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英语科目采用计算机辅助考试探析

2016-02-13刘庆思

中国考试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机考科目试卷

刘庆思

高考英语科目采用计算机辅助考试探析

刘庆思

本文在介绍高考英语科目考试现状和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从考试安全性、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评卷效率3个方面分析了机考的必要性。进而,从考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考试实施环境、所需平行试卷的质量和数量、社会对高考成绩等值处理的认可度4个方面对采用机考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考英语;计算机辅助考试

1 引言

近10年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使用日益普及,已经成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和学习用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使计算机成为现代化生活的标志性配置。在此背景下,电子化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与此相呼应,考试界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主要任务即是传统纸笔考试的计算机化、网络化。中国人熟悉的几大海外考试中,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主办的托福考试于1997年推出计算机辅助考试(下称“机考”),并于2005年年底升级为基于互联网的考试(下称“网考”);GRE于2011年全面实现网考,剑桥评价主办的雅思考试从2016年起为中国考生提供纸笔和机考两种形式;美国高考中的ACT自2015年春季起开始提供机考形式,另一项考试SAT于2016年推出机考试卷,两项考试均提供纸笔和机考两种考试形式供考生选择。我国也在进行着同样的考试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考生众多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各个级别均已实现机考,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低级别的口语考试近10年来一直坚持为考生提供机考和面对面现场考试的选择,大学英语考试(CET)其中的口语考试在持续进行机考的探索。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若干高考管理和研究人员提出,为了推进高考改革,高考中的英语科目应该率先探索实现机考的可行性,并努力创造条件使之尽快成为现实。于是,高考英语科目有无必要、有无可能采用机考,实现机考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就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在介绍高考英语科目现状和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具体分析高考英语科目采用机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晰英语科目采用机考的努力方向。

2 高考英语科目考试的现状和改革方向

高考英语科目考试分笔试和口试,笔试为每年6月8日全国统一实施的英语科目考试,包含听、读、写和语言知识4项考查内容;口试为外语类考生必须参加的考试,由各省、市、自治区负责组织命题和实施,成绩提供给考生报考的高校用作录取参考。依照英语教学和高考英语学科的要求,英语科目考试中必须包括听力部分,并且应该占有一定的权重,而实际情况是各省对听力部分的处理方式差别较大。个别省份要求考生参加计算机辅助听说考试,仅将其成绩按10%的权重计入英语科目总分;个别省份要求考生参加听力考试,但不将成绩计入英语科目总分;另有个别省份则根本就不组织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各省份口语考试的组织、实施情况同样千差万别。有些省份统一组织考试的命题和实施工作,有些省份将组织实施完全交给市级教育考试机构或某所高校负责,另有些省份则完全放弃口语考试的组织实施。大部分省份采用的是考官与考生面对面的形式,云南、广东、广西等省采用了机考形式。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各省份陆续出台了本地的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全国统一命制的试题;2017年,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浙江省和上海市将把英语科目一年两次考试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2022年,全国各省份都将实现高考英语科目一年两次考试。广东省的英语听说考试继续采用机考形式,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的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将逐步采用机考形式。

3 高考英语科目采用机考的必要性分析

早在2009年的一次座谈会上,当被问到美国测试的发展方向时,ETS统计分析与测量研究部门负责人John Mazzeo稍加思索后说:计算机辅助考试、网上考试,并进而解释,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日益倾向于在网上学习和工作,与此相适应,考试也应该循此方向发展。另外,计算机辅助考试的优越性也吸引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此类考试势必会逐步得到推广。对高考英语科目考试而言,与纸笔考试相比,机考确有一些先天的优势,除大家公认的能够适当降低施考成本、利于记录考试过程、利于答题情况的收集分析等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有效提高考试实施的安全性

考试安全是高考的头等大事,行内人常将其比作100中的1,如没有1,100就变成了0,考试安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高考的组织管理环节众多,粗略来讲,有命题、试卷清样运送、试卷印刷、印刷厂至省考试机构的试卷运输、省试卷储存、省至市县的试卷运输、市县的试卷储存、市县至考点的试卷运输、考点至考场的试卷运输等环节。考生考完后,还需要将考生答卷逐级转运到省考试机构阅卷点。高考组织的环节,也就是风险点之多,由此可见一斑。采用机考后,一张光盘或一个移动硬盘即可以服务于整个考点,纸笔考试所需的大部分环节都可以省略,考试机构得以集中精力管控好有限的几个环节,此举无疑有利于提高考试的安全性。

