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期刊在理事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2-13李旗纲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事单位理事会科技期刊

■李旗纲

山东工商学院《煤炭经济情报》编辑部,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264005

科技期刊理事会是以专业科技期刊为平台,以期刊所在的行业为依托,组织行业上下游或关联行业的单位[1],以协商自愿、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原则组成的社会团体。理事会成员称为理事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科技期刊还以设置协办单位的形式来缓解办刊经费紧张和稿源不足等问题。目前,虽没有文献对科技期刊的协办单位和理事单位进行准确定义,但无论是协办单位还是理事单位,都是对科技期刊提供经费支持或其他帮助的机构,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许多文献也将两者相提并论[2-3]。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协办单位往往数量较少,少则三五家,多则十来二十几家;而理事单位往往数量较多,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甚至几百家。一个科技期刊的协办单位多了,一般会成立理事会,以实现共同管理、共同发展。

近年来,为适应转企改制的新形势,我国科技期刊纷纷探索实施了理事会经营模式。《烟草科技》理事会成立7年来,共收到理事单位论文1500余篇,占总来稿量的1/3以上[4]。《上海中医药杂志》成立理事会后,十多年来,每年的筹款额达到百万元之巨[5]。《机车车辆工艺》2005年成立了理事会,到2012年底,理事单位已有300多家,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良性循环,完全实现自负盈亏。每期广告客户从2005年的2—3家发展到2012年的30家左右;2012年盈利较2005年翻了4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6]。众多科技期刊的实践证明,理事会经营模式使科技期刊与理事单位实现了品牌效应的双赢、学术水平的双赢、人才培养的双赢、经济效益的双赢[3];理事会已成为科技期刊市场化办刊的坚强后盾和重要的组织保障,理事会经营模式已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新趋势。张静等[7]以《中国天然药物》为例,探讨了科技期刊理事会经营模式;曹娟[4]采用实证分析,阐述了《烟草科技》理事会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与实践、经营效果和经营期许;邓坤烘[1]探讨了理事会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作用及科技期刊理事会发展的难点。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科技期刊在理事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技期刊理事会应完善章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沟通机制、服务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在管理、运营和精细服务上下工夫。

1 当前科技期刊在理事会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理事会规章制度不健全

章程是关于理事会组织和行为的基本规范,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但在目前的科技期刊理事会运营实践中,章程往往成为形式化的文件。笔者收集了一些科技期刊理事会的章程,发现内容基本雷同,条款过于简单、笼统,大部分章程仅对组织机构、理事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了粗略的规定,而对其他许多重要事项未进行详细的规定,也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从而造成章程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地保护理事单位和期刊的权益。此外,大多数科技期刊没有根据自身的客观实际,制定理事会工作制度、理事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理事会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由于缺乏良好的自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出现了期刊放松对理事单位广告的审核和报道真实性的把关,刊登理事单位低水平的稿件;理事会工作人员与理事单位进行“稿”“钱”交易[8];期刊为稳定理事单位,向理事单位的领导支付数额较高的审稿费、专家费[3]等不良现象。上述行为极大地损害了科技期刊的公信力,降低了期刊质量,对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理事单位良莠不齐,构成不合理

一是没有慎重发展理事单位。目前,不少科技期刊发展理事单位,没有对理事单位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筛选,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有的理事单位认为自己给科技期刊提供了办刊经费就忽视稿件的质量,有的理事单位常常介入到期刊社的日常工作之中,个别理事单位甚至提出不利于期刊发展的要求[8];有些缺乏自律和社会责任感的单位利用科技期刊理事单位的名头骗取一定的社会认可、获取不当利益等[3]。二是理事单位的构成不合理。笔者收集了一些科技期刊的理事单位名单,发现某些科技期刊的理事单位竟然全部是企业,没有一所高校或科研院所。这样做,虽能筹集到更多的办刊经费,但不利于征集到高水平的稿件,会影响期刊的质量;也不利于理事会研讨会、讲座、培训等各项学术活动的开展。

1.3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理事会运行机制

目前,不少科技期刊虽然建立了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从而导致理事会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一是沟通机制不顺畅。部分科技期刊由于和理事单位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导致理事单位行为缺位,没有充分发挥职责和作用。一些理事单位既不缴纳会费,也不参加理事会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更谈不上为期刊发展出谋划策、提出改进期刊工作的建议了。二是服务机制不完善。部分科技期刊在收取了理事单位的会费后,并没有按照章程的规定为理事单位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很少组织各种活动,导致理事单位日渐流失,理事会难以为继,并损害了期刊的信誉度和形象。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科技期刊没有制定具体有效的激励措施对理事单位和理事会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导致理事单位对科技期刊的态度具有短期性和不可持续性,也无法充分激发理事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监督机制不完备。目前,科技期刊理事会普遍缺乏一个对理事会和秘书处及各级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部常设机构(如监事会),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及科技期刊的主管和主办单位也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一些科技期刊偏离了自己的宗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理事会成了期刊“敛财”的工具。

