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评岑春煊的维新立宪思想

2016-02-22黄婉丽

西部皮革 2016年16期
关键词:思想

黄婉丽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47)



简评岑春煊的维新立宪思想

黄婉丽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47)

岑春煊是清朝晚期官员中较有才干的且掌有实际权力的封疆大臣,既是清末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民初反袁的实力派干将。曾任陕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与同时期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相比,岑春煊的研究稍显薄弱,而且主要集中在他的政治,社会活动方面,思想方面涉及较少。本文主要对岑春煊的思想作一个简单的探析。纵观他的一生,其思想经历了两个阶段,从赞同维新到主张立宪。

岑春煊;维新思想;立宪思想

1 引言

所谓“穷则思变”,晚清内忧外患的局势促使人们发愤图强,寻找救国道路。岑春煊也不例外。岑春煊(1861年-1933年),字云阶,号炯堂老人,曾用名云霭、春泽,广西西宁人。甲午战争中,岑春煊由于毛遂自荐,被派到节制关内外诸军的刘坤一营中做事,但是他并没有受到重用。后隐居桂林,甚至产生了终老林泉,不再入世的想法。“旧疾复发,遂请开缺回籍,将终老林泉,不再做出山之想矣。”[1]

2 岑春煊的维新思想

《马关条约》的签订,唤起了各阶层民众的爱国热情,隐居的岑春煊很快又卷入到了发起的维新运动中,开始接受维新思想,与维新运动的康有为也有了一定的交往。为其由封建官僚转变为维新官僚奠定了基础。1895年,翰林学士文廷式等在北京倡设“强学会”,同年康有为发起上海强学会,岑春煊是加入该会的各省“名儒硕彦”之一,成为强学会上海支部委员,之后康有为在桂林设立“广仁学堂”。办《广仁学报》时,岑春煊都给予了支持。这一系列举动都说明岑春煊对维新思想是积极倡导的态度。

1898年,岑春煊在与光绪帝的独对中慷慨陈言,积极倡导维新,并上专折陈述了自己维新变法的思想,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宜禁米粮出口,抑平粮价,所以平米价,此纾民困者一也;二是银圆铜钱,宜广为鼓筹,防止白银外溢,方今民间用银,成色平头,省与省异,县与县异,甚至一乡与一乡异,种种不便商民。若能广铸银元,成色轻重价值天下一律,商民必乐通行。子母兼权,银铜互用,此纾民困者一也;三是昭通股票收数宜令绅民册报,设彩票招商局,集民款自修粤汉铁路,防止外资渗入。查泰西国强国,皆有国债,其办理妥善,皆交出银行经理,不归地方官吏,且本利清偿妥速,行之有素,故集巨款无难。然非先杜官吏之中饱,则无由见信于商民,非责绅民以册报,则无由查官吏之中饱,以纾民困者又一也;四是宜令商人自购战舰,扩商务即以固海防,此御外侮者一也。”[2]从这个奏折中可以看出,岑春煊提的建议很实用,强调整顿内务以抵御外侮。相对康梁的维新思想来说,岑春煊更具有踏实的作风。

维新运动中,岑春煊倡导裁革冗官。戊戌七年初七日,岑春煊递呈了《敬陈管见伏冀采择折》。他说:“臣以冗员之当裁,亦有如兵者。国朝设官,多因明制,时移事异,往往有官仍其旧而职守全非。前此臣工条奏,亦有裁官为言,然议裁仅一二员,虽裁如不裁也。臣谓当无论大小,无论京外,分别裁并。”[3]岑春煊上奏的目的在裁旧,但是光绪帝在改革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没有考虑周全,没有细密的安排,堂而皇之的就裁了詹事府,太仆寺等衙门,使得京城数万人失业,而朝廷没有妥善安置,这场改革失败也是可想而知的。

3 岑春煊的立宪思想

岑春煊的立宪思想可以追述到戊戌变法前,1895年岑春煊参加强学会,与康有为建立密切关系,参加各种活动,后又参加圣学会。维新时期,在他老师的倡导下,接受立宪思想,积极建言,从戊戌至辛亥,岑春煊与康梁一直保持联系。此时,岑春煊署理的两广,毗邻港澳,离政治中心北京较远,且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领袖都出生于此。

1907年6月,岑春煊上折清廷,奏请速行预备立宪“大局危,谨儗预备立宪阶级,请叱议施行。”[4]在奏议中,他认识到实行立宪是时代潮流,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他说:“窃观今日世界殆无无宪之国,无论何种政体,变迁沿革,百折千回,必归于立宪而后底定。”[5]由此提出了立宪的核心是在中央设资政院以代上以院,以督察院代下议院。在省城设咨议局,府州县设议事会。这份奏折很详细的表达了岑春煊的立宪思想和立宪主张。

他主张尽早实行预备立宪:“预备之方法不应托诸空言,而当见诸事实。以一人而保障千万人而立,宪政体则是千万人自为保障,且使一人地位日益巩固。”他大声疾呼:“非先颁行厘定外省官制及设资政院,则不足昭示天下人之信义,非在京设督察会议,在省设咨议局会议,则不足提震行政官之精神。而亟亟焉为培养全国命脉计,即为宪政本原计者。”[6]

岑春煊不仅思想走在前沿,而且也热心立宪活动,支持立宪派的活动,成立立宪政研究会。在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岑春煊积极参加,顺应了时代潮流。并首次提出咨议局,丰富了预备立宪思想。他参与立宪赢得资产阶级好感。为民初的风云再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在民国时期能够崛起,未尝不与其在立宪运动期间的表现有关。

4 结语

从戊戌维新变法到清末新政,再到预备立宪。这十几年是岑春煊在清末仕途中的辉煌时期。他在思想及行动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成为清末新政改革大潮中的一股,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由一个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岑春煊.乐斋漫笔[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4页.

[2]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91-95页.

[3]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306-307页.

[4]清实录(五十七)、德宗景皇帝实录.(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880页.

[5]何平,李露点注.岑春煊文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38页.

[6]何平,李露点注.岑春煊文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42页.

黄婉丽(1991-),女,汉族,四川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近现代史方向。

D929

A

1671-1602(2016)16-0189-01

猜你喜欢

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递推思想及其应用
学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