防范考试作弊也是考试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试机构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两项:一是严加防控,采用人防加技防的手段;二是实施多题多卷、一题多卷,即为一次考试提供多套试卷或设计多个卷型。但在纸笔考试情况下,多题多卷、一题多卷的制作和管理难度较大,也具有一定的风险。而采用机考,多题多卷、一题多卷的制作和管理难度会大幅降低,有助于在降风险的情况下提高考试的安全性。

3.2 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中必不可少的4项技能。但因为“说”的考查需要通过与人对话进行,与听读写的考试环境要求不同,只能单独实施;同时,因其实施难度较大,考试对象往往被限制为外语类考生。这就严重窄化了高考英语科目的考查内容,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采用机考后,口语考试可以以模拟会话情景的方式实施,就可以与听读写考试同时进行,使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得以完备,使所有考生都能够参加口语考试,这一举措无疑会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巨大的正向反拨作用。

听说读写是人们为了学习的需要人为划分的4项语言技能,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听说或读写同时进行、高度融合,但这在纸笔考试中显然难以操作。采用机考后,可以设计一些符合真实语言情景,听说、听写,甚至是听读写交互进行的试题,对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机考也能够使对考生快速阅读技能的考查成为现实。快速阅读是阅读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的阅读活动,诸如查词典、读海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行的纸笔考试中,该项考查因时间难以控制只能流于形式。机考的自动控制时间和时间提示功能,可以为考查此项能力提供较为完美的前提条件。

3.3 有效提高阅卷效率

试卷评阅是考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敏感度极高,往往是时间紧、任务急,需要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班加点完成。选择题经过扫描后可以自动评分,非选择题经过扫描后需要两名以上阅卷人员在计算机上诸题评阅。采用机考后,评卷情况将会大为改观,一是取消答案扫描环节;二是非选择题中的客观题可以自动评分,前提是先行以人工形式找到所有可认定为正确的答案;三是作文和口语这样的主观性试题也能够逐步实现自动评分,可以帮助将人工评卷的一卷双评改为一卷单评,大幅减轻人工评卷的工作量。

4 高考英语科目采用机考的可行性分析

机考是考试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采用机考对于高考英语科目考试而言有着若干益处,确实值得我们探索和尝试。然而,在为这些优点、益处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应该认真研究采用机考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充分考虑考试的可行性。

4.1 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机考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如打字、修改等,对考生的打字速度自然也有一定的要求。对这些因素的忽略容易带来机考研究中经常提到的“构念非相关要素”的影响,即对考生阅读能力、听写能力、写作能力的考查混合了对计算机操作水平这项与语言能力完全无关因素的考查,基于这一结果对考生语言能力的推断势必存在一定的误差。

目前,虽然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倡导计算机技术教育,设计了专门的课程和教学课时,但实际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上机时间普遍较少,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研究人员指出,高考英语科目实行机考,对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出要求后,对中学计算机教学产生明显的反拨作用,有助于促进提高学生的机上文字处理能力,笔者认为这有一定的道理。

4.2 考试实施环境能否满足高考的需要

机考对考试实施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高考考生每年有800万~900万之众,而以往的实践证明,即使英语实行一年两次考试,参加每次考试的考生数量也不会有大幅降低,因此,如采用机考,各地的计算机设备配备任务量巨大。笔者最近为进行一项机考试验,联系了我国中东部省份若干教育水平较好的中学,了解到中学计算机配置的情况:很多学校全校仅有一个只有40多个机位的计算机房,而且基本都没有配备用于听说的耳麦。我国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我国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偏远地区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尚需进行深入调研。

美国ACT教育部主任Jon Erickson在2013年宣布ACT将于2015年推出机考形式时说:“我们将实现机考,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保留纸笔考试,为尚不具备机考条件的学校提供服务;美国尚有1/3的学校不具备机考条件。”

