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诊断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分析

2016-02-20吴文跃程宋来陈成忠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间征象

吴文跃,程宋来,陈成忠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诊断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分析

吴文跃,程宋来,陈成忠

目的探讨CT与MRI用于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为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0例的CT与MR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对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阳性率、不同病变部位的诊断阳性率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等。结果两种影像学方法对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阳性率、对不同病变部位诊断阳性率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CT与MRI用于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均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均可作为临床医师确定手术方案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特殊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之一,多因椎间盘突出诱发神经后节与神经根同时受压所致。患者以腰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下肢放射痛程度最为严重,长期进展甚至出现股四头肌萎缩现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主要依据突出或脱出部位,包括椎间孔外型、椎间孔内型及混合型[3]。以往临床医师对于该病缺乏了解,临床表现又基本与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一致,故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率高,导致手术方案制定及实施困难程度提高。目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腹膜后血肿、腹膜后肿瘤、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畸形等可诱发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0例经手术确诊为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与MRI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方式对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阳性率、不同病变部位诊断阳性率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及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确诊为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 130例,均以单侧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腰痛及间隙性跛行等症状入院就诊,且术前依次行CT与MRI检查。入选患者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37~65岁,平均(48.20±5.62)岁;按照突出部位划分,椎间孔外型51例,椎间孔内型20例,混合型59例;按照临床症状划分,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38例,下肢麻木30例,间歇性跛行25例,直腿抬高试验(+)77例,股神经牵拉试验(+)60例,膝反射减弱52例,下肢感觉障碍48例,跟腱反射减弱25例。

1.2方法

1.2.1CT检查检查仪器采用PHILIPS MX6000 Dual CT机,首先行侧位定位摄片,再仰卧位扫描病变部位,平行于椎间隙中心线,自L3~L4椎间隙至L5~S1椎间隙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为150~175 mA;扫描层数共4层,其中层厚3.0 mm,层距1.5 mm;必要时可增加扫描层数或扩大扫描周围椎间隙。

1.2.2MRI检查检查仪器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1.5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采用脊柱腰椎专用线圈,依次扫描横断面、腰椎矢状面加权像及冠状面加权像;在扫描椎间隙及椎体横断面时应对椎弓根上、下缘同时扫描;其中加权扫描参数设置分别为T1(重复450 ms,回波17ms)和T2(重复4000ms,回波90ms);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3 mm。

1.3判定标准所有病例阅片均经3名中级及以上职称影像医师共同完成,依据腰椎间盘突出分度标准进行诊断[6]。I度:椎间盘突出于椎体最大距离超过0.5cm,且形状尚规则;II度:椎间盘突出于椎体最大距离0.5~1.5 cm,且形状尚规则;III度:椎间盘突出于椎体最大距离1.5~2.5 cm,形状及边缘欠规则;IV度:椎间盘突出于椎体最大距离超过2.5 cm,形状及边缘极不规则;其中确诊标准为符合I度、II度、III度及IV度任一标准。

1.4统计方法采用 Epidata 3.03及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方法诊断阳性率比较CT和MRI检查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90.77%(118/130)和93.08%(121/130),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7,>0.05)。

2.2两种方法对不同病变部位诊断阳性率比较CT检查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3~L4、L4~L5及L5~S1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9.23%(25/130)、76.15% (99/130)和4.62%(6/130);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0.07%(27/130)、75.38% (98/130)和3.85%(5/130);两种方法对不同病变部位诊断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0、0.02、0.09,均>0.05)。

2.3两种方法影像学征象检出率比较

CT检查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三角形、半圆形、不规则形及丘状等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分别为 19.23%(25/130)、17.69%(23/130)、20.78%(27/130)及42.30%(55/130);MRI检出率分别为20.77%(27/130)、18.46%(24/130)、21.54%(28/130)及39.23%(51/130);两种影像学方法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0、0.03、0.02、0.25,均>0.05)。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发生率为 2.0%~ 11.7%,以男性较为多见,且好发于L4~L5椎间隙[7]。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临床影像学诊断方式主要包括X线平片、脊髓造影、CT检查及MRI检查。传统X线平片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但影像学所见多为间接征象,无法达到临床确诊的目的。脊髓造影对于该病诊断敏感性较低,临床漏诊率居高不下[8]。而CT和MRI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最为广泛的两种影像学方式。笔者认为CT与MRI用于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具有不同优势:(1)CT检查可全面清晰显示椎间孔内、外及横突下高密度影范围,确定神经根与病变相关性;同时其还有助于反映包括髓核、纤维环及椎体边缘在内的椎间盘钙化情况,效果明显优于MRI[9];(2)MRI则可经矢状面重建成像确定有无椎管内病变,且对于髓核移位、椎管形态及狭窄程度方面呈现更为直观清晰[10]。但影像学医师在CT和MRI阅片过程中除考虑椎管内神经压迫因素外,还需警惕根管和极外侧有无椎间盘突出物。故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

本研究结果中,两种影像学方法对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提示CT 与MRI均可用于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诊断符合率较高。笔者认为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漏诊病例的出现与技术人员扫描不够全面有关,同时,因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具有外上位移倾向,故检查时应对整个椎间隙区域进行扫描,以防漏诊出现。CT与MRI在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病变部位诊断方面价值相当,且多见于L4~L5,与以往研究一致[11]。

综上所述,CT与MRI用于最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均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均可作为临床医师确定手术方案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1] 刘伟,王杰,幸永明,等.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 (47例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2,33(6):415-419.

[2]韩继明,靖永莲,王学良.再谈极外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J].中华临床外科杂志,2012,10(16):78-82.

[3]姜辉,孙百胜,纪丙军,等.CT导向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MR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3):429-433.

[4]el Barzouhi A,Vleggeert-Lankamp CL, Lycklamaa Nijehoh GJ,et a1.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follow-up assessment of sciatica[J].N Engl J Med,2013, 368(11):999-1007.

[5]丁长伟,李松柏.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8):575-579.

[6]Wassenaar M,van Rijn RM,van Tulder MW,et a1.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diagnosing lumbar spinal pathology in adult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or sciatica:adiagnosticsystematicreview[J].Eur Spine J,2012,2l(2):220-227.

[7]Liu T,Zhou Y,Wang J,et a1.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different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for far lateral lumbardisc herniation[J].Chin Med J(Eng1),2012, 125(6):1082-1088.

[8]李昆朋,宫晨,祁军,等.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分期与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3):196-197.

[9]侯明,朱智奇,唐向阳,等.CT影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评估[J].中国CT 和MRI杂志,2012,10(1):14-16.

[10]陈帅明,楼益义.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8):1338-1340.

[11]泮智勇,许茂盛,丁雪委,等.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25 (2):16-18.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5.008

R816.8

A

1671-0800(2016)05-0576-03

2015-11-20

(本文编辑:陈志翔)

321300浙江省永康,永康市骨科医院(吴文跃);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程宋来、陈成忠)

吴文跃,Email:yk1396792 9979@163.com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间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