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2016-02-22丁宁宁周晓波

西部皮革 2016年16期
关键词:归属感队伍辅导员

丁宁宁,周晓波

(1.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丁宁宁1,周晓波2

(1.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管理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合理有效地进行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说至关重要。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角色定位不清晰,职业归属感不强,专业化程度低等,高校对于这些问题应做到及早发现并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问题的形成进行了合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对策略

1 引言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以后的工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对大学生实施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又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所以无论是从学校角度还是学生角度或者是辅导员自身角度来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不容轻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辅导员对于自身角色定位不清晰,辅导员职业归属感不强,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是高校亟待完成的工作。

2 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辅导员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辅导员队伍各方面素质的优化问题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辅导员出现了角色定位不清晰,对待工作消极怠慢,职业归属感不强,辅导员队伍整体缺乏专业化等问题。

2.1角色定位不清晰

辅导员作为一个学校的特殊的工作群体,有其特有的凝聚力和独特的魅力。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于,辅导员既要教书育人,又要顾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一些辅导员分不清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对自己角色定位不清晰,有的辅导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保姆,有的辅导员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导师。辅导员要理解自己的双重身份,对自己的定位既不能太权威也不能太随便,辅导员可以说是学生的心灵导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家长,学生课程学习上的伙伴。辅导员的工作不是学生的保姆,而是学生价值观引导者,辅导员的工作不能只是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引导,辅导员对自身职位的曲解,让辅导员这一职位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2.2职业归属感不强

辅导员职业归属感不强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另一个严重问题,辅导员职业归属感不强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辅导员流动性大,部分辅导员对于自己作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间不会很长,有的是三年五年,有的甚至只有一年两年,他们只是将目前的职位当成是一个跳板,随时准备调离工作岗位,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通过考核、内部升迁等手段离开辅导员这个岗位,尤其是身边的其他同事相互之间的思想影响,长期恶性循环,造成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职业归属感不强。

2.3专业化程度低

辅导员专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在,首先,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不足,部分高校的部分学院辅导员就是该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在校研究生缺乏相应的经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研究生担任辅导员不能长久,研究生毕业之后,此辅导员位置就会换另一个人担任,这样就造成辅导员队伍不够专业化。同时,由于学校分文理专业,理工科的研究生很少接触涉及到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更不用说系统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了,而这些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3 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成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队伍内部出现的问题成因也是复杂多样的。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成因,主要原因是辅导员职责不清晰,缺乏规范的考核机制,辅导员队伍成员素质不一致,社会对辅导员认知的片面性造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诸多问题。

3.1辅导员职责不清晰

形成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一个主要的内在原因就是辅导员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晰,辅导员不同于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只负责教学生专业知识,在课业上帮助学生,为学生解答疑惑。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上传下达的桥梁,由于辅导员每天要面对学校的行政工作,又要面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很容易造成辅导员工作混淆,角色混乱,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晰,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不明朗。另外,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辅导员既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又要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考核,如评奖评优,宿舍环境卫生评比,学生入团入党培训,奖助学金评定考核等。这样繁重的日常工作很容易造成辅导员对于工作的倦怠,认不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所在,让辅导员对其工作失去热情。

3.2辅导员队伍素质不同

辅导员队伍素质不一致主要表现在辅导员的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经验、专业、工作经验等方面不同,有些辅导员是本科毕业,有些辅导员是研究生毕业,有些辅导员在工作中身兼数职不只是辅导与的角色,有的辅导员甚至是在读的研究生,更谈不上专业,这样就使得辅导员队伍素质不同,很难制定统一的管理规章。“辅导员的专业精神不仅体现在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精深的学习与孜孜不倦的研究上,更体现在认同辅导员工作的信念、道德良心,执着地追求学生和学校的满意度上。”[1]辅导员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应该有其整齐划一的面貌,由于辅导员队伍中的成员素质不尽相同,使得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心理学、管理学专业能力很强,并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3.3考核机制不完善

