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艺术教育本土化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22王勇伟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本土化艺术学校

王勇伟

摘 要: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艺术教育的体系长期受欧美、苏俄艺术的深刻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民族艺术教育的份量不足,尤其是凸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本土艺术难登“象牙塔”,造成本地人不知本地的艺术,本土艺术正逐步远离我们的孩子。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本土艺术的教育价值,通过寻访、采风、记录等种种手段,收集整理改编本土艺术形式,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探索艺术教育本土化过程中的教育教学形式,努力发掘本土艺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因素,让儿童从小接受本土艺术的熏陶,在接受本土艺术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

关键词:艺术教育 本土化策略

一、本土艺术教育的失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文化的涌入,使我们享受着多元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然而,在这些文化中,有先进的、代表着进步文明的;也有落后、代表某种制度的、实施文化殖民的。受客观、历史的影响,我们的孩子,面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往往知之甚少——一首著名的传统乐曲,他们茫然不知;一块古朴的瓦当被视为残砖烂瓦;一方石章被视为土气十足。对本民族文化的漠视,甚至于否认,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遗憾,长此以往,必然会从漠视民族文化的存在到漠视民族的存在。

正因如此,努力发掘本土艺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因素,让儿童从小接受本土艺术的熏陶,在接受本土艺术的教育的过程中,接受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纠正并建立起符合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二、学校艺术教育本土化策略的实施操作

(一)学校艺术教育本土化策略的教育资源建设

1、从地方志中查找线索

教育需要适合的材料,艺术教育本土化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富于地域色彩的本土艺术资源,考察并研究这些本土艺术资源的教育价值,从而为艺术教育的本土化策略提供后援。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地方志,从文献中查找线索。从地方志中,我们找到了不少流行于虞山舜水的民间艺术或手工艺术形式,如:哑鬼戏、莲花落、年糕面塑、竹编、草编、陶瓷制作、泥瓦制作等;还有不少古代遗迹,尤其是曹娥庙。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有用的艺术教育资源。

2、从专业人士中吸取建议

教育工作者不是专业的民间文化研究者,对于本土性极强的地域文化可能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通过文献检索查找到的地域艺术是否存在于现实中,存在于何地,何人在继承,是否有现实意义,是否适合现代生活实际等等,是十分需要听取专业的文化工作者的建议。因此,我们分成不同的专业方向,访问了本地文联及其各专业协会、文化馆、博物馆。就陶瓷制作、民间戏曲、建筑等问题进行详实的探讨,以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

3、从实地考察中获得经验

借鉴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采风、考察是鉴别材料有用性的最佳办法。艺术教师也需要像文化工作者一样,去田野考察,进行有价值的资料收集工作。

a.组织学生考察上虞越瓷,收集整理有关越瓷的图片及资料,了解古代越瓷工匠们的制瓷工艺及流程。

b.考察“江南第一庙”的碑廊、石刻,收集了有关篆刻的历史资料。采集了多种当地的泥土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篆刻用的泥的品种;制作了多方印章验证效果,获得教学的第一手经验。

c.组织学生访问文化馆的音乐工作者,收集上虞地方民歌、民间音乐片断、戏曲音乐等作为学习素材。

4、从尝试实践中积累材料

有了第一手的素材,但还不能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需要对收集到的素材按照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一定的改造、调整、重组,成为可以应用于实践的教材。如上虞的陶瓷艺术如何应用于美术课堂当中呢?所使用的材料暂且不说,使用的工具就是学校无能为力的。但越瓷确实是艺术的瑰宝,不能不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就必须转换思路,借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变换学习材料、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实践。于是,教师可以把这一专题分成三个阶段来实施,首先,以越瓷成品作为写生对象,对越瓷的图案、颜色、造型进行必要的表象积累;其次,以现成的白釉盘子、碗作为加工对象,变通使用水粉颜料作为釉色,在课堂中模仿勾画出越瓷的颜色、图案;或者以彩色橡皮泥粘贴于盘子、碗、罐上,模拟出越瓷表面的立体造型。最后,以陶泥为材料,造型独具个性的现代 “越瓷”。这样,一个专题,就积累色彩、图案、造型三大方面的素材,学生在一个专题的学习研究中获得了技法、思维方式的锻炼。

(二)学校艺术教育本土化策略中的艺术课堂教学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有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美的创造,是艺术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在实施本土化策略的时候,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改造、尝试,摸索比较适宜本土化策略的教学模式。

