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郝科的午后三点

2016-02-23

东方艺术·大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东方艺术形状宇宙

Interview

郝科,主编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3点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郝科:对这个时间点没有特别的记忆。工作日的午后3点应该都在工作,休假的时候不一定,上网、弹琴等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发呆。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理解时间这个概念?

郝科:时间对我来说就是我此生生命的长度,在其中也会叠加进很多其他人或物的时间。

与别人的一次谈话,是我们切割出各自生命时间中的一段,并相互叠加在一起;而听音乐和阅读等,则是把这种叠加的跨度拉大了:在我的生命时间之外,他者时间也被叠加了进来,这种时间里同时包含着真实和虚构两种状态。它们中有些来自很久以前的过去,有些来自关于未来的预言。

我能真实感受到的时间,是经验不断增长和生命点滴消耗的过程。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述时间,你想到的是什么?

郝科:灰色,很浅的灰色。

在我眼中,时间和死亡是同一种颜色的。死亡作为生命时间的终点,在其中可能并没有包含太多恐惧的成分。恐惧只是挣扎在生死之间时的一种最无助的情绪,死亡的结果是无限寂静的虚无,类似覆盖在白色窗台上的一层很薄的、灰尘的颜色。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种形状来代表时间,你想到的是什么?

郝科:很立体的形状,像流体一样会变形,在大部分时候都保持着一种类似枣核的形状,悬浮在每个人头顶的正上方。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瞬间的时间可以在艺术中变成永恒吗?为什么?

郝科:我觉得“永恒”是个很美好的幻觉。什么是永恒?宇宙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如果在宇宙之外存在着更大的空间,像北京的环路一样层层铺开的话,那宇宙的漫长生命与之相比也只是个“瞬间”。

东方艺术·大家:你怎样看待艺术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郝科:如果按感受的方式来分类的话。我觉得视觉艺术是时间的画皮;主要被听觉和嗅觉所感知的艺术,更接近时间给我的感觉:作品的节奏感和美感等都弥漫在你周边的空气里,无法触摸,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比如说一场音乐会,演奏者离开的那一刻就是作品形式意义上的终结,留在舞台上的只有器具,这时候钢琴跟板凳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一张在公交车上拍摄的照片,拍照时间是2010年3月14下午6:34,距离当日的午后3点已经过去3小时34分钟了。

我习惯用具体的拍摄时间作照片的文件名:一是方便在电脑里进行文件管理,二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我更清晰地感受到,过去的时间是如何在快门的起落间被遗落的,那些被排除在影像边框之外的时间,就像这张照片上模糊的光斑一样,被迅速地掠过,越退越远。

猜你喜欢

东方艺术形状宇宙
宇宙第一群
你的形状
这宇宙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