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6-02-17□李

职教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李 星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李星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变化趋势。通过对当前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引导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对策,促进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剧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就业价值取向是引导和影响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是高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体现。新形势下探讨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对加强高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对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产生一定影响。为真实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情况,促进其顺利就业,笔者以本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了8所有代表性的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800名大学生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50份,回收835份,回收率98.2%,其中男生495人、女生355人。问卷内容涉及就业观念、择业目标、择业标准、择业地区意向、薪酬期望等。笔者同时兼用了个别约谈、座谈交流、走访等形式,与高职大学生及30家省内用人单位深入交流,以期全面了解掌握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情况。总的来说,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高职大学生对将来就业的态度是积极、认真的,对职业选择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表现欲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思想观念比较认同,就业趋向务实。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想信仰淡薄、思想境界不高、道德水准下滑等现象;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自我本位主义,就业价值取向有所偏离等。

笔者将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归纳为四个特点,即主体性、多样性、务实性和变化性。具体而言,“主体性”,是指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对职业要求、目标定位和职业选择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根据所学专业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多样性”,是指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发展需要及社会需要的不同,对职业目标、职业种类、薪酬标准、择业价值评价、择业地区和单位等需求而不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同。“务实性”,是指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趋向理性,既注重所学知识、技能的“实惠”、“实在”和“实用”,又注重个人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提升就业成功率。“变化性”,是指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发展变化的,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时代要求而变化;另一方面随着高职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专业、生源地、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职大学生属于“95后”,思想活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受全球化发展、国内经济转型、西方价值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就业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影响就业。

(一)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

认为目前经济形势不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认为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是铁饭碗,才能算是真正就业。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对关于“当前就业形势判断”的回答,45.75%的人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找工作相当不容易;35.25%的人认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即失业,很难找到工作;15.68%的人认为就业形势一般,找工作不难;3.32%的人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很好找工作。以上数据显示高达81%的高职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不看好,深感忧虑,自信心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高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不正确,对新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不是对就业不是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就是自我期望值太高,过分追求高薪,不切合实际,对自身缺少明晰的自我认识。加上受社会世俗观念尤其是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极思想影响,把好的物质条件、高的薪金报酬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就业价值观有所扭曲。

(二)不稳定的就业心态

认为只有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就业,才是出人头地,而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乡镇工作不但条件差、待遇低,而且个人也没有发展空间;认为自己年轻有资本,更换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对有关“择业地区去向”的回答令人堪忧,72.6%的人愿意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就业,11.5%的人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12.5%的人愿意去内陆城市就业,3.4%的人愿意去基层就业。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高职大学生愿意选择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工作,而选择去西部地区、乡镇地区就业的比例明显偏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很不稳定,要不一心只想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大城市工作心理才安稳,要不就是对找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为此劳累而到处奔波,另一方面就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自私自利,不愿奉献,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很少;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三)不积极的就业意识

认为大学生有学历、有技能,就业不成问题;认为国家既然为培养大学生投入了很多,理应为大学生安排工作,就业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此次调查显示,一些高职毕业生往往在临近毕业时都没有明确的就业意向。对“如何实现就业”的问题调查,81.5%的人希望通过政府、用人单位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实现就业,5.2%的人希望通过人才交流市场就业,4.3%的人希望通过网上求职就业,3.8%的人希望通过毕业实习实现就业,3%的人希望通过家庭社会关系就业,2.2%的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就业。由此可见,大部分高职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的动机和愿望不强烈。究其原因,高职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就业意识不够,求职途径较为单一,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依赖于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会就业。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有一部分大学生马上就业的愿望并不强,就业态度也比较消极;大部分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个人的创业能力也不够。

(四)不诚信的择业行为

认为诚信在大学生就业中不是重要因素,比不上个人利益;认为择业首先要考虑个人利益,如果择业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单方不去报到。“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功利主义或物质至上的色彩,尤其在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松的学生中表现明显。”[1]对“个人诚信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97.5%以上的人认为诚信十分重要。对“高职大学生在签订了就业协议后又遇到了更好的就业岗位时应该如何处理”问题的回答,57.8%的人选择毁约,与后面的单位签订新的就业协议;35.6%的人选择保持原有的协议,6.6%的人表示不知如何处理。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对诚信普遍认可,但仍有一些人在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知行不一、不讲诚信的思想现象。究其原因,少数高职大学生头脑中存在功利性的职业观,实用主义思想决定着就业选择,加上受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使得部分高职大学生在选择是否诚信时带有强烈的功利倾向,更多地是出于对自身现实利益考虑,导致自身诚信缺失。

