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另类”函数小题的剖析与思考

2016-02-16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阮伟强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另类考题错题

☉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 阮伟强

一道“另类”函数小题的剖析与思考

☉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阮伟强

2015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中有这样一道小题:存在函数f(x)满足,对任意x∈R都有().

(A)f(sin2x)=sinx(B)f(sin2x)=x2+x

(C)f(x2+1)=|x+1|(D)f(x2+2x)=|x+1|

此题秉承了浙江高考数学卷一贯的命题风格:简约而不简单.然而,从高考后的反馈看,不少学生的感觉是“另类”,表现在:首先,与平常做过的大量函数小题(侧重于求最值、零点、判断图像形状等)对不上号,积累的经验与方法不管用;其次,虽想到用换元法来求f(x),但对得出的答案心里仍没底.具体就是:对选项A、B,令sin2x=t后,发现要反解出sinx及x,觉得较困难,就认为f(x)不存在;对选项C,令x2+1=t,可得f(t)=|±+1|,对选项D,令x2+2x=t,可得x+1=±,故f(t)=|±|=.最后,想到常见函数解析式的形式,觉得应选D.鉴于学生的上述困惑,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就考题作一番剖析与思考.

一、命题探源

初识考题,笔者便有似曾相识之感,原因是:学生手头的教辅资料中,时不时会出现下列问题:“①若f(log2x)=x,则f(2)=______;②若f(sinx)=cos3x,则f(0)=______.”等等.学生初次接触问题①,常常会这样解:先用换元法求出f(x),再代入求出f(2).而教师会引导学生无需求出f(x),只要直接取x=4就得f(2)=4.学生在尝到甜头后,会模仿着解决问题②,就是取x=0得f(0)=cos0=1.然而,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若取x=π却得f(0)=f(sinπ)=cos3π=-1,对此,学生会感到十分困惑.当然,教师心里是清楚的.既然有f(0)=1及f(0)=-1,对照函数概念知,这样的函数是不存在的,故问题②是个错题.至此,笔者猜想:命题者或许正是从这种颇为“流行”的错题中获得灵感,编制出上述考题,属妙手偶得之作.预期的效果是:首先,在纠正“流行”错题的同时,考验了每个教师应对和处理错误的水平和能力,而从学生对考题有“另类”之感表明,结果是不容乐观的.其次,再一次唤醒我们要重视概念教学,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从概念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解法探究

基于上述探究,立足于函数的定义,考题可这样来解.

解:对选项A,考虑到f(0)=f[sin(2×0)]=sin0=0,f(0)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故f(x)不存在;同理,对选项B可得f(0)=0及f(0)对选项C可得f(2)=2及f(2)=0,故选项A、B、C均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进一步,既可用换元法来求f(x),也可以直接配凑来求,具体就是:f(x2+2x)=f[(x+1)2-1]=|x+1|=,故存在函数

三、拓展

显然,从考题中可提炼出下列值得思考的问题:一般地,设函数g(x)与φ(x)有相同的定义域为D,是否存在函数f(x),对任意的x∈D,使得f[g(x)]=φ(x)成立?经研究,可获得下列3个结论:

结论1:若g(x)为一一对应型函数,则存在函数f(x),对任意的x∈D都有f[g(x)]=φ(x).

证明:设g(x)的值域为M,由于g(x)为一一对应型函数,对M中的任意y0,g(x)的定义域中有唯一的x0与之对应,故f(y0)有唯一值φ(x0)与之对应,故f(x)表示函数关系,即函数f(x)存在.

结论2:若g(x)为多对一型函数,而φ(x)属于一一对应型函数,则不存在函数f(x),对任意的x∈D都有f[g(x)]=φ(x).

证明:由于g(x)是多对一型函数,故g(x)的定义域中必存在有x1≠x2,使g(x1)=g(x2)=y0,所以f(y0)=φ(x1)= φ(x2),但φ(x)属于一一对应型函数,所以φ(x1)≠φ(x2),即对于f(y0)而言,有两个不同的值φ(x1)和φ(x2)与之对应,故f(x)不存在.

结论3:若g(x)、φ(x)均为多对一型函数,则对任意的x∈D使得f[g(x)]=φ(x)成立的f(x)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不难发现,考题正是基于结论3编制而成.

四、思考

总之,考题再次告诫我们:概念和定义是数学的根基,是数学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抽象,用其作为解题的手段往往能为我们提供思考的方向而直击问题要害.那么,如何“玩概念”呢?笔者的感悟是:既要重视概念教学的前半段,也要重视概念教学的后半段.前半段就是:概念教学起始,创设问题情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多渠道、多视角,帮助学生揭示和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与外延;后半段是:概念的应用,要让学生养成从概念出发思考问题的意识与习惯.事实上,凡是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解答题中的大量低分卷,多半是概念理解不到位、甚至不准确所造成的.总之,如何“玩概念”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永恒课题,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实践与探索.

1.徐智愚.争执与创意:对一个错题的再探究[J].数学教学,2015(4).

2.何永坚.打破定势,追求灵动——由高考数学命题“吐槽”引发的思考[J].中学数学(上),2015(10).

猜你喜欢

另类考题错题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压强』易错题练习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另类四不像”登场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