4.3 考试机构能否满足对平行试卷质量和数量的要求

当计算机的数量不能满足所有考生参加同一场次考试时,可以采取增加考试场次的方式。目前高考英语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小时,口试时间约需20分钟,考生进出考场和计算机测试约需30分钟。因此,英语科目一个场次的考试时间近3小时,占用半天的时间。为了保密的需要,每个场次的考试需启用一套新的试卷。一次考试需要启用多少套试卷,可根据考生数量和能用于高考计算机的数量来确定,而现有中学中计算机的数量极为有限。因此,如需推行高考英语科目机考,只能采取两种方法,或者大量购置计算机配备到标准化考点,或者命制若干套平行试卷供机考使用。大量购置计算机可能难度不大,但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找到能安置这些计算机的机房或教室实属不易,所以,每次考试都需要启用若干套平行试卷。

高考命题是一项极为敏感、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每套试卷的命制都需要若干专家花费数天时间完成。命题难,命制平行试卷则是难上加难,因为平行试卷的基本要求是考查内容相仿、难度基本相当。在平衡试卷难度方面,英美等国家专业考试机构的通常做法是,将所命制试题在考生中进行试测,得到试题难度后再组配所需难度的试卷。我国某些利害程度较低的考试也在采取类似的做法,以确保试卷难度稳定。而在高考这样的高利害考试中采取这一做法,无疑面临一定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所以,平行试卷的难度掌控只能寄希望于命题专家的主观判断,而以往各学科试卷年度间的难度变化情况表明,这种经验型的做法实在难以命制出难度平行的试卷。

4.4 社会对等值处理的接受情况

当命题人员难以命制出难度平行的多套试卷时,为确保采用不同试卷取得的成绩具有可比性,考后即应对这些成绩进行等值处理,所谓等值处理是指将考生采用不同试卷取得的成绩等值到一个统一的量表上。这是英美等国大规模知名考试的常规做法,美国的托福、GRE、SAT、ACT考试如此,英国的雅思考试也是如此。然而,进行等值处理意味着对考生的原始成绩进行调整,试卷难时需将成绩调高,试卷简单时则需将成绩调低。在对高考成绩分分计较的今天,调整成绩势必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调高成绩尚可理解,调低成绩则可能会招致质疑和责难。高考标准分在推行若干年后的取消就是前车之鉴。

5 结语

机考是考试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比传统的纸笔考试有着若干优势,有助于提高考试的安全性,有利于深化高考英语科目考试内容改革,能够提高评卷工作效率,值得花大力气探索和追求。然而,确定采用机考前,研究人员和实施人员务必从以下4个方面认真考虑机考的可行性:一是考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二是考试实施环境,三是所需平行试卷的质量和数量,四是社会对高考成绩等值处理的认可度。为实现机考,研究人员和实施人员应针对这些问题,做好基础性工作,按照机考要求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加大题库建设力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先在口语和听力考试试验再在全科目考试推进,先在个别省市试点再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广。机考是目标,是方向,但切实实现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出国留学网.大学入学ACT测验朝电脑化改制[EB/OL].(2014-09-04)[2016-06-01].http://www.liuxue86.com/a/1242612.html.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 OL].(2014-09-04)[2016-08-3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9/174543.html.

[3]刘庆思,等.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

[4]WAINER H,DORANS N J,EIGNOR D,et al.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A Primer(2nd ed.)[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0:16.

Consideration of Transforming the NMET into Computer-based Test

LIU Qingsi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NMET)and the trend of its development,the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transforming the NMET into the computer-based form.Then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is conduct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perspectives:the candidates’ability in using computers,the testing environment,the quality and number of the parallel tests that can be supplied,and the stakeholders’view about test equating.

Examination and Admission System Reform;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NMET);Computerbased Testing

G405

A

1005-8427(2016)10-0015-5

(责任编辑:周黎明)

刘庆思,男,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84)

猜你喜欢

机考科目试卷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更新注册会计师考试机考练习网站的公告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雅思机考落地中国大陆半年这些问题你应该心中有数
机考普遍 引发“手写死亡”担忧”
高考“新科目”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