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6-02-24钟华英

人民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西方

钟华英

【摘要】历史上很多的重要变革均来源于思想潮流的变化,近现代历史上西方社会经历了三段主要思想变革,中国经历了四次思想解放潮流,均带来了很多的社会历史变革。历史上新潮流与旧观念相互碰撞斗争引致一系列社会革新,展现出历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近现代 中西方 思想解放 社会运动 历史趋势

【中图分类号】B25 【文献标识码】A

凡是历史上重要的变革都是以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近现代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不仅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更将继续影响世界未来的发展①。近现代自然哲学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西方社会对人文、人权和民主多样化的追求;而同一时期中国思想解放主要表现为传统变迁、西学东渐与中国特色②。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实践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下指导进行的,研究近现代中外思想变化对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演变与革新—近现代西方思想变化

文艺复兴。约开始于13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6世纪达到顶峰,它不仅是近代西方三个主要思想解放运动的开端,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认为的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线③。以莎士比亚、但丁等人为代表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出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思想,即人的中心论,现实生活是由人缔造的而不是神创造和赐予的。从本质上剖析,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经由该运动借称复兴古罗马、古希腊文化的名义来传播资产阶级思想,从而攻击教会统治的一种途径。文艺复兴主义者对教会的批评为改革家变革旧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引致了西方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的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到17~18世纪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封建思想的文化运动,许多知识领域都包含其中,比如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主义是民主和科学的外在表现,因此,民主和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这个时期以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为代表,三权分立、天赋人权、唯物主义和社会契约论等学说不断涌现,直接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革命性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差异,也是文艺复兴最鲜明的特征。在这段时间内,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传统的认知,此外,科技进步极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资产阶级的快速扩张。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希望取得统治地位,改变政治体制,所以这一时期的思想变革—启蒙运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为这一社会政治变革提供理论和思想准备。因此,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资产阶级社会变革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社会体制和思想演化。20世纪前后,西方传统经济思想自由放任主义的弊端显现,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社会矛盾所在,并积极寻找发展良策,其中部分人做了一些尝试,如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意味着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指引了俄国十月革命,而且取得了第一场成功。与此同时,新的危机出现在资本主义市场上,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方式第一次改变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宏观调控也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部分,这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有着较强的自我修正能力。

20世纪后半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通过冷战开始了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到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世界政治舞台出现多极化趋势,经济上出现全球化趋势,人们的思想由原来意识形态的对立逐渐转变为共赢合作。

历史的碰撞—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传统变迁。1840年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国门,也迫使中国与西方产生交流,为了救亡图存,地主阶级开始“睁眼看世界”,并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器物的制造强国御侮。这一时期涌现了魏源、严复、林则徐以及爱新觉罗·奕?等大量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口号。传统华夷思想的逐渐变化,放弃文化自大主义,采取开放主义文化观,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开端,更因此引发了社会的变革。于是从1860年到1894年期间,地主阶级洋务派喊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地主阶级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特别是军事装备、机械生产技术,从而达到维持统治的目标。

近代前期思想潮流变化的本质是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被迫进行的自救运动。这一阶段的思想潮流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引导,因其阶级局限性,只主张学习技术极力反对任何形式的变革,导致了洋务运动等的失败。但思想变革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成长,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而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教育制度的改变和国防现代化的发展,为下一阶段思想变革奠定基础。

政体探索。西学东渐是近现代中国思想潮流的一个明显特征。主要通过开办工厂等形式的洋务运动使中国人开始面向世界,与其他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交流学习,也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洋务运动主要从经济方面进行了改革的尝试,而其失败的结果又促使后人深感政治革新势在必行,即不但要在器物层面上向西方学习,更要在制度层面上向西方学习④。这一时期思想潮流主要包括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维新与守旧的斗争和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19世纪末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即把西方有关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相结合,民族资产阶级为维新变法寻找新的理论基础,极大地改变和扩展了人们的认知,因此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觉醒、大解放。维新派资产阶级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作为新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代表极大程度地冲击了封建旧制度、旧思想和旧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给封建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这是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思想的变革引起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思想潮流第二阶段的初期。

戊戌变法的失败直接说明了仅仅温和改良政体,借助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在中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更为激烈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抛弃前期缓和的社会改良,希望通过革命的方式直接将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模板,从而达到推翻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统治,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目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等。这一时期思想潮流的核心是“三民主义”,即是否以暴力推翻清王朝,是建立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是否应当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经过辛亥革命,推行封建帝制的清王朝被推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第二阶段思想潮流中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其成熟阶段⑤。

