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国画作业辅导的困惑与改进策略

2016-02-22叶建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困惑小学美术策略

叶建平

摘 要:中国画作业辅导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现,面对大部分平时很少接触国画的小学生,穿插在每册教材里的中国水墨画作业的辅导,存在三大困惑:笔墨技法如何传承、学习兴趣如何激发、作业质量如何提升。针对这些困惑,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三大改进策略:化繁为简、破茧而出、简化技法、;彩墨结合、亲近儿童、激发兴趣;形神兼备、童趣横生、升华意境。

关键词:小学美术 国画作业 困惑 策略

小学中国画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小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学会一些小学生能够接受的简单的表现技法,让他们借助笔、墨、水的功能来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然而面对大多数平时很少接触中国画的小学生,笔者发现小学中国画教学,存在三种困惑,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困惑

纵览浙美版全套教材,自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会穿插几堂国画课。面对很少接触毛笔、墨汁与宣纸的小学生,如何传授笔墨技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些困惑:

(一)笔墨技法如何传承

有关握笔知识、用笔、用墨及用水的方法,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纠结:究竟笔墨技法是

“细化”的好呢还是“简化”的好呢?

比如四年级《水墨画鱼》中既要引导学生观察表现鱼的结构和动态,又要将用笔的中锋与侧锋随形结合,还得把浓破淡,与淡破浓的水墨技法传授。如果教师笔墨技法讲得过于细致,必然导致学生畏首畏尾不敢下笔,反之不讲不提传统技法又恐失去了中国画教学的意义。

再比如四年级《毛茸茸的动物》一课中,对于表现动物毛发毛茸茸的干擦法时,有关枯笔知识教学,笔者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做了同课异构的观察。其中甲老师,是按照传统中国画毛笔的中锋、侧锋、散锋的细化讲解,并做了详细的示范。 而乙老师采用的是游戏探究法,通过欣赏名家枯笔干擦法动物画,让学生猜测如何用笔后,学生自主探究出了将毛笔顿挫拧干后,笔毛自然散开,随意发挥创作。对比两堂课的学生作业(图1)似乎可见,细化技法教学的甲老师的学生作业过于规则,而简化技法教学的乙老师的学生作业好像更有儿童的稚趣。这不禁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笔墨技法该如何传承,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二)学习兴趣如何激发

通常中国画以墨为主,水墨画多以黑白灰呈现,相比而言小学生心理更偏爱彩色的画面,以彩为主地表达,为此纯黑白水墨画在低龄小学生那里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究竟是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喜好,将彩墨画中的“彩”色放大,还是保持水墨画的黑白韵味,更能激发小学生的中国画兴趣呢?

(三)作业质量如何提升

“象与境是中国画自萌生以来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依托,成为一个整体”1。通常儿童水墨画要么困于“象”之形,要么困于“境”之神,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是一直困扰我们美术教师提升学生作业质量的难题。

以《水墨画鱼》为例,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鱼的结构特征并不陌生和难捕捉,但是对于鱼的动态与神情的表现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实践中,通常学生作业也只是停留在鱼的结构和笔墨的浓淡表现层面,很少见到趣味性强的传神作业。譬如欣赏朱耷的鱼眼睛偏斜的情感表现,最多也只能是让学生画出一种类似朱耷的傲视冷漠的斜眼鱼。即使学生做到了鱼眼形的相似模仿,但这似乎很难与四年级小学生的天真活泼的心理表达相匹配,那么如何表达出学生自己情感的“传神”鱼?

二、策略

为了突破中国画教学的这些困境,针对实践教学中的这些困惑进行分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探究,并提出三大改进策略:

(一)化繁为简、破茧而出、简化技法

在技法教学改革上,我们探索出了“减法”原则,旨在追求化繁为简、破茧而出、简化技法,着重从用笔、用墨、用水三方面入手,分三步走:

1、简化“笔”法

引导大部分一学期才使用两三次毛笔作画的小学生画中国画,如果课堂每次都要遵循传统的严格的用笔要领,即先教会儿童正确的执笔方法,再教他们学会中锋、侧锋以及用笔的提、按、顿、挫等技法,这不仅耽误课堂教学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必然感觉拘束,胆怯不敢下笔。对儿童中国画的用笔方法笔者认为不应像书法用笔那么严格,可简化笔法:握笔高低可不受成法的拘束,要随意变化;中锋、侧锋要交替使用,力求画出线来有变化就可。唯有这样,学生才能挥洒自如,才能创作出自然天成率真的作品。

2、简化“墨”法

按照国画理论,墨分“焦、浓、重、淡、清”五色,而实践教学中发现儿童水墨画,不宜将墨色分得过细,这样会不易让儿童掌握。笔者认为在教儿童用墨时,有“淡、浓、焦”三个层次即可。因为儿童在作画时,能集中精力的时间就那么二、三十分钟,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在盘子里或纸上反复调试墨色深浅。另外,他们观察事物也不像成人那么细微,墨色分得过细,不易掌握。焦墨深而枯,因干枯时而出现飞白,儿童易于模仿,浓墨很深,直接用笔蘸即可;淡墨可简化理解为浓墨加水,至于加多少水,淡到什么程度,那干脆任其发挥,产生一些偶然的效果未尝不可。以《水墨画鱼》为例,鱼背用焦墨,身体用淡墨,眼睛用浓墨点(图2),这三样墨色的运用,能使儿童既易掌握,又能发挥到好的效果。

