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观念的转轨

2016-02-17

职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产业链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观念的转轨

李政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3期中撰文,探讨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风向,并分别从人才观、专业观、德育观、能力观、教学观、战略观和课程观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理念。

作者认为,从外部动力来看,《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结果,从内生动力来看,它是中国制造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存在着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与高端技能型制造业的回流现象,它反映了我国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结构性矛盾。我国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问题的产生与职业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与制造业升级的节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改变教育理念。

第一,人才观:基于层次高移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其中创新型人才强调在具备基本技能操作基础上所拥有的创新知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则是基于制造业新业态和全新的生产制造体系特征而提出的。第二,专业观,基于市场需求的纵向系列化与横向集群化设置。服务型制造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按照相应模块进行整体上的精细化分割,强调独立模块优势的最大化。它要求专业设置逐渐系统化,形成制造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系列。在地域上实现集群发展,形成校级专业集群。第三,德育观,基于工匠精神的学生职业精神道德熏陶。工匠精神是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一系列职业道德的集合。职业教育也需突出“工匠精神”的熏陶与导向,将其贯穿于加工、组装、生产环节在内的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第四,能力观,基于全产业链的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协同培养。专业能力,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制造业各环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关键能力指始终贯穿制造全过程,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从业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教学观,基于理实一体化的创新驱动式教学。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在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锻炼的机会,激发制造业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创新思维和行为。第六,战略观,基于“产业公地”的校企命运攸关体。“产业公地”是指植根于企业、大学和其他组织之中的研发与制造的基础设施、专业知识、工艺开发能力、工程制造能力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为公地内的企业培养具有共性技术的人才来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与对口,通过校企、企企的多次合作实现产业公地实力的整体提升。第七,课程观,基于项目运作的“制造业+”融合式课程。让学生能了解全产业链的运作过程并使其与自己所在的产业链环节相对接,运用“互联网+”、“绿色发展”等思维与产业链环节进行整合,创造出全新理念与产品。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产业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