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纳香栽培技术

2016-02-23罗娜

现代园艺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耕除草植株

罗娜

摘要: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对比试验,对艾纳香的生物生态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并总结了艾纳香人工栽培技术,以便于相关生产实践者相互交流与学习。

关键词:艾纳香;栽培

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DC)又名冰片艾、大艾、大风艾、紫再枫等,艾纳香属菊科多年生木质草本植物,呈灌木状,全株被银白色绒毛覆盖,具有香气,产于我国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罗甸艾纳香是贵州省罗甸县特有的中药材植物和贵州十大苗药之一,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罗甸艾纳香叶片提取的“罗甸冰片”被列人中医药典名录,成为我国唯一的天然左旋龙脑产品,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1 艾纳香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

罗甸艾纳香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耐旱不耐寒。野生罗甸艾纳香主要分布在罗甸县南部热带河谷区域,常见于海拔lOOOm以下的河谷两岸、疏林、林缘、田边、路旁、房前屋后、地坎、山地灌丛中。人工栽培多在海拔300~600 m处,适宜生长在肥沃适中、疏松、阳光充足、排水良好、pH值5.5~6.5的沙质土壤、二荒地及熟地。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温度18~21℃,最冷月平均气温8~11℃,≥10℃年积温5500~7000℃年极端最低气温≥一5℃,日均温≤0cc的轻霜冻期≤4d、日均温≤-2℃的重霜冻期≤3d,无霜期≥310d。年日照时数1200~1600h,年降雨量1000~1300mm。

2 艾纳香的种植技术

2.1 选地

艾纳香根系发达,横向水平根是重要的无性繁殖器官,延伸可达1.5m,因此应选择向阳、地势高燥、易排水的地块;土壤以土层深厚、含沙(砾石)酸性或中性壤土为好,忌重茬连作。

2.2 整地 种前1个月,翻耕前撒施农家肥,再将土地深翻30~50cm;如是旱平地或稻田旱作,应开深边沟和纵、横破沟,沟深40~60cm、宽60cm。每Sm作畦,畦沟深30~40cm,宽50cm。将畦面碎垡整平,清除残茬和杂草根芽。坡地垦殖应视坡度按坡向每10~20m为1条垦殖带,留lm自然植被保护带,向水平方向延伸,以利水土保持。

3 繁殖方法和苗源

3.1 繁殖方法

艾纳香种苗主要采用无性繁殖,由于种子有性繁殖的育性、休眠性、发芽率以及种子采收和种子对环境的抗适性还存在诸多问题,一般不采用种子有性繁殖。

3.2 苗质的选择

艾纳香生长过程中地下根、茎都可以发生芽点,长出分生苗,4~5月中旬选择根生春苗移栽。

3.3 苗源地选择

选择种植2~3年生,植株生长茂盛、整齐、病虫少、群体纯化率高的大叶艾园取苗,苗源地与新栽地面积比为1:5~6。

4 栽植

4.1 移栽时间

小面积种植,3月下旬就可采少量已达移栽规格的小苗移栽。大面积种植最好在4月下旬~5月有大量成苗和进入雨季时移栽。

4.2 苗规格

5~10片叶,株高5~20cm,根嫩白,带lOcm母根,无病害分生苗。

4.3 取苗

用锄或铲在分生苗与母株连结方向,分生苗两侧距离lOcm处深挖,切断水平母根,挖取分生苗,减少对母根的翻动。

4.4 苗的处理

按苗的大小分级。远距调苗应扎把(20~50株/把),泥浆沾根,起苗后48h内栽下。

4.5 种植规格

行距Im,窝距0.5~1m,坡瘦地用小窝距,平坝肥地用大窝距,窝距小于行距时在坡地上应横坡行向。每穴定植1株,667~1333株/667m2。

4.6 常规栽植

窝深10~15cm,窝底浅回松土。植苗时,苗茎直立居中,根系伸展,覆土压实4cm,上盖松土,浇定根水。

4.7 抗旱栽植

艾纳香种植地区均是南部低热地区,春夏旱严重,还伴随亢阳高温,且多远土坡地上种植,无水浇条件。采用抗旱移栽措施可减少死苗,即:不施基肥,特别是不施化肥作基肥,或基肥撒施,不用窝施;抢阴雨天移栽;将幼苗下部叶片去除,留顶上3~4片叶,以减少蒸腾失水;深窝半坑盖,让根系深入下层潮土,穴上方留有凹面,有利于保蓄天然降水;苗源充足时,每穴植2株,确保成活定植1株。

