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分析

2016-02-14张亚军

天中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培训农村专业

张亚军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分析

张亚军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河南驻马店 463000)

作为农村教育中流砥柱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多处于被动状态,动力明显不足。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必须树立教师的职业尊严,并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激励教师为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而自觉追求专业发展;同时,要引导教师树立“志于乡村教育”的信念,养成实践反思和终身学习的习惯,磨炼专业发展的意志,进而使他们自觉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注重教学智慧的积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发展动力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专业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其质量。反观现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动力明显不足。检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表征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外界环境的‘促动’与内部自我的‘重构’,教师发展的基本动力由‘外力’与‘内力’两大力量组成,一切与这些专业发展力量相关的因素、条件、现象都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或影响源”[1]。反思当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总是被外在的力量所裹挟,陷入盲目追赶城市教师的苦旅中,逐渐游离了专业自我的形成与成熟。

(一)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

1. 职后培训工作成效不佳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职后培训,加强职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各地普遍的做法。客观地讲,自国家“国培计划”、地方“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等实施以来,农村教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行的教师职后培训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比较明显;二是功利化倾向明显;三是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是培训中只注重知识讲授[2]。事实上,教师职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农村教师的生存场域是其专业发展的根基,其专业发展离不开自己的职业生活,更离不开乡村教育生活的鲜活实践。可见,照搬城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范式,缺乏针对性,以理论培训为主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无法激起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且由于这种培训的效能不彰,往往招致不少教师抱怨,甚至出现教师应付培训的现象。

2. 专业发展空间受限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相比城市学校来说,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公条件和教学条件都相对较差。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缺乏;二是信息化教学设备落后,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单一;三是教学实验实训设备不足,许多实验教学只能停留在课堂讲解状态,难以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需求;四是教师住宿条件艰苦,很多学校教师周转房问题没有解决。农村学校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让一些想投身乡村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会造成现有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3. 待遇偏低,人文关怀环境缺失

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因素中,应格外重视教师的工资待遇。总体上看,经过近几年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教育投入的加大,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工资、医疗保险、奖金等)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一地区城乡之间教师经济待遇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差距较大,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偏低,与当地城市教师的待遇存在较大差距,更达不到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标准的要求。通过调查、采访可以发现,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工作付出不匹配,这既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也影响了他们专业发展的动力。

从社会舆论来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农村尚未真正形成。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艰辛往往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他们不能获得家长的礼待,甚至会无缘无故地遭受家长的埋怨或指责,这进一步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农村教师只有获得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其职业认同感方可得到提高,专业发展的潜能方可得到激发,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献身农村教育事业。

从农村学校的管理体制来看,很多管理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浓郁情怀,很少从服务教师、服务教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教师的正常教学实践活动也会被领导者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干涉。农村学校管理者的“家长制”“官僚式”作风,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教师对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进而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专业发展动力。

(二)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生性内力不足

专业发展内力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生性内力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专业理想模糊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是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没有理想,人就会像一座没有灵魂的空洞建筑,一片没有生机的孤寂荒野。专业理想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3]130。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活中必须树立起自己的专业理想,必须对教育的现实和未来发展有自觉的理性思考,必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美好的架构与良好期待。作为农村教育主体的教师,尽管他们大多能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但不少的受访教师表示对专业理想缺乏深入的思考,普遍认为只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就可以了。在农村中小学,一些青年教师只盼着能早点到城市学校去发展,一些老教师虽然习惯了农村学校的生活,但他们感受更多的是无奈。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对专业理想的自觉追求,那种发自教师灵魂深处的自发意识和行动欲望似乎难以寻觅。

2. 专业发展的自我主体被遮蔽

从学历方面来看,经过多年的学历补偿教育,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几乎达到了100%。在农村中小学,71.2%的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含专科)学历,54.8%的中学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4]。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乡村教师的专业化过程被引入一场几乎没有终点的追赶城市教师的文化苦旅”[5]。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本身应该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从中可以获得精神愉悦和自我提升的活动”[6]136。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总是处于边缘化的境遇,缺少与专家、城市教师交流的机会,更无话语权,这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遮蔽了专业发展的自我主体,忽视了个人的发展需要,很难享受职业生活自有的魅力和深沉的甜美,进而教学创新的勇气被各种各样的焦虑所替代。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更具创造性,教学相长是一个主动进取的过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自我的成熟要依托与回归其乡村教育生活,只有让他们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彰显自己的价值,深深地感受职业生活的幸福与甜美,才能唤起他们的专业理想。

二、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策略

(一) 外部环境的改善

1.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树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尊严

