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鼓浪屿

2016-02-19万松青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鼓浪屿林语堂别墅

万松青

今年夏天,我去了趟厦门,登上鼓浪屿,微风清新,有着属于岛屿的独特气味,环顾岛上,各色建筑林立于绿树从中,心里想着应该是传说中的万国建筑,顿时很想前去看看。买了本手绘地图,沿图示前行,岛上巷道、叉路多,大的路口都有路标指示,有着成片的榕树,须根悬在半空,像是帘子般整齐地垂着,树总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奇怪气场,走累了,很想席地而坐,依靠着树歇息片刻。

这样一个有着1.78平方公里的小岛,矗立着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荷兰、丹麦、葡萄牙、奥地利、瑞典、挪威、比利时等国的领事馆建筑,虽然时光逝去,有的建筑也修葺了一番,但依然可以看到古老的印记。

鸦片战争以前,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明时始用“鼓浪屿”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经济,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简陋的民房。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响鼓浪屿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以前,岛上的房屋与大陆本土——闽南沿海金三角的房屋形式没有差别。这种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中依然可见。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筑,经过改造、装修,部分公共性场所已焕然一新。原来巨大无比的“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变成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

岛上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建筑是21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户,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修堂皇,做工亦很讲究。抗战前,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1919年1月9日,鼓浪屿漳州路44号廖家别墅张灯结彩,林语堂和当时鼓浪屿首富家的二女儿廖翠凤在这里成亲,这是一座U形的英式别墅,也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建于19世纪50年代。古榕、香樟、白玉兰种满了整个院子。在林语堂的人生中,鼓浪屿是他“与西洋生活初次接触”的地方;在巴金心中,鼓浪屿是他永不忘怀的“南国的梦”;舒婷这位鼓浪屿的女儿,则常常在幽巷的诱惑下“迷路”……就连一生不喜欢“永是这样的山,这样的海”的鲁迅也不例外,但这位一生思考着民族命运的大文豪,并没有为鼓浪屿写下什么文字,在他的日记和文章中都找不到。

安静的院落,盘虬伸展的榕树,阳光疏疏落落地透过缝隙如碎金般散落一地,微风下,晃动着树影斑驳。百合、牵牛、木槿、三角梅,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一路走,一路绽放。就这样在小巷中迷失吧。曲曲绕绕,兜兜转转,转角处,邂逅一座老屋,翻开一段泛黄的故事。仿佛每件物品都在给讲述着昔日生活……如今,故事仍在发生,变的只是主角。

猜你喜欢

鼓浪屿林语堂别墅
景观别墅
鼓浪屿
SOPHIA别墅
WAVE别墅
探访林语堂故里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湖边别墅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