三、引导高职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的主要途径

实现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个人要求,也是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的目标。深入把握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引导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引导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对引导高职大学生求职择业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社会多元化的价值意识形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这为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一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职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促进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在就业过程中处理好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自觉地把个人利益的实现统一到国家需要中去。二是要树立健康的就业思想观念。引导高职大学生牢固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思想,摈弃“一步到位”的旧的就业观念,客观分析形势和市场需求,发挥就业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就业。引导高职大学生紧密结合个人实际,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为顺利就业打下扎实基础。三是要合理定位薪金报酬。引导高职大学生理性对待薪金报酬,不要把高薪金报酬作为就业的首要因素考虑。正确认识用人单位的薪金报酬高低与毕业生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正相关。高职大学生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才能获取更高的薪金报酬。

(二)维系稳定良好心态,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稳定良好的就业心态,是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是否健康稳定,不仅关系到高职大学生的就业,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对高职毕业生来说,顺利就业不仅要有扎实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此时心里素质不稳定,容易受到社会信息的影响和左右。”[2]引导高职大学生保持稳定、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促进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建设和谐社会。政府、社会、学校、大学生本人要高度重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支持,互相配合,政府大力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社会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高职大学生加强自我心理调试,多方形成合力,才能维系高职大学生的稳定良好的就业心态。二是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高职三年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引导高职大学生深入了解专业课程内容、实践技能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择业就业现状等情况,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三是引导高职大学生培养良好就业心理。树立职业意识,确立职业目标,树立自信心,提升自身竞争力。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调节与控制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理性看待就业。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全面学习和掌握就业相关心理知识和技能,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增强积极就业意识,鼓励高职大学生多渠道择业

高职大学生就业意识是否积极,直接关系到高职大学生就业是否成功。只有保持积极的就业意识,主动地去就业,才能在市场中找到机会,实现成功就业。高职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强弱,受到国家政策、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增强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要抓好国家政策、高职院校、高职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从国家政策层面上说,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建设。政府要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化就业服务功能、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等方面出台体系完备的法规政策,保证公平竞争,充分调动高职大学生就业积极性。“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法律体系和用人单位的薪酬体系应该为大学生就业形成良好的宏观和微观就业价值导向。”[3]二是从高职院校层面上说,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高职院校要把就业指导和服务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如大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进行自身人生定位;大二安排相关就业讲座、模拟招聘、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大三安排学生毕业实习、顶岗见习,增强实践锻炼能力。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从高职大学生个人层面上说,要树立积极主动就业的意识。高职大学生要牢固树立“学好专业知识才能很好就业”的思想,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能够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奠实基础。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崇尚诚信道德风尚,营造高职大学生就业良好氛围

诚信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品质,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大学生诚信是大学生为人处世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职大学生中崇尚个人诚信的道德风尚,不但有利于促进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而且有利于促进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高职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诚信品质,担负诚信责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诚信就业教育要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为导向,既要强调职业发展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4]笔者认为,高职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要从国家、社会、家庭、大学生本人等多方努力,增强诚信就业效果。一是国家要大力弘扬诚信道德风尚,坚决维护诚信,严厉打击失信。开展典型教育,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正面引导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行为,帮助大学生正确择业。二是社会要倡导诚信原则,浓厚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诚信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守法诚信教育,做到诚信招人、诚信用人,为高职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家庭教育要正面引导,以父母的言传身教、良好的家庭教育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就业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促进高职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与品德修养。四是个人要提升诚信修养,坚守诚信道德,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不讲道德的不诚信行为,同时,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恪守诚信,做到诚信择业、诚信就业。

参考文献:

[1]林啟霞,张路.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差异性分析——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6(4):258.

[2]房立洵.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原因及指导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105.

[3]向凌云,蒋芙蓉.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145.

[4]赵本纲.湖南大学生诚信就业现状与教育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0.

责任编辑蔡久评

作者简介:李星(1974-),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八一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研究”(编号:14DJ07),主持人:李星;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八一精神研究中心2014年重大招标项目“八一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实证研究”(编号:JD1483),主持人:李星;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八一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研究”(编号:16YB103),主持人:李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教院2013年度课题“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德育研究”(编号:ZJ1312),主持人:叶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5-0047-04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