5 间作

艾纳香种植,第1年株体较小,坡瘦地上当年不能封行,肥水条件好的到8~9月才封行。可利用行间间种生育期短的矮秆作物,如大豆、小豆、花生等。

6 田间管理

6.1 当年种植艾园的田间管理

当年种植的艾纳香植株小,根系扩展不发达,管理方法与多年生艾园不同。

6.1.1 查苗、补苗。移栽后7~lOd,检查幼苗成活情况,未成活植株全株和心、叶枯萎,成活植株上部心、叶扩展。如苗源近,6月上旬前都适合起苗补植。6月下旬前即使已成活的艾苗还会因根瘤病或地下金针叶虫危害发生死苗。在无水浇条件下,6~7月高温,补植效果不好,进入6月中旬不必异地起苗补植,可于10月气温下降或次年用成活植株发生的分生苗,就地起苗补植更为经济。

6.1.2 中耕除草。艾苗成活后(5月中旬~6月上旬),结合追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近株松窝,距植株10~15cm外深中耕,以利根系扩展。6月下旬~7月上旬进入旺盛生长期前,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此时水平根已串根,应浅松浅锄,保留已发生的根生苗,视杂草发生情况,随时除草。

6.1.3 施肥。艾纳香由于抗旱移栽或山地种植农家肥源较远,运输困难,一般不施底肥。成活后合理追肥,能大幅度提高生物产量和改善有效成分含量。按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全年可结合中耕追2~3次肥。第1次为促使早生快发,速效N的比例应提高,可用复合肥+尿素或饼肥+尿素按4:1混合,667m2追施1215kg;第2次已进入旺长期,追肥宜重,为不影响有效成分含量,N素比例降低,一般667m2可窝追复合肥或饼肥15~25kg;第3次根据长势看苗施肥,补充后劲,因已进入生长后期,应以速效N为主,少量补追,即8月下旬~9月中旬,667Ⅱi2施尿素3~5kg。施肥方法应掌握离植株8~lOcm点施或环施,结合中耕,覆土翻入土层。还可进行叶面追肥。有条件的其他农肥如圈肥、火土灰、油枯、土杂肥可结合生产经验施用。

6.2 多年龄艾园的田间管理

2年生以上的艾园为多年龄艾园,植株和群体的生长发育较新植第1年不同,管理方式也有异。

6.2.1 第1次管理。2月下旬~3月中旬,主桩侧生幼芽萌发时,进行1次全田以除草为主的浅中耕,不可深松耕,以免伤及已成网状的水平根,保留已出土的根生苗。对主桩追肥1次,用肥种类和比例与第1年同,施肥量可增加1/3~2/3。

6.2.2 第2次管理。5月下旬~6月中旬,植株和群体生长量加快,田间分生苗分布很多,在进行以除草为主的浅中耕时,可对分生苗进行1次留壮去弱、留疏去密的间苗,让分生苗的分布疏密有致。施肥量较第1年增加1/2,对主桩进行重点窝施,对分生苗辅助散施,中耕混入土层。

6.2.3 第3次管理。因多年生艾园生长时间早且长,生长量也大,又因前2次管理都提前,应该重视第3次管理。于8月下旬~9月上旬进行,管理方法同第2次,铲除后发小分生苗,视苗情确定补追肥量,一般都较第1年加量。

6.3 艾园的更新换植

艾纳香种植3年产量达到高峰期之后逐年衰退,5~6年需要更新换植。

猜你喜欢

中耕除草植株
柔顺的
除草的女人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林业生产中推广化学除草技术的探究
马铃薯中耕施肥机的研究与应用
长匐茎与块茎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
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要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