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上的探索虽然没有最终达到类似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大革命等程度,也没有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改革从而达到自强的目的,但是也是逐渐开始形成西方思想中国化的进程,文化碰撞、反思新局面的前奏。

新民主主义前期。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得封建帝制在中国两千年的统治结束了,一些封建观念,如“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等被打破。但是,袁世凯倒行逆施、宋教仁被暗杀、张勋复辟、签署卖国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屈辱外交均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的几年中,历史丑剧不断上演,这样的“民主共和”表明直接在形式上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实践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改革与文化背景、民族素质、思想观念有着重要联系,因此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层面上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主要以“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为形式展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儒家思想为最主要的斗争对象,认为儒家思想所维护的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因此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用以维护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础⑥。民主与科学,即德先生与赛先生,为新文化运动所首倡,这一时期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因此,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一般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导。

20世纪20年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传入中国国门,在中国人民自强道路上彷徨的时候,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中国政体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人的眼界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开始从“以欧美为师”转向“以俄为师”。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特别是民主资本主义在中国快速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的诞生,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李大钊等人率先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系列文章公开宣扬和推广马克思主义,在此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加入宣传队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萌芽。

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使中国观念现代化得到了极大的促进,更是在事实上指导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它发生在1919年5月4日北京市,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希望达到反帝反封建的目的。从参加运动的人士的身份和阶层上可以看出无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也意味着人们已经开始改变了必须要走资本主义的观念。新文化运动通过五四运动达到高潮,同时五四运动也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时代。虽然完全否定儒家文化的做法过于激进,但在思想观念层面上新民主主义前期完成了向西方的学习,是这样激进的方式空前解放了中国人的观念,使得人们开始从本国国情考虑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各个阶层的交融,特别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大众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同一时期关于中国现代化及其出路问题的讨论在我国思想界得到广泛关注,并最终形成“一种朦胧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的认识”。

继承与发展—现代中国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的主要变化有两条主线,即前期思想界关于中国现代化及其出路问题的讨论,中后期主要是革命队伍内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观念现代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启蒙和教育⑦。在新民主主义前期,五四运动展现出新兴无产阶级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引起广泛瞩目,在这个阶段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在研究近代中国思想潮流变化和吸收中国近代改革经验中不断摸索使思想解放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后期的新局面直到影响现代中国的各项改革。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包括:建设探索理论、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武装割据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经过历史实践逐步形成的,对近现代思潮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萌芽和不断成熟几个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在1917~1927年,五四革命使毛泽东从西方转向俄国,并萌生了基础的农村中心论,为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下基础;1927~1945年,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断成熟,经过秋收起义、瑞金苏区斗争、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和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成功的成果,它修正了左倾主义路线在早期党内,特别是在党中央内的不利影响和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错误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群众路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一系列战略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土地改革、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等实践改革方法和新中国的发展方向⑧。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结束了近代以来任人欺凌的历史,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思想对世界上其他的民族解放有着很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所以毛泽东思想不仅仅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诸多支持,如尼泊尔共产党等政党以之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一直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重要问题,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发展之路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或教训,但是一定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新时代下我国迫切需要认准我国的发展形势,了解我国发展的大环境,同时确定一条适合我国的国情的发展之路。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准确理解和把握了毛泽东思想,并且结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教训与经验,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四次思想解放运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同阶段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近现代历史上中外思想潮流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变革,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西方社会思潮经历以人文、人权和自由民主为主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而近现代中国思潮有着明显的西学东渐和结合本国国情的特点,经历多次革新,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局面。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研究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对个人实践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有着现实且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李喜所:“移植与流变: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②徐鹤涛:“近二十年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趋势—围绕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的讨论”,《史林》,2015年第3期。

③郑师渠:“欧战后国人的‘对西方求解放”,《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8期。

④吴树青:“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编写说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⑤郑师渠:“新文化运动与反省现代性思潮”,《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4期。

⑥资中筠:“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争论”,《民主与科学》,2008年第3期。

⑦董德福,王峰:“回归‘五四现场:‘五四时人对‘五四的批评、辩护和反思”,《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⑧郑大华:“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在五四时期的发展”,《安徽史学》,2015年第2期。

责编 /张晓

猜你喜欢

中西方
中西方生态问题对比视角下的美丽中国建设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中西方财务管理差异比较研究
“数字”角度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浅析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西轴心时代文化特点比较及启示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