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体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对比观察

2016-02-1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侧卧位

柳 文



不同体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对比观察

柳文

【摘要】目的对不同体位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在我院入住的4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位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将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压力、平均动脉压、心率、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压力、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并发压疮1例、耳廓损伤1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优于对照组并发压疮3例、耳廓损伤2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结论术后患者使用侧俯卧位护理干预,有利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侧卧位;侧俯卧位

作者单位:招远玲珑英诚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烟台265400

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较严重,手术进行的时间较长,手术过程中,患者会丧失意识和感觉,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如未采取合适的手术体位,患者容易出现耳廓压伤、压疮、壁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研究不同体位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4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患者47~72岁,平均年龄为(54.3±4.38)岁;手术的时间4~8小时,平均手术时间为(5.6±1.36)小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健侧卧位[2-4]。观察组在手术完成后,将患者转入病房,取侧俯卧位卧于病床上。在这之前,在患者受压一侧的股骨大转子处和腋下贴上泡沫贴,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大小适宜的胶体体位垫,使用软绵布来包裹体位贴,在保证体位垫固定牢靠的同时,还要保证每个受力点的体位垫松紧适宜[5]。患者卧于病床上时,使用头架对其头部进行固定,注意使头架向下倾斜,但倾斜角度不宜太低;头架固定好后,医护人员注意要通过手来对患者胸壁承受压力的情况进行检查,调整头架时要注意保证锁骨部位的皮肤与患者的下颌保持一横指以上的距离;用软垫分别固定在患者的前胸和后背,避免肋骨和健侧肩峰受压过大;将患者的下肢错开摆放,用小软垫将两腿隔开,避免下肢承受太大的压力,患者的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出皮肤、胫前及髋部要重点保护[6]。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摆放体位之前以及摆放体位完成后10 min的呼吸道压力、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情况;术后是否出现压疮、耳廓损伤和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对医生对于体位配合手术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记录,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7]。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的呼吸道压力、平均动脉压、心率

在体位摆放前,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道压力分别为(11.68±1.48)kPa、(72.21±8.56)次/分钟、(2.23±0.56)kPa;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道压力分别为(11.72±1.74)kPa、(73.12±8.63)次/分钟、(2.24±0.46)kPa。体位摆放完成10 min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道压力分别为(12.24±2.02)kPa、(80.53±9.21)次/分钟、(3.16±0.68)kPa;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道压力分别为(12.16+2.16)kPa、(80.67±8.68)次/分钟、(4.43±0.64)kPa。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压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较低(P<0.05)。

2.2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压疮1例、耳廓损伤1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压疮3例、耳廓损伤2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78%。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中对治疗效果表示很满意的患者有13例,表示满意的患者有9例,总满意率95.65%,而对照组患者中对治疗效果表示很满意的患者有8例,表示满意的患者为11例,总满意率为82.6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侧俯卧位的观察组患者在呼吸道压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优于采取传统侧卧位的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综上来看,建议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使患者采取侧俯卧位。

参考文献

[1]郭春梅,赵旭,李红月. 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80-181.

[2]唐朝亮,李娟. 颅脑手术患者苏醒期的麻醉管理[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3):305-307.

[3]张艳. 凝胶体位垫在侧卧位手术中的作用与护理[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4):120-121.

[4]刘凤,白俊超,刘琪. 侧卧位、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比较[J]. 中国临床研究,2015,28(5):677-679.

[5]孙晓铮,马静. 甲状腺手术体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7):1574-1576.

[6]孙振荣,李佳欣,张建国,等. 神经外科研究生在癫痫外科领域培养方式的探讨[J]. 医学教育管理,2015,1(4):281-284.

[7]谢园园,郑丽萍,黄惠桥,等. 两种改良侧卧体位安置法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82-83.

·心理护理·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Different Postures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LIU We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Zhaoyuan Linglong Yingcheng Hospital, Yantai Shandong 265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ompared the different postur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Methods 86 cases of hospital stay neurosurgical pati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43 case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irway pressur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heart rate,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 with physicia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osition.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irway pressur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heart rat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bservation group concurrent pressure ulcers in 2 cases, 2 cases of ear injury, brachial plexus injury in 1 case. Concurrent pressure ulcer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x cases, five cases of ear injury, brachial plexus injury in 6 cases. Conclusion The surgical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lateral prone position can ensure that patients in a relatively stable vital signs during surgery,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satisfaction with the surgery.

[Key words]Neurosurgery, Lateral position, Side prone position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1-0262-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1.182

猜你喜欢

侧卧位
3类人要避开的危险睡姿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睡姿须讲究 侧卧益健康
睡姿须讲究,侧卧益健康
睡姿须讲究,侧卧益健康
孕期睡觉取左侧卧位好处多
孕晚期为啥要朝左睡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