2 促进科技期刊理事会规范运作的对策

2.1 完善理事会规章制度

科技期刊理事会的构建和管理需要有完善的制度规范,要确保理事会规范运作,必须做好建章立制工作。

(1)完善章程。章程的价值在于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为此,科技期刊在成立理事会时,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章程条款,除了对理事会的目的、宗旨、组织机构及理事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具体规定外,还要对入会条件、入会程序、理事会监督与评估办法等重要事项进行详细规定,必要时还可以以附件的形式发布具体的实施细则。章程中要特别注明期刊和理事单位是平等、互助、互惠的合作关系,不是甲方和乙方的主次关系,更不是从属关系[9];要着重强调理事单位和期刊应履行诚信和自律义务。另外,理事会换届时,应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变化对章程进行重新修订。

(2)健全管理制度。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科技期刊理事会要依据章程,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一要制定理事会工作制度。对理事会组成、理事会职责与权限、理事会会议制度、理事会工作程序、理事会经费使用等事项进行具体规定,使理事会的工作制度化。二要制定理事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对理事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及相关编辑人员的工作规范、基本职责、注意事项等进行具体规定,使他们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杜绝不合规行为。三要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要在遵守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制定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决算制度、收入管理制度、支出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使理事会各项财务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加强收支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浪费,把资金真正用于办刊和为理事单位提供服务上。

2.2 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

科技期刊只有建立一个层次高、覆盖面广、结构合理的理事会,才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科技期刊发展理事单位,要利用行业优势,在深入分析行业特点、期刊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找准行业与期刊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发展理事单位[2]。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吸收行业内有较强社会责任感、诚信和自律意识强、声誉良好、对理事会的宗旨有强烈的认同、对自己的责任有共识的单位为理事单位。理事单位要多元化,既要吸收行业内创新能力突出、经济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为理事单位,也要吸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理事单位[10]。要建立理事单位退出机制,对长期不缴纳会费、不参加活动的理事单位,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在组建新一届理事会时应不再纳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理事会工作队伍建设,选择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自律意识强、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热爱理事会工作的人员从事理事会工作。理事会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市场化经营意识和能力,深入了解并挖掘理事单位的需求,切实为理事单位服好务,使期刊与理事单位实现互利双赢,进一步增强理事会的凝聚力。

2.3 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期刊理事会只有与市场机制接轨,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完善沟通机制。沟通和协调是理事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理事单位和期刊和睦共事,同心同德,推动理事会的发展。一要建立起日常联系机制。理事会秘书处要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形式,经常与理事单位的理事、联络员或论文作者进行联络和沟通,对理事单位的需求和各方面的信息努力做到多了解、多掌握,不断加强与各理事单位的联系和交流。期刊社其他工作人员也要积极与理事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理事单位的需求,在具体工作中更多地考虑理事单位的需求,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有条件的科技期刊,还可以到理事单位进行调研、走访,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二要通过召开会议、组织活动的机会,或以理事会简报的形式,向理事单位通报办刊情况、理事会经费使用情况、理事会工作动态等,广泛听取理事单位对期刊和理事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要协调好期刊与理事单位的关系,处理好期刊与理事单位之间的各项事宜,积极争取各理事单位的支持,努力化解矛盾[1]。如对理事单位达不到发表要求的稿件,要向作者及理事单位相关人员耐心解释退稿原因,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完善服务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理事会只有认真踏实地做好服务工作,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断提高理事会的价值及吸引力。为此,理事会要树立精细服务的理念,把工作进行细致划分,责任到人[7]。目前,为理事单位服务,部分科技期刊还局限于优先刊发理事单位符合发表要求的来稿、为理事单位免费刊登广告、开辟理事单位专栏、为理事单位出版增刊或论文集、为理事单位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召开理事会年会和研讨会等方面。要在坚持办刊宗旨的前提下,巩固现有服务项目,并努力提供更广、更精、更好的多元化服务。一是与理事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对理事单位的研发服务,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笔者所在的《煤炭经济情报》杂志,“十二五”期间分别与8个企业理事单位就该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合作攻关,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成果已在相关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是努力加强各理事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促成理事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理事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充分利用理事会的会员资源和期刊的影响力,多举办一些高水平的讲座和培训,提高理事单位的人员素质。《煤炭经济情报》在“十二五”期间,为理事单位举办了12期企业管理高层研修班。由于组织得当,每次研修活动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理事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四是根据理事单位的构成,分门别类地举办较为个性化、多样化的活动,满足不同理事单位的需求。五是加强期刊网站建设,将期刊的各项功能网络化,并链接理事单位的网站,为理事单位搭建了解政策信息、开阔视野、对外交流、寻求商机的平台,有效延伸理事会服务。《中国煤炭》自身开发的“中国煤炭网”,在该网站上不仅有杂志相关内容还上传了很多关于煤炭市场、煤炭价格、煤炭经济运行等信息,为理事单位提供了很多增值服务,极大地增强了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11]。科技期刊应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如对理事单位的来稿,可以优先处理,但仍要严格执行“三审五定”出版审稿程序,在保证文章质量的前提下帮助理事单位在要求的时间内发表文章。要保持编辑的独立性,不能以牺牲期刊的质量来换取与理事单位的合作关系。

