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2016-02-15韩亚男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急性期入院脑梗死

韩亚男

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71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韩亚男

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7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并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5例给予急性期降压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残疾率。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院第7天及入院第14天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入院第14天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但降压的过程避免过低、过快,在降压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

脑梗死;急性期;降压;预后

脑梗死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突然,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复发率[1],存活者中约有50%~7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等,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打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大部分脑梗死急性期伴有显著的血压升高,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可分为反应性血压升高、代偿性血压升高、高血压三种情况,高血压对脑卒中有重要的影响,在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中,控制高血压占有重要的地位[3]。本研究对1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的65例患者给予急性期降压治疗,观察其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4],且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其中男85例,女56例,年龄49~78岁,(57.8±9.6)岁,病程1~24h,平均(12.9±2.1)h,220mm Hg<入院收缩压(SBP)≥140mm Hg(1mm Hg=0.133kPa),平均收缩压(169.6±9.4)mm Hg, 120 mm Hg<入院舒张压(DBP)≥80mmHg,平均舒张压(95.8±7.4)mm Hg,入院NIHSS评分(12.6±2.5)分,吸烟50例(35.46%),饮酒38例(26.95%),高血压112例(79.43%),糖尿病18例(12.77%),冠心病16例(11.35%)。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5例,男4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1±10.2)岁,平均病程(13.3±2.3)h;对照组76例,男4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3±10.6)岁,平均病程(12.5±1.9) 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排除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重度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及痴呆患者;排除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表2 两组近期预后比较[n(%)]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血压、控制血糖、保护脑细胞、抗血小板等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期降压治疗,口服,使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各药物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给药时间从患者入院第2天开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给药时间从患者入院第7天开始。

1.3 观察指标

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使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预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残疾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研究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4天 t P研究组 65 12.4±2.3 6.3±1.1 19.290 <0.05对照组 76 12.9±2.5 8.1±1.9 13.326 <0.05 t 1.228 6.732 P>0.05 <0.05

2.2 两组近期预后比较

由表2可见,研究组入院第7天及入院第14天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第7天死亡/致残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第14天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我国每年新发脑梗死人数约为150~200万,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该病已经高居人类死因的第二位,同时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5-7]。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梗死众多危险因素中最持久、最强有力但是可以控制的因素[8]。多项研究表明,在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中,抗高血压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使脑血管病的首发及复发几率明显降低,但是目前,对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尚未形成统一意见[9]。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的临床特点为发病后血压快速升高,12~24h达到最高值后慢慢降低,5~7天后恢复到基础水平,1~2周基本稳定[10]。对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的患者,特别是血压在220/110mm Hg以下的患者如何调控其血压,能不能给予降压治疗,以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如采取降压措施降压幅度为多少等,仍有争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仅供参考建议如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前血压应保持在185/110mm Hg以下,急性脑梗死患者如果在发病24h内出现血压升高应谨慎处理,对于下列患者可以给予降压处理,包括SBP≥180mm Hg或者DBP≥100mm 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除上述情况之外,不建议降压处理,24h内血压下降程度在15%左右为降压的合理目标,对于正在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如果神经功能平稳则可在发病后24h继续使用[11]。

在脑梗死急性期,脑动脉壁在高血压状态下几乎丧失了回缩能力、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梗死区周围脑组织水肿加重,梗死面积扩大,诱发卒中早期复发,使脑内出血的风险增加, 其他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加大,促进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同时可使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进一步增加,从而使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增加,从理论方面来讲,5%~10%小范围的血压水平降低在影响脑血流量方面程度较轻,甚至可以忽略不计,15%以上的大幅度的血压降低可引起脑组织灌注不足,因此,脑梗死急性期降压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有利的,也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能使脑水肿形成减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减少,出血转化风险降低[1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提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研究组入院第7天及入院第14天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入院第14天死亡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学者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对发病36h内收缩压高于160mm Hg的患者给予降压治疗,使其8h内收缩压降低至145~155mmHg或较基线水平降低15mm Hg,观察3个月发现,干预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9.7%、20.3%,结果说明,早期降压治疗可使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及致残等几率明显降低[13],该研究与本次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但在降压过程中应注意,脑梗死患者的血压下降速度过快对于脑血流循环的自动调节非常不利,严重者甚至可使脑缺血加重,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度,因此,在降压过程中应速度缓慢,切忌过快[14-15]。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但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各有差异,血压增高的具体机制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血压降低的程度不必刻意强求到某一个固定的值,降压的过程要积极、平稳,避免过低、过快,在降压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

[1] 胡利勇.降压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3,34(36):7618.

[2] 许水平.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当代医学,2011,17(28):67-68.

[3] 王大力,林楠,彭延波,等.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4):74-77.

[4] 中华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5] 李皓亮.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3-14.

[6] 张全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8):843-845.

[7] 姬莉,沙瑞娟,刘夕珍,等.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377-379.

[8] 刘娜,孟品,张广慧,等.脑梗死急性期优化降压方案探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15(5):436-441.

[9] 彭延波,王静悦,张江,等.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与14天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2):1115-1118.

[10] 蒋敏,黄文忠,李洪亮.早期降压治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5):42-44.

[11] 王大力,花楠,彭延波.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6):749-751.

[12] 黄建中.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170.

[13] Potter J,Mistri A,Brodie F,et al.Controlling hypertension and hypotension immediately post stroke(CHHIP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Health Technol Assessment,2009,13:71-73.

[14] 徐晓红,葛秀丽.脑梗死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107-108.

[15] 李又佳,黄燕.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6):469-471.

Influence of acut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n pro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HAN Ya'na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Beijing Fengtai Hospital,Beijing 10007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cut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n pro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14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5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reated with acute stag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7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NIHSS scor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ortality, disability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 NIH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NIHSS score of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Admission cerebrovascular events on the seventh day and fourteenth day of study group, and mortality / morbidity on the fourteenth da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Acut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s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nd reduced mortality / morbidity. But the process of hypotension is avoided too low, too fast, need to closely monitor the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during the antihypertensive process.

Cerebral infarction;Acute;Antihypertension;Prognosis

R743.33

B

2095-0616(2016)21-189-03

2016-08-16)

猜你喜欢

急性期入院脑梗死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