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州市小麦高产创建成效与发展技术对策

2016-02-19薛晓敏

乡村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孟州市周麦总产

薛晓敏

(孟州市农林局,河南 孟州 454750)

孟州市小麦高产创建成效与发展技术对策

薛晓敏

(孟州市农林局,河南 孟州 454750)

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河南省孟州市小麦高产创建的成效,提出小麦高产创建的发展技术对策。

小麦;高产创建;成效;技术对策

1 总体概况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西南部,东毗温县,南濒黄河,与孟津县、偃师市和巩义市隔河相望,西与洛阳市吉利区、济源市接壤,北与沁阳市为邻,区域总面积541.6 km2,耕地面积2.87万hm2,岭区、平原和滩区约各占1/3。从2008年开始,孟州市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历经小面积高产攻关、扩大示范推广、集成技术辐射带动和整乡、整县制推进4个过程,高产创建效应突显。至2016年度,孟州市连续8 a顺利完成创建任务,并创出了集中连片种植小麦34、66.67 hm2和0.71万、0.88万、1.68万hm25项全国高产纪录,平均667 m2产量分别达到728.9、683.4、665.1、659.5 kg和643.78 kg。全市小麦平均667 m2产量由2008年的不足530.0 kg,增加到目前的约560.0 kg。

2 创建成效

2.1 小麦产量连创历史新高

2008-2009年度,孟州市小麦播种面积2.13万hm2,平均667 m2产量541.6 kg,较上年增加10.8 kg,总产量17.331 2万t,较上年增加340万kg,连续6 a保持增长;2009-2010年度,收获小麦2.33万hm2,平均667 m2产量550.6 kg,总产量19.271 0万t,分别比上年增产1.7%和11.2%;2010-2011年度,2.53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554.6 kg,总产21.074 8万t,较上年增长9.36%;2011-2012年度,2.53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556.7 kg,较上年增加2.1 kg,总产21.154 6万t;2012-2013年度,2.54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560.2 kg,较上年增加3.5 kg,总产21.344 0万t;2013-2014年度,2.54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562.5 kg,较上年增加2.3 kg,总产21.431 0万t;2014-2015年度,2.54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达到565.0 kg,较上年增加2.5 kg,总产21.527 0万t;2015-2016年度,全市小麦2.54万hm2,平均667 m2产量566.3 kg,较上年增加1.3 kg,总产21.576 0万t。总体来看,2009-2016年度小麦种植面积增加了0.41万hm2,增长19.06%,年均递增2.38%;小麦667 m2产量增加35.5 kg,增长6.69%,年均递增0.84%;小麦总产增加4.586亿kg,增长27.00%,年均递增3.37%,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三连增”。

2.2 小麦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小麦生产技术上引进推广以百农207、周麦27、丰德存麦5号、百农419和丰德存麦5号为主的品种更新换代,调整了品种结构,小麦优质高产种子繁育基地发展到0.67万hm2,孟州市小麦良种覆盖率已达100%,为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市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年推广配方施肥面积超过34.5万hm2。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大面积应用,年综合防治面积多达98.2万hm2,节水灌溉面积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科学播种技术应用面积大幅度提高,以提高整地质量、适期播种、精少量播种为主的科学播种技术广泛应用,全市推广应用面积已达95%以上。

3 技术措施

3.1 选用高产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前提和核心。根据孟州市的地力和管理条件,小麦高产创建区玉米、花生等早茬麦种植半冬性品种,可选择矮抗58、周麦22、焦麦668、平安3号、平安8号、漯麦9号和豫麦49-198等,扩大种植众麦998、周麦26、周麦27、丰德存麦1号、焦麦266、郑麦379和百农207等。播种期10月10-20日为宜,667 m2播量8~10 kg。地黄、山药、棉花等晚茬麦可种植弱春性品种,选用偃丰21、怀川916、郑麦7698、濮麦9号和郑麦9023等。播种期10月15-25日,667 m2播量10~13 kg。大力推广机播匀播和种子包衣等先进技术,确保一播全苗,积极提倡统一供种。

3.2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培肥地力是实现高产的基础,在小麦高产创建区积极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追施沼渣沼液和优质有机肥技术,合理搭配氮、磷、钾、锌、硼和钼等养分,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田重点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将氮素化肥的50%~60%作为底肥,40%~50%作为追肥,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孕穗之前,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千粒重。

3.3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麦播前搞好土壤处理。小麦越冬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杂草,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选用对路除草剂防治,冬前没有化除杂草的地块,开春及早进行,但拔节后的小麦田要谨慎施用化学除草剂。重视早春病虫防治,2月中下旬-3月初,667 m2用12.5%烯唑醇15~20 g或15%粉诱宁可湿性粉剂100~120 g,兑水30~40 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生长中后期实施好“一喷三防”,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以后,要重点做好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吸浆虫和穗蚜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3.4 搞好科学应变管理

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病虫草害发生状况和气候变化特点,制定应变管理措施。重视农机、农艺和农技相结合,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推广深耕细耙、生态调控、化学促控、喷施磷酸二氢钾、“一喷多防”和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管护,适期收获,实现粮食减灾稳产高产。

4 经验启示

实践表明,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粮食生产整体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4.1 成立组织是保障

孟州市专门成立“孟州市粮食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保障了小麦高产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4.2 技术指导是支撑

为了确保粮食高产创建技术到位,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平台,农技人员开展现场指导,强化技术服务,科学指导生产,为小麦高产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4.3 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

依靠政府政策鼓动、项目拉动、服务促动,调动创建单位积极性、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局面。特别是小麦高产创建,孟州市是在种子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小麦优良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基础上进行的,将良种繁育、品种展示、技术示范推广、高产创建联结成一体,在企业化运作模式下良性互动、创建创新。

S512.1

A

1674-7909(2016)36-14-2

猜你喜欢

孟州市周麦总产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孟州市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孟州市启动2019年免费“两癌”筛查项目
孟州市集中发放慢性病就医卡
孟州地税完成“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