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卧龙岗,从人心耸起的山峰

2016-02-23高玉恩

辽海散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武侯祠孔明南阳

高玉恩

卧龙岗,从人心耸起的山峰

高玉恩

高玉恩

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抚顺市诗词学会理事,顺城区作协副主席。从事文学创作30余年,与他人合著散文集《鼎足集》、诗集《合璧集》,著传记文学《常胜将军安费杨古》。在国内报刊发表诗文500多篇(首),获“中国散文精英奖”“中华诗词精英奖”。

沃土滋巨木,文化育精英。

南阳卧龙岗,是一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神灵之地。因为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名相、我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家诸葛亮。中国有句古话:人杰地灵。能把一个布衣庶民造化成“人中之龙”,可知南阳山水得天独厚,气象非凡。青少年时,我读过《三国演义》后,对卧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亦有梦境似的推测:这里岗峦突起,峻岭逶迤,山谷纵横,林深泉鸣。正所谓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澄,林不大而茂盛……50多年后,我携妻同友跨黄河、过洛阳专程来到这里。

踏上台阶,举目仰望,一座典雅的四柱三门石坊巍然耸立,正门横额上书“千古人龙”四个大字。步入大门,眼前豁然开朗,长长的甬道上立有一座精美的单门小石坊,坊楣上 “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的楷书分外引人注目,坊背面刻“真神人”,出自苏轼《武侯庙记》语:“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坊旁有千年古楸,传为刘关张的拴马树,老树虽皮裂干斜,但仍碧叶盈盈,犹似在不知疲倦地讲述那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古老故事。

石坊旁,一顷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湖水充满诗情画意:湖水清波盈盈,荷叶团团,湖中有小岛,由曲桥相通,岸上垂柳簇拥,从而使卧龙岗多了几分灵气和深邃。湖岸上有“卧龙潭”大石,由此,湖与岗映衬,潭与龙绝配,真是意味十足的一座园林啊!

沿甬道前行,过仙人桥,一座气势宏伟的山门矗立眼前。门红墙黑瓦,三门洞开,中间门楼上是郭沫若先生手书的“武侯祠”,大字醒目,古朴庄严。我们知道,武侯祠非成都独有,在中国还有南阳、襄阳等多处,可见诸葛亮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至于“武侯”之名,则源于诸葛亮生前封过武乡侯,死后又谥忠武侯。据康熙《龙岗志》载,武侯祠建于魏晋后期。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称“诸葛庐”。元末明初,为兵火所毁。元代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由南阳监郡马哈马主持重修,并将其更名为“武侯祠”。

武侯祠南滨白河,凭岗而建,现今建筑多为明清时重建,分前、后、侧三处院落,占地200余亩,有殿堂150余间、碑刻300余件,是一座雅韵飞扬的古典祠堂建筑群。前、后院的中轴线上依次有千古人龙坊、祠门、真神人石坊、仙人桥、山门、三代遗才坊、大拜殿、草庐、宁远楼;两侧有古柏亭、伴月台、读书台、碑廊等圣迹。

穿过山门,进入前院,我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进入三国时代的深处。院内古木参天,古碑参差而立,青石板铺成的甬道上又有一座四柱三门、标有“三代遗才”的石坊当中而立,三代遗才意为诸葛亮的才能可与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载的张良相比肩。甬道尽头就是祠院的主体建筑“大拜殿”。大殿是祭祀智圣的主要场所,面阔五间,平面呈正方形,高8.9米,青石铺地,前筑月台。大拜殿由大殿和拜殿两部分组成,拜殿为卷棚式建筑,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二者浑然一体。殿内有顶棚抱柱,雕梁画栋,檐檩斗拱,均饰彩绘,富丽堂皇,脊饰走兽仙人,栩栩如生,飞檐翘角处悬有风铃,真可谓绘声绘色。殿堂上端坐孔明,羽扇纶巾,身披鹤氅,神闲气定,注目凝思,尽显他饱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智者风范。游者中男女老少,有人忙进香,有人忙摄影,我则端端站正,向我仰如高山的孔明先生施三鞠躬大礼:一拜先生智慧超群,禅机妙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拜他云龙行天、功高盖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蜀汉的无限忠诚;三拜他躬耕陇亩,养精蓄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勤奋不止的治学精神。抬头仰望,匾联悬挂,炫人眼目,每一件都是掷地有声,令人思绪万千。在这些墨宝妙语中,要数清代湖北人、时任南阳知府顾嘉衡所题联最有内涵: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不但表达了他对孔明先生的赞颂,更道出了“两阳”中,究竟何处是“卧龙之地”的历史“讼案”。原来,《出师表》中语:“亮躬耕于南阳”;《汉晋春秋》中语:“亮家在隆中”,两地为此争论不休,官司一直打到清代,这个顾知府为了谁也不得罪,才题了这副对联。

