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应钦的养生秘诀

2016-02-20陈正言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口渴丹田夫人

陈正言

国民党官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生于1889年,病逝于1987年,享年98岁。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权了,他就研究养生,而且颇有心得,有些方法也确有科学道理。

何应钦赋闲,蒋氏父子并没有忘了他,蒋介石在世时,不时召见何叙旧;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也关心他,为他90岁祝寿,并亲笔题词:松柏不凋于寒。

晚年,何应钦应台湾“长寿会”邀请做过一次关于养生之道的演讲,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修养、生活、医药。他说:

修养至德,乃是首要。我相信《中庸》上所说的“大德必得其寿”,讲求道德修养,莫过于“正思虑”,思虑不正,最伤害身体。只有去除不正的思虑,养成恬静心境,才容易长寿。

生活方面,我从念小学起,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且持之以恒。我常年征战南北,从不轻易改变生活规律。一不暴饮暴食;二不抽烟不嗜酒;三不近女色;四不熬夜,如果特殊情况熬夜,也不改变第二天作息时间安排,早晨一定会按时起床散步。

我对医药有些自己的看法。平日的保健最为重要,如果不生病,自然无须医生,也不要吃药;生了病,就要早请医生,早吃药为好。这一点古人也认同。

何应钦很欣赏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在大陆时,他的业余爱好很多,打猎、打高尔夫球、旅游等。去台后还热心公共事业,担任过“道德重整联谊会”会长、台“中日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台“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台湾观光协会名誉会长、贵州同乡会荣誉理事长等虚职。这些事情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填补了空虚,也避开了政治斗争的漩涡。

何应钦长寿和他晚年健脑有密切关系。他每天必由护士为其做脑部按摩操,包括梳头,按太阳穴,击天鼓(先用食指按压耳屏,然后用两手掌心捂住两耳,并用食指、中指弹震后脑部位,连续近百次)。他还主张一种“意念放松”的养生方法,即排除杂念,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肚脐)。想象在丹田有一股气,并慢慢进行腹式呼吸。这种做法类似中国传统太极拳中“意守丹田”,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之效。

何应钦到90岁时,头发还是黑的。很多人好奇地问他有什么秘方,他呵呵一笑:“哪有什么秘方,只不过常常吃何首乌。”

何应钦深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适当运动可以使气血通畅,保持精神和身体的活力。何应钦的运动兴趣很广泛,晚年他最推崇的是散步。何应钦在一次养生主题的演讲会中说:“散步,尤其是快走,对老年人而言,是最安全的健身方式。我散步的三个原则是:每天坚持、循序渐进、适度适量。每次散步最好走3公里,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何应钦散步时,跟随他的勤务兵,总是拿着秒表,随时测心跳。过了60岁,快走时心跳不超过每分钟110次,就是适度的;如低于95次,运动量则不够。

到了70岁以后,何应钦外出散步时,一定会随身带瓶水,一感到口渴,就喝几口。起初,他口渴但并不敢喝水,担心运动时喝水会伤身体。但保健医生告诉他:“如果您感到口渴,就说明身体需要水分,和您平常说的‘渴则饮,饮即为药’是一个道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度就会升高,会加剧疲劳,还会引起脑血管堵塞。”

何应钦的家乡在贵州兴义县泥凼镇,是一个山区小城,风景优美。这让何应钦养成了热爱大自然、喜爱爬山的生活情趣。93岁那年,何应钦去台湾阿里山避暑。当时公路没有修到他下榻的宾馆,在距离宾馆还有一段路程时,只得下车步行。第二天,他天不亮又启程,不顾头天的疲劳,走崎岖山路去山顶观赏日出。

何应钦很重视节制欲望,表现得最突出的是他自始至终只守着一位夫人王文湘,且感情很好。但夫人始终未有生育,有人劝他纳妾,被何痛斥,后来过继弟弟的女儿何丽珠。据何应钦的副官说,何应钦给自己定了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回家多晚,都要和夫人聊会儿天;二、每天至少要和夫人吃一顿饭。到了台湾,夫人患乳腺癌后,他又增加了两条:每年陪夫人出国求医治病;定期陪夫人外出度假。夫妻感情好,也是有利于长寿的。

何应钦晚年很少得病,到90岁仍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1987年,他因心脏病去世,活了近百岁,算得上寿终正寝。

猜你喜欢

口渴丹田夫人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夫人”与“妻”的区别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感到口渴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李天王
B之比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
他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