淮剧小生的唱腔除了体现“儒”“柔”之外,在一定的戏中还要体现“刚”,它借助头腔共鸣,用丹田运气,以胸腔辅助,以嗓子为桥梁,气向上冲,使局部器官打开,产生共鸣,我们把它称为“甜蜜的刚音”,也有人把它称为“娇”音,这是一种爱称,并不是说它软弱。无数的小生唱段及实践证明,观众喜欢这种声音,演员喜爱这种声音。我在《腊月雷》中出演张继保这个人物时无数次运用这种声音,在上半场充分体现在父母面前的娇惯成性,甜蜜无限、幸福美满;到了下半场我突然改变声音,产生变化,当官忘父、有位易母,声腔上产生强烈的反差,使人物可信、丰满,骄横十足,得意洋洋,在这些小节骨眼上的处理,让观众感觉可信真实。

一个淮剧小生演员,我认为首先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从而使音量宽厚响亮,音域十分宽广,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同时,演员的表演更要适应舞台人物所处的各种环境,有站着唱,有跪着唱,有坐着唱,有跑着唱,还有打着唱,还要保持松驰自如的姿态,而要做到外松内紧,这是使声音共鸣保持准确的位置,行腔保持长久的重要保证。以上一切与科学的发声方法是离不开的,气息和声音的配合,下腭松驰,口形标准,两肩自然下垂,两肋拉力像弹簧一样,一张一弛,发声时,口腔各个部位都要有机配合,形成头、鼻、胸三腔的强烈共鸣,吐字行腔时准确无误地送进观众的耳朵。无论什么板式和行腔都能保持气息稳定和声音畅通的完美。

二是吐字清淅,一个好的小生演员吐字要讲究,要让观众听得懂、听得清楚。所谓“要讲究”,指的是要注意淮剧唱腔本身吐字、发音的特点。

淮剧的吐字、发音讲究“字头、字腹、字尾”,即一个字的声母、韵母及归韵使用都要做到心中有底。但是,吐字、发音的讲究不等于唱拼音,单纯强调突出一个字的“头、腹、尾”,因为这会影响行腔的优美顺畅,而且观众很难听得懂,在讲究吐字的同时,还要艺术地让观众听懂,更要听得清楚。字头打开得快,不是一下子咬死了,而是一个字的声母一出口很快就在共鸣点上打开字腹,并且字腹的延长与过渡也缩短了,归韵很自然,这样演唱能使观众听清楚是什么字,而“字头、字腹、字尾”三者的衔接自然、顺畅,保证了行腔,更保证了吐字清晰。

掌握了以上方法的同时,还要讲究合理用气,在讲究方法上体现了三个字:“匀、深、稳”。“匀”就是气息要均匀,吸气、出气要灵活,关键是胸部的松驰,既沟通了气与声的有机结合,又得到“头、鼻、胸”三腔的统一共鸣。“深”就是气息深足,小生的发声容易产生喉头用力的弊病,在这个基础上发出的声音必干、扁、挤。气是节的根本,若气横,沉不下去,气就不会吸深、吸足,共鸣就受影响,高音区的行腔,特别是高音区延长音的演唱就得不到保证。要让气息深足,首先要做到吸气时两肋要有紧绷的感觉,出气时两肋要拉紧,这样气息才能自然下降并沉于腹中,两肋功能发挥得越好,气息就越足越深。反之,两肋功能发挥得较差,气息势必横在胸间,造成高音区行腔憋闷,力度差,延长音不能持久,更造成低声区下不来的现象。还有淮剧小生唱腔的“稳”字尤其重要。所谓“稳”,就是气息平稳固定。一个好的小生演员不管人物的情感有多少差异变化,不论唱腔的旋律有多么复杂,他都能始终把气息控制在横隔膜间,从不上下乱动,真正显示演员功底“气如磐石”,充分发挥横隔膜的功能,保持两肋的力量,在口腔上腭的配合下,沟通头腔共鸣,达到声音清脆、明亮、高昂的力度。从而达到了低音浑厚、饱满的声音效果,强弱适度,收放自如,简繁有致,变化多端,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为塑造人物演好人物打下扎实的基础。

最后我想在掌握以上方法的同时,强调要掌握灵活多样的演唱技巧,包括运气上的偷、缓,音量上的收、放、重、轻,行腔上的抑、扬、顿、挫,都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一个好的小生演员,要能够让观众通过唱腔的轻、重、缓、疾、抑、扬、顿、挫,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使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使观众在唱腔中感到演员刻画人物的功底,巧妙运用唱腔来达到塑造人物的效果。在我的艺术生涯中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探索淮剧小生的唱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敢于创新,继承老前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探索我们今天与时代结合的新路,敢于失败,才能闯出新路;勇于探索,才能创造新声腔。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只是总结了舞台演出中的点滴体会,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前辈老师、艺术同行指正。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36-02

猜你喜欢

小生淮剧表演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京剧行当——小生
当家“小生” 试驾北汽绅宝X35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玉蝴蝶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
小淮剧《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