一是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当今社会,部分人的价值观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而发生扭曲,总是习惯于以金钱财富多寡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标准,以致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不彰,出现了怀疑教师价值甚至鄙视教师劳动的不良倾向。所以,有必要在全社会重塑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尤其要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世界,化解他们的种种忧虑,唯如此,方能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尽管当前政府努力筹资,加大了农村教育投入,但依然无法全面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差的局面,致使“待遇留人”成为一个尴尬的宣传口号。所以,要想让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有较强的吸引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夯实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让农村教师工作体面,充分享受到职业尊严。

2.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领导力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密切,“教师专业发展是校长领导力发挥的沃土,而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7]。校长领导力虽不能决定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对于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广大教师寻求自我发展的情感和兴趣具有重大作用。作为农村学校的领导者,他们要自觉通过自身的文化影响力、人格感召力和管理服务力,努力打造一支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纪律性和责任心强、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优化。具体讲,农村中小学领导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民主和谐、共享共创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打破教师个人主义修行的枷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侪共进。农村中小学校长等管理者要在教师队伍中积极营造包括学习型文化在内的组织文化。“学习型文化是指通过营造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更加符合人性而且能够持续发展的组织时所具有的文化管理模式。”[8]构建浓郁的组织文化氛围,有利于教师主动打破自我封闭的怪圈,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平台建设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来讲,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主要包括专业培训平台、沟通交流平台和专业施展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农村中小学校长等管理者应主动与外界联系,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应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或者教学研修团队,为教师投身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创造条件;要通过建设专业施展平台,激励教师在专业上充分展示自我,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

第三,要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评价体系。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村中小学至今仍采用传统的年终总结式教师考核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准确反映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劳动过程,不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且容易造成学校领导者根据主观臆断确定考核结果。农村中小学应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教书育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有效激励教师为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而自觉追求专业发展。

(二) 内部动力的激发

1. 重塑内在的工作价值观

教师专业发展不但是践行教师教育信念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价值提升和丰富的过程[9]。在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个人内在的价值观重塑对于教师激发专业兴趣、厚养专业情意、升华专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重塑自己的工作价值观:

第一,树立“志于乡村教育”的信念。只有激发教师的专业情趣,才能使其内在发展动力得以释放。“志于乡村教育”就是不为外界所诱惑,不为世俗所羁绊,多一份坚持农村教育的淡定情怀,多一份自觉抵制世俗压力的浩然之气,多一份职业发展的高度认同。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进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

第二,养成实践反思的习惯。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势的分析,当教师着手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教学反思伴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责任心、进取心、勇气与意志力。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注重反思习惯的自觉养成,不断积累教学智慧,并将它付诸长期的农村教育实践中;应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审视、认清自我,进而不断地完善、升华、超越自我,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主动。

第三,磨炼专业发展的意志。农村教育生活是清苦的,在漫长的乡村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生活,教师要不断砥砺自己的意志,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奋勇前行,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提升和超越自我,追寻教育的真谛。

第四,涵养专业的情意。农村教师与农村教育具有天然的情结,教师只有饱含热爱农村教育的真情,才能对职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敞开心扉,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热情拥抱事业和教育生活。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要自觉涵养自己的专业情意,以积极的态度拥抱农村教育生活,将自己的终生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2. 坚持个性化的专业路径

在专业发展上,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应沦为“被接受”“被专业”的异化工具,而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我的最佳路径。具体讲,农村中小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自觉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新形势下,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不能满足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要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农村中小学教师同样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努力扩大知识范围,加深知识理解,优化知识结构,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建立在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以适应农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只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才能通过分析和判断,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

第二,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即“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理念,把学校视为教师发展的家园,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彰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10]。因此,农村中小学要注重教师的校本培训,即以校为本,立足于教师的工作场域,充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空间,帮助教师不断在专业能力上获得提升。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和意义,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主动配合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努力在校本培训中强化自己的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注重教学智慧的积淀。教学智慧来自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缺乏参与教学改革的胆识与勇气,仅仅止于邯郸学步式的机械性模仿,就无法生成自己的教学智慧。“对教师而言,没有他们自由自觉的思考、理解、选择和采取行动,就等于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学意向。”[11]227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带着理想和追求,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智慧,滋养自己的专业发展之基。

参考文献:

[1] 孟旭.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2).

[2] 李森.教师培训制度创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4(7).

[3]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刘华蓉,张滢.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N].中国教育报,2011-09-07(1).

[5] 唐松林.理想的寂灭与复燃:重新发现乡村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2(7).

[6]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 马焕灵.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3).

[8] 孙健.从三个视角看适应性管理与传统管理理念的差异[J].中国行政管理,2006(9).

[9] 文雪.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养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0(9).

[10] 刘要悟,程天君.校本教师培训的合理性追求[J].教育研究,2004(6).

[11] 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张继金〕

2016-05-09

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研究项目(2015-JSJYYB-199)

张亚军(1968―),男,河南西平人,副教授。

G451.2

A

1006−5261(2016)05−0140−04

猜你喜欢

培训农村专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