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2016-02-23王金华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免疫预防螺旋体肌肉注射

王金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兴隆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 牡丹江 157021)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王金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兴隆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 牡丹江 157021)

猪钩端螺旋体病也叫做细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于感染钩端螺旋体而导致。病猪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水肿、黄疸,皮肤黏膜发生坏死、出血,排出血红蛋白尿,母猪还会发生流产等。任何猪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仔猪发病比较容易发生。该病会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降低经济效益。

猪;钩端螺旋体病;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免疫预防

1 临床症状

通常是断奶后的仔猪以及大、中猪出现发病,且往往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41℃,个别甚至能够达到42℃以上。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往往呈俯卧状;有浆液性鼻液积聚在鼻腔内,导致呼吸困难,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眼睑浮肿,眼结膜潮红,眼角存在很多的脓性眼屎,部分猪眼球还会显著突出;腹下部以及四肢内侧存在蓝紫色斑点状出血,腹股沟淋巴结、下颌淋巴结发生肿胀,排出浓茶样尿液。发病开始时,病猪能够正常排出粪便,经过几天就出现便秘,排出算盘珠状的粪球,后期则排出绿色稀粪,并散发有难闻的恶臭味,继续发展就会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再经过1~2天就会死亡。病猪临死前,嘴角存在很多的泡沫,四肢呈游泳状划动,死后体表皮肤逐渐变成紫红色,如果病程较长,则两后腿之间皮肤形成坏死块。

2 剖检变化

病死猪主要是肝脏和肾脏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肾脏出现非常明显的眼观病变。肝脏呈棕黄色或者土黄色,明显肿大,且能够看到被膜下存在粟粒到黄豆大小不等的出血灶,切面能够看到存在呈粟粒或者点状大小的黄绿色散在性或者弥漫性的胆栓,有时还会有2~5mm的棕褐色坏死灶出现在肝脏边缘。肾脏呈土黄色,也发生肿大,肾实质、肾盂以及肾脏周围的脂肪存在明显黄疸,肾皮质还存在出血斑,及不同大小的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灶,有时还会形成红晕,部分病灶在肾表面略微突出,部分则略微凹陷,存在于切面上的病灶往往集中在肾皮质,偶尔也会扩散至肾髓质区。

病程持续稍长后病猪肾脏发生固缩硬化,表面呈结节状或者凹凸不平,被膜发生黏连,较难剥离。皮肤、皮下脂肪、浆膜、可视黏膜、膀胱、肾脏以及肝脏等组织都发生黄染,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胸腔、心包腔存在少量的黄色液体,呈透明状或者略微混浊。膀胱明显膨胀,积存大量的茶褐色尿液或者血红蛋白尿,膀胱黏膜散布有点状出血。肝脏、肾脏淋巴结发生充血、肿大、出血。部分病猪的每个组织都发生水肿,尤其是头颈部、胸部、腹部、四肢非常明显。

3 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将猪场内任何可能携带病菌和排菌的动物清出,其中病猪要采取隔离治疗,鼠类必须及时消灭等,同时对污染有病菌的场舍、污水、水源、牧地、淤泥、饲料以及各种用具等都进行清洗和消毒,一般选择使用20%生石灰乳或者0.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

西药治疗。病猪对多种药物都比较敏感,如金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土霉素以及大剂量的青霉素。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mg链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也可肌肉注射10mg地塞米松,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每千克体重在饲料中添加5mg多西环素混饲,每天2次,连续使用7天。病猪不仅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还可使用葡萄糖、维生素C及安钠咖等用于强心、利尿,以提高治愈率。一般来说,病猪可静脉注射由500mL 10%葡萄糖注射液、0.5g安钠咖注射液、500mg维生素C,30~50mg维生素K3注射液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病猪使用药物治疗后,对个别皮肤苍白、体质消瘦虚弱、食欲减退,但还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可肌肉注射由ATP、肌苷、维生素B12以及维生素B6注射液组成的药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7天,并配合肌肉注射适量的牲血素注射液,具有改善食欲、恢复健康、补血补肝、加速生长发育的作用。

中药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化湿为治疗原则。病猪使用甘露消毒饮加减进行治疗,即取10g豆蔻,20g茵陈,8g射干,10g滑石,12g木通,12g川贝母,15g石菖蒲,15g黄芩,12g藿香,15g连翘,4g薄荷,加水煎煮后分成2次灌服,每天1剂。如果存在便秘,则可添加厚朴、枳实、大黄,用于破积、泻下通便;腹胀明显,则可添加茯苓、白术、山楂、山药,用于消食、健脾利湿。

免疫预防。猪场可定期使用钩端螺旋体多价苗进行免疫预防,体重小于15kg的猪只每头接种5mL,体重在15~40kg的猪每只接种8~10mL,采取肌肉或者皮下注射均可。最好间隔2~6星期再进行二次免疫,加强该病的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如果猪群已经感染该病,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5g土霉素,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7天,防止病情扩散,并预防其他猪只感染。对于妊娠母猪,可在产前1个月开始持续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混饲,用于预防流产。发病过程中,禁止人员随意窜栏走动,且由于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此接触病猪的全部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个人卫生防护,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及时清除圈舍粪便,并运送到指定地点采取集中生物热发酵。猪群定期进行驱虫,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免疫力。

2016-10-18

王金华(1971-),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家畜管理和动物疫病诊疗工作。

10.19369/j.cnki.2095-9737.2016.12.138

S858.28

B

2095-9737(2016)12-0149-01

猜你喜欢

免疫预防螺旋体肌肉注射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浅谈家禽养殖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策略及免疫预防研究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梅毒螺旋体四种膜蛋白克隆重组表达和ELISA法建立的应用研究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