大拜殿左侧碑廊存岳飞手书前后 《出师表》石刻,尤显珍贵。史载,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抗金名将岳飞经过此地,因遇雨宿祠内,他看了《出师表》,感动得热泪盈眶,无法入睡。于是,思潮奔涌,览卷达旦,挥涕走笔,一气呵成《出师表》。观其石刻,笔走龙蛇,铁划银钩,心潮激荡,表达了他怒发冲冠、壮怀激烈的复杂心境。名相为文,名将为书,千古相逢,“精忠报国”与“鞠躬尽瘁”情怀不谋而合,如日月之光交相辉映,怎能不让我等观之唏嘘赞叹不已。

大拜殿后就是武侯祠的第二进院落——后院。由后侧拱门而入,这里又是一番景象:绿树掩映下,花卉盈庭,碑石斑斑,小桥亭台无不散发着幽雅的清音古韵。置身其中,喧嚣浮躁之气荡然无存。“卧龙岗十景”的伴月台、老龙洞、野云庵、小虹桥等八景就点缀其间,众星拱月一样陪衬着主体建筑“草庐亭”。草庐亭在鲜花簇拥中亭亭而立,亭为单层、八角攒尖顶,盖复茅草,角檐挑起,下挂风铃。踏过青砖独券的拱形小虹桥,就来到了亭前,细观之,亭为砖木结构,周围为施翠彩的花格漏窗,颇展生机,亭外有回廊相通,八根红柱顶檐,热烈而坚固,门楣上亦有郭沫若书“诸葛草庐”,尤显生动。再观亭内,立有一碑,上刻“汉诸葛孔明旧庐”端庄正楷。这就是孔明先生躬耕南阳时所居茅屋,在这里,他安居乐耕,矢志苦读,难道你不为这种坚韧不拔、奋发进取的精神而感动吗?难道你不为他“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经典知行观而折服吗?这正应了老龙洞楹联之意: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岂只如此,整个后院都被蕴藏的智慧所笼罩,都与诸葛先生睛耕雨读、深研苦学、交结高士、志存高远密切相关:宁远楼是他的书斋旧迹,抱膝石是他的长吟之所,野去庵是他聚友、纵论天下大事之处,伴月台是他夜观天象之凭……如此,又有他拜庞德公、岳父黄承彦为师的求学经历,一个自比管仲、乐毅,识天文地理,懂兵书治国的世间奇才——“卧龙先生”只等慧眼识珠的刘备一到,就可指点江山了。

诸葛亮在南阳躬耕苦学,从17岁到27岁,整整10年后,在多位伯乐的推荐下,他终于迎来了这位有知遇之恩、比他大20岁的汉昭烈皇帝。侧院的三顾祠院,讲述的就是这段故事。院内翠柏森森,绿草茵茵,四周的围墙上嵌满了密密麻麻的碑石。“三顾堂”相传为刘备三次求访孔明出山之地。堂内有刘备与诸葛亮对话的塑像,再现了1700多年前,两位古人一见如故、纵论天下的情景。孔明先生面目清秀,衣着古雅,意气风发,正在侃侃而谈;刘备则是面善仁和,谦敬诚恳,似在洗耳恭听先生高论。孔明的出山,不但终辅明主,大鹏展翅,神龙腾天,也帮他力挽狂澜,扭转败局,导演了空城计、借东风、烧赤壁、袭荆州、入成都等许许多多的历史活剧,铸成蜀汉霸业。面对君臣的历史性相遇,我沉思良久:如果没有孔明先生的旷世奇才,如果没有刘备的精诚所至,就不会有“三足鼎立”的历史,历史就是这样,在许多的偶然中,才创造辉煌的必然!

我在祠内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卧龙岗这样一个平凡的所在,就是因为孕育了一位伟大的“卧龙先生”而变成了一座山峰!一座简陋的草庐,因为人们爱戴这位“千古人龙”,便使它无限地增量而建成今天这样一座宏祠,变成一处令人向往的圣迹风景!如果你已立下凌云壮志,且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到现在还没有人发现你、赏识你,怎么办?请到南阳卧龙岗来吧,端坐武侯祠的孔明先生正摇着智慧的羽扇,为你指出答案。

责任编辑 潘 石

猜你喜欢

武侯祠孔明南阳
过武侯祠
我爱孔明锁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检查(短篇)
武侯祠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城市热门景区周边居民社会心理承载力研究
谒成都武侯祠
也说『个个孔明诸葛亮』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