1、采风+指导

这是一种带有综合实践性质的课型,通常是模仿文化工作者的艺术采风活动。在学生的社会考察、参观、访问、训练等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教师要花比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要考虑诸如行进的线路、路途的安全、考察参观后的材料组织、访问的问题以及社会活动中涉及的礼仪问题。这是一种学生十分喜爱的学习方式。

2、欣赏+模拟

本土艺术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很陌生的,需要教师的介绍说明,更需要实际的欣赏。因此,每一个专题的第一堂课,我们总是以欣赏作为开场白,让学生在陌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自由的领略本土艺术的内涵,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分析。学生间会有一场热烈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并模拟其中自己认为最好的片断(局部)。如学习印章的款式,欣赏过古代各种各样的篆刻作品之后,学生就模拟了古代作品的款式,仿制一件“老古董”。

3、参与+体验

艺术的欣赏、表演、创作都需要人们的参与,无疑艺术教育的课堂实践也不能脱离这一规律,必须强化课堂实践中的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本土作品的演绎中体验本土文化的特性,感悟本土文化的精神。课堂组织以活动为主,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获得的是经验性的知识、能力。

4、自主+创造

这种教学的组织是在充分信任学生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但没有任何思维的框框;学生在进入课堂前,也收集了零星资料,并已有自己初步的思考。此时,教师应主动的退到次要的角色位置,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或讨论、或查资料、或相互印证、或相互争论,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与研究性学习有相似之处,但过程上要来的短。

5、微格分离

在我们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育技术应用对本土化策略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应用新的教学技术,简化了我们的许多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高分辨率的数码成像技术,回放美丽的上虞地域艺术文化,同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晰的观察实物对象,我们把高分辨率的图像切割,提取实物中的精髓部分,或把大图像切割成若干小图像,再把小图像逐个放大,以便让学生们观察到最清晰的图像,建立正确的认识。对声音作品,我们借助于专业的声音处理软件Cool Edit,把声音切割成若干单位,分别加以观察认识。这种精细化的观察学习方式因为是把对象切割细化,逐个认识,所以我们把它定名为“微格分离技术”。

(三)学校艺术教育本土化策略中的校园艺术活动

学校艺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课堂教育之外,校园的艺术活动是另一个重要领域。学校艺术教育在实施本土化策略的过程中,同样不能放弃校园艺术活动这一领域,而应该投之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更多采的形式,激活地域文化的校园应用。

1、社团为基地

学校的兴趣小组学员是校园中最活跃的艺术分子,对艺术也最为敏感。在他们手中,地域文化被演绎得更适合学生的审美心理。如:泥印作品展,通过兴趣小组学生的演绎,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在学生眼里由遥远而变得极具亲和力,也似乎变得十分的简单,为推广学习篆刻扫清了障碍。再如越瓷上的图案,在学生眼里是神秘而古老的,但通过这些“艺术小天才”巧手打造,古典的图案显得如此有童趣、有意蕴、有变化,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2、活动为载体

在学校传统的文化艺术活动中注入本土艺术的气息,渲染地域文化的色彩。如:“上虞民俗器物展”设计这一活动本身就带有很浓重的地域色彩,为了这个展出,我们设定三个阶段来完成整个展览活动。第一,发出征集民俗器物的通告,并请学生把通知带给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填写民俗器物展览意向书。第二,征集小组整理确定录用的物品。第三,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向长辈的咨询、资料的整理,撰写好《民俗器物说明书》连同物品进行展出。学生在这个活动全过程中的学习、享受是多方面的,以至在观看展览时本身就有了重要的本土教育意义。

三、学校艺术教育本土化策略的反思

学校艺术教师大多对本土艺术的了解到不如对西方艺术的了解,进行艺术教育的本土化必然不能光凭学校教师的力量,不能以外行的眼光去处理乡土艺术。在这一方面,地方文化工作者由于长期接触民间艺术,对它们有很深刻的研究,借用它们的研究成果,向他们学习民间艺术是唯一一条捷径。同时,社会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亟待改观,文化部门应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宣传,加大对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

在进行本土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有本土文化的氛围,要让学生首先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因为学校艺术教育本土化策略的最终目的并不在学习民间艺术形式,而是感受这些艺术形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由此推而广之,让我们的孩子们接受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金洲 《教育文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

[2]曹 理 何 工 《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

[3]周大风 《周大风音乐教育文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9年6月

[4]檀传宝 《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6月

[5]陆明德 《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年11月

[6]郭声健 《艺术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9月

[7]钟启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8]黄文广等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绍兴市上虞区百官小学 浙江绍兴)

猜你喜欢

本土化艺术学校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纸的艺术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学校推介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