(3)完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既有利于调动理事单位和理事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防止一些不正当和不规范的行为。科技期刊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团结、激励作用,使科技期刊理事会平稳、顺畅地运营,理事单位和理事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明显增强[12]。科技期刊应多采用服务激励,通过真诚地为理事单位服务来调动理事单位的积极性。此外,建议科技期刊从收取的理事会会费中拿出一部分设立奖励基金,用于对理事单位和理事会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如每年可开展一次“理事单位优秀学术论文”“优秀理事”“优秀联络员”评选活动。每一届理事会换届前,可根据理事单位为理事会做出的贡献、出席理事会活动的次数和人数、每年“优秀学术论文”“优秀理事”“优秀联络员”获奖者的人数与等级等情况,开展“优秀理事单位”评选活动,以充分调动理事单位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参与理事会工作的积极性。开展评选活动应适当加大三等奖的比例,尽量扩大覆盖面;应及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奖金。对理事会工作人员,也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激励。除进行物质激励外,还可采用荣誉激励、工作激励、培训激励、成长激励、环境激励[13-14]等多种方式。

(4)完善监督机制。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保护理事单位和期刊的权益,保证科技期刊理事会规范运作,提升科技期刊的公信力。建议科技期刊借鉴企业模式,在成立理事会(或换届)时同时成立监事会,对理事会的管理和服务进行全面的监督。为确保监事会真正发挥作用,防止出现职能虚化现象,科技期刊要对监事会的组成、职责及监事的产生、任职资格和任期等作出具体规定,从理事单位中推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组成监事会。监事会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事会经营的真实资料,有效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要对理事会的业务、财务状况定期进行检查,对理事会的重大活动及其实施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法规或理事会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对理事会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此外,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及科技期刊的主管和主办单位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15],主管单位的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科技期刊理事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3 结语

虽然理事会经营模式是科技期刊经营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目前有关科技期刊理事会的立法工作仍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随着当前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的不断深入,建议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根据我国科技期刊理事会的发展实际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对科技期刊理事会的具体行为作出明确规范。科技期刊理事会也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在管理、运营和精细服务上下工夫。只有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做好了,科技期刊理事会才能规范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1] 邓坤烘.理事会: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平台——以《科技创业月刊》理事会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 (3):412-415.

[2] 朱拴成,张扬.科技期刊宜发展协办单位[J].编辑学报,2012,24 (1):89-91.

[3] 柯文辉,张梅,张磊,等.科技期刊应规范发展协办单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3):407-409.

[4] 曹娟.《烟草科技》理事会的经营实践[J].编辑学报,2013,25(1):51-54.

[5] 吴寿林,张文才,倪雅芬.市场化条件下我国科技期刊办刊经费的筹措[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 (4):551-553.

[6] 于慧娟.铁路科技期刊理事会经营模式的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3,23 (5):22-23.

[7] 张静,程启厚,王明华,等.科技期刊理事会经营模式探析——以《中国天然药物》为例[J].编辑学报,2012,24 (1):92-94.

[8] 方秀菊.科技期刊协作办刊利弊谈[J].编辑学报,2007,19 (1):67-69.

[9] 骆欢欢,李海霞.谈谈中医学期刊的理事会经营模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 (16):151-152.

[10] 李凤琴.学术期刊协作办刊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472-474.

[11] 康淑云.我国煤炭科技期刊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29-733.

[12] 袁泽轶,江波,李晓光.科技期刊转企改制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66-1069.

[13] 王平.利用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J].编辑学报,2007,19(5):361-363.

[14] 王玮.小规模学术期刊编辑部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4):542-546.

[15] 李旗纲.关于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理事会作用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2,24(3):263-265.

猜你喜欢

理事单位理事会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理事单位
理事单位
理事单位名单
本刊理事会理事
理事单位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职业》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