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另一个成因就是缺乏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缺乏完善的晋升机制。由于辅导员面对的学生众多,每天处理的事物繁杂,各个学院的辅导员带领的专业不同,工科学生主要是科研成果的评比,文科学生主要是学术研究,学生之间成绩评比没有唯一标准,所以辅导员之间无法公平合理地对比,难以制定公平合理的奖励机制。有的学校提出辅导员等级制的措施,辅导员的等级根据工作年限的长短、工作能力的强弱、工作绩效的高低有所差别,这样会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对待工作更有激情。但是,目前部分高校辅导员升迁、待遇提高都是通过人脉关系取得的,并不是通过考核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来评定的,付出努力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使得辅导员丧失了工作的信心,对待工作消极怠慢。

3.4社会对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的误解

社会和学生对辅导员这一职位的误解也造成辅导员职业归属感缺乏。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这种认可是促进人们前进的一种心理需要,它能增强人们的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获得别人的认可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强化,而不被他人则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否定过多,肯定会给人带来自卑和压力,最终,使人走向消极的状态。一些不明白辅导员工作性质的人评价辅导员就是大学生的保姆,在他们看来,辅导员工作没有专业性,工作内容只是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不涉及学历的要求也不需要经验的积累,完全就是学生的保姆。这样一种心态使他们也不会像尊重授课教师那样尊重辅导员,间接地造成辅导员职业归属感缺乏。

4 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辅导员队伍健康向上,对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重要,因此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全社会每个成员的共同责任,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从入口就严把质量关;对于辅导员的考核机制也应该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让辅导员晋升途径有法可依;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尊重辅导员工作,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荣耀感,在全社会范围内创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局面。

4.1严格选拔优秀的辅导员

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严把入口关,通过严格有效的竞争机制选拔优秀的辅导员,对参加选拔的对象实施多重考验,包括政治信仰,素质修养,做人处事的能力等,对通过考核的辅导员进行聘用。另外,辅导员岗前培训对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很大帮助,学校应对新招聘的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可以让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对新上任的辅导员进行必要的经验传授,让辅导员明确其身份的双重性和其工作性质的双重性,以及工作的重要性,使辅导员队伍在入口处就做到优中择优,一步步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职化。“合理有效的在辅导员工作中进行职业技能指导,有助于辅导员顺利开展学生工作,提高工作成就感,进而培养起辅导员职业归属感。”[2]对于辅导员在职教育,应该及时有效,不通过定时地学习教育,鼓励辅导员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使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和发展,因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自己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热爱学习的好榜样。

4.2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

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国家和政府对于高校辅导与队伍建设及发展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学校对于参与考核的辅导员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具体措施可以对辅导员在职期间的各方面成绩分别记录在案,实行学期末评比或者年终评比,对于工作表现不好的辅导员,相应可以给予惩罚;同样的,对于优秀在岗辅导员并达到规定年限要求可实行晋升政策,将辅导员分等级,并根据等级升降待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还可以筛选优秀辅导员,做到优胜劣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3]

4.3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

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除了以上提出的对辅导员职位上的提升,要想解决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高校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也很重要。高校的领导对辅导员的关注要有所加强,在辅导员工作产生压力,在工作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提供支持与帮助,领导的激励与鼓舞,能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度,增强辅导员职业归属感,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辅导员面对繁重的工作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长此以往,会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学校应该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情况,对辅导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舒缓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避免因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对工作倦怠的情绪。同时,学校和社会各界要提倡尊重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工作认可并且支持辅导员工作顺利进行,在学校形成尊重辅导员的校园文化,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也要进行良性竞争,杜绝不正当不公平的手段晋升职位。社会各界应该努力为辅导员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辅导员在轻松的工作环境中,在受人尊重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价值。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整个社会非常重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应积极努力,把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首位。辅导员本身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工作热情,强化职业归属感。在全社会形成理解辅导员、尊重辅导员、支持辅导员的良好氛围。

[1]刘奕涛.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价值指向和策略路径论析[J].高校辅导员,2012,02:21-24.

[2]陆佳宇.高校辅导员职业归属感现状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5:9-10.

[3]冯益芙.浅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14:55-57.

G471

A

1671-1602(2016)16-0149-02

猜你喜欢

归属感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