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逆反现象略谈

2016-02-15刘海臣南皮县潞灌乡焦山寺小学河北南皮061500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象小学生家长

刘海臣(南皮县潞灌乡焦山寺小学,河北 南皮 061500)

小学生逆反现象略谈

刘海臣
(南皮县潞灌乡焦山寺小学,河北 南皮 061500)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的成熟,他们在思想、语言、习惯等方面也在向独立意识逐步发展。许多老师和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对家长和老师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对大人的言语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对乃至反抗等,这种情绪如任其发展就会养成习惯,形成逆反心理。因此,他们在学习生中常常会表现出一些逆反现象。

小学生的逆反现象是小学生走向成熟的表现,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质而言,只是一种要求 “独立”的表现。教师应正确认识。过去,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老教育教条影响下,促使学生须按着老师的规矩去成长,不许他们赿雷池一步,以至于使小学生的许多优良品质大胆的意见,扼杀在萌芽之中。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摆脱束缚把学生放飞出去,让其自主发展。在自主的空间发展的过程中,就自然要出现一些与执教者的心愿相悖的逆反的现象,对此有些执教者给予严厉的惩罚使其顺从自己的意向发展。笔者看来,对学生的逆反现象应正确对待,更多的要给予鼓励、引导,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在学生中,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对抗性的逆反现象

在学生的群体中此类学生为数较少,是学生管理中的难点,他们对教师极敏感,此类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犯了错误,很让老师生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老师因此而大发雷霆,甚至对学生破口大骂,而有些学生又比较固执,对老师的责备很不服气,从而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决裂,使学生形成了逆反心理。再加上一些来自社会的因素影响等。长期积累,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们产生错觉,逐渐形成逆反心理。对此类学生应以思想教育为主。如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以心去感化他们,做到互相理解。

二、炫耀性的逆反现象

此种现象在学生中较普遍,多为独生子女长期的 “小皇帝”生活,致使他们有一定的 “小霸王气”。觉得处处应以自己为中心,父母如此,老师亦如此。还有一些中高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怂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在学校敢于与老师顶嘴,在家勇于反抗父母定下的规矩,则被同学们称赞与吹捧,受到坏朋友的认可,使学生产生错觉。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可防范小学生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的滋生。扩大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 “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对这类学生应加强耐挫折教育、劳动教育和争做小公仆教育,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良好习惯,争做我为班级增光添彩 “小使者”。实现从 “小皇帝”到做 “小公仆”的转变,从以我为中心转变到以集体为中心。

三、孤僻性的逆反现象

主要表现在为数不多的 “单亲”或 “缺少双亲”的学生。本来家庭应该是孩子最温馨、最安全的港湾,然而,如今家庭往往会成为孩子最没有安全感的地方。他们自幼缺少亲情或根本就没得到过亲人的关爱,孩子得不到亲人的爱护,会觉得被忽视、被冷落,经常做出反叛的行为,这其实是他们缺乏爱的一种暗示。此类学生有较好的自主能力,缺少对群体的热情。在与同学的交往和处事中与众不同,超出平时的想象,则被视为 “逆反”。对此类学生笔者认为应加以亲人般的爱护,用心去沟通,形成挚友式师生关系。

四、好奇性的逆反现象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好奇也往往是进步的阶梯,出于对知识的探索,但由于陈旧的授课模式,抑制了孩子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进步。鉴于此,由于学生对教师的期待颇高,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我们也宜采取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放学生的眼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好地接受新知。

五、复合性的逆反现象

在教学中的表现为难管理,多方面的集体不合作,成为 “害群之子”。儿童教育专家罗老师认为,教师特别要注意发现具有逆反心理学生的优点,积极并客观、真诚地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其逐渐消除逆反心理。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更加细致的观察、了解。针对其闪光点及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学校的关心,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老师和家长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逆反心理的形成与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同样,逆反现象的调适首先需要老师与家长付出努力。

作为学生应该认识到,追求自由、独立,并不一定要通过反叛老师、家长才能做到。况且,逆反也并非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表现,而只是一种狭隘、偏激、非理性的表现,不能证明你的独立。固然,有时家长、老师难免言辞过激,方法也欠妥,但他们大多是出于 “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作为学生、晚辈应该体谅他们的一片心。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与肯定,顺耳忠言要比逆耳忠言更容易让人接受。逆反现象是逆反心理的一种不良表现,“心病还需心药治”,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用心发现其产生的原因,再用 “心”去加以帮助、引导,我相信 “迷路”的学生一定会走出心灵的误区,成为一个好学生。

猜你喜欢

现象小学生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