3、 简化“水”法

儿童水墨画用水,不同于水彩、水粉画的用水。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调色功能,还具备有造型功能。象在淡破浓、水破墨中,水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儿童掌握好用水的方法,能使水墨画增辉添彩。如笔者在教学生画《可爱的大熊猫》时,耳条和四肢用浓墨画出形后,掌握到一定时间,用水在耳沿、四肢边沿点染一下,使墨遇水后慢慢渗透过来,形成逼真的、毛茸茸的效果。又如在五年级《西湖十景》教学中,画西湖雷峰塔的远山,用淡墨涂抹后,在山的上边沿用水破一下淡墨沿水渗化后,远山上端便出现林木隐隐约约的效果。还有一种方法是表现对象之前的宣纸上点水,再用墨去画,由“墨破水”达到其“浓破淡”一样的效果(图3)。如在《花鸟小品》教学中,画小鸡,先在头部、腹部的位置上稍润点水,再用淡墨点头,头和腹的水结合后,产生了绒羽的效果,栩栩如生。因此,儿童领会到用水的趣味后,能大胆表现其对象,画出更逼真、更有情趣的水墨作品。

(二)彩墨结合、亲近儿童、激发兴趣

美术课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喜好出发,探索出了彩墨结合、亲近儿童、激发兴趣的三大做法:

1、彩墨结合

在美国教育家Claire Golomb编著的《儿童绘画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颜色是儿童情感生活本质以及情感强烈程度的最早表现,颜色是儿童情感的语言”2,可见儿童心理特征是偏爱色彩表现的。为此我们的水墨画,要多一些色彩的渗透。新版的浙美版教材国画启蒙课例中《彩墨游戏》替换旧版《水墨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儿童中国画的用色,要引导以淡色为主,以表现固有色为主。儿童在绘画时,他能根据自己纯真的观察与感觉去涂色。比如:樱桃是红的,枇杷是黄的,为了突出水墨的特有效果,教儿童以“略施淡彩”为宜。这里主要是指烘染、晕染的颜色,表现主体对象时,如牡丹、荷花、菊花的花,颜色浓烈一些也是必要的,能达到更鲜活的效果,如五年级《映日荷花别样红》(图4)学生作业中色彩对比鲜活、浓烈。

2、亲近儿童

水墨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在教儿童学国画时,还应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很感兴趣的,形象生动、特征显著的物体作为他们学画的对象,这样才能引起孩子更大的绘画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上《水墨画动物》时,笔者选本届四年级学生的生肖猴子为对象进行示范,很受学生喜爱,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欲望很快被激发起来了。

3、展评激励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就等于解放了老师自己。为此笔者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实践中发现,多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欣赏自我的创造,产生愉悦,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主题式”作业展评方式,就是按照作品的功用布置成“节日画展”、“国画课堂作业展”等主题展览方式(图5)。

(三)形神兼备、童趣横生、升华意境

为了提升作品的质量,笔者从绘画创作的方法、从中国画的线条与笔墨、从中国画的意境入手,探究出了三种提升作品内涵与质量的做法:

1、梯度引领,解决造型问题

首先,对于很少拿毛笔的小学生,直接用毛笔画形状,往往比较困难。为了降低难度,笔者尝试让学生先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轮廓,再用毛笔和水墨表现技法进行创作(图6)。中国水墨画是追求意象表达的艺术,在小学美术中除了《彩墨游戏》与《跳舞的点和线》国画启蒙课是以抽象表现方式外,其余的中国画课例基本都有具体的表现形象,基本建立在对花鸟、人物、山水的表现上。这种阶梯式的作业方式迎合了小学生熟悉的简笔画表现方式,树立了他们创作的信心,为做到形神兼备,画好作品的形提供了保障。

2、注重线条,追求笔墨神韵

其次是用线,使作品既有国画的韵味,又有儿童的稚嫩。在教学时,笔者首先鼓励他们大胆落笔,不要畏首畏尾。哪怕他画出的线条弯弯曲曲,粗细不匀,表现的对象不成比例,但留住了童真,有儿童的特点与“神韵”,这正是儿童水墨线条的可贵之处。同时训练线条时还要分不同的墨色,让学生感受在宣纸淡、浓、焦墨画线的不同效果,以便在表现对象时采用不同墨色的线条。因此,儿童水墨画的用“线”教学可概括为:鼓励大胆画线,熟悉国画工具,分淡墨、浓墨、焦墨来画线,追求 “笔墨神韵”。

3.适当留白,提升色调意境

通常儿童画构图是提倡“构图饱满”的,但对于追求意境表达的中国画来说,一律要求“构图饱满”似乎成了一个误区,而适当的“留白”却可以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同时,恰当地使用色彩的色调,可以营造画面情感气氛,为此在教小学生画中国画时,为了有更深层次的思想表达的作品出现在美术课堂,我们教师可适当在范画欣赏中对“留白”和“色调”进行探讨,引导小学生使用留白和色调来提升作品的意境。

比如《西湖十景》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西湖的代表性景点三潭映月照片,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创作出留白的西湖意境作品(图7)。

总之,本文只是针对常态课中有关中国画教学的这些现状,做了微观的观察和思考,谈了些有关指导学生中国画作业的策略与做法,让我们教师能与学生一起共享水墨淋漓,童趣横生的国画课堂!

参考文献:

[1]韩 璐 中国画之象 境诠释 中国画学研究——品格与意境 [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美国Claire Golomb 儿童绘画心理学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余姚市兰江小学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困惑小学美术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