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学

2016-02-13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6年24期

吴艳飞,张雪艳,李元,等

园艺学

轮作对黄瓜连作土壤环境和产量的影响

吴艳飞,张雪艳,李元,等

为了评价轮作对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盆栽方式,设置休闲、轮作、间作等处理,以生产中常用的夏季休闲的连作为对照,研究各处理对连作8年黄瓜的温室土壤生物修复效果及对后茬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温室休闲期种植大蒜和菠菜及白菜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分积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抑制镰刀菌的增殖;叶菜—黄瓜—番茄轮作较对照收益提高了26.3%,大蒜—黄瓜—黄瓜轮作较对照提高了11.6%,黄瓜间作大蒜年收益与对照相近。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填闲和轮作可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组成,利于修复连作障碍的土壤。

黄瓜;轮作;土壤微生物;土壤肥力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8, 35(3): 357-362

入选年份:2013

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

周玉霞,程栎菁,张美鑫,等

摘要:目的:为了对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我国 15个省(市)梨产区采集腐烂病样品并观察其田间危害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8份梨腐烂病菌分离株,从中选取 72份进行单孢纯化,共获得79份梨腐烂病菌纯化分离株;观察在PDA、25℃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落形态以及产孢体形态,并对其在梨枝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徒手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态;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梨腐烂病菌在‘翠冠’梨离体枝条上的致病力。对部分菌株rDNA-ITS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用MEGA 4.1和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梨腐烂病菌各分离株在PDA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菌落类型,不同梨腐烂病菌分离株在PDA上产生多种类型的产孢体,不同梨腐烂病菌菌株在离体梨树枝条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我国梨腐烂病菌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9.98%~100%,与苹果腐烂病菌分别聚在同一亚组的两个分支。结论: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存在不同的菌落类型,其rDNA-ITS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均为V.mali var.pyri。

关键词:梨腐烂病;苹果腐烂病;rDNA-ITS;致病力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13, 30(1): 140-146

入选年份:2013

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意见

陈学森,韩明玉,苏桂林,等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苹果产业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全面概述了欧美等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的共同特点,即大群体、大区试、大品种、大苗木、大行距、大密度、大角度、大授粉、大规模、集约化、区域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技术简化、安全化、组织化、一体化、多样化、高投入、高有机、高光效、高产量、高优率、高效益、矮化性、一致性及早果性,代表了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苹果产业30 a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意见:1)重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2)重视野生资源利用,创制苹果特色品种;3)探讨品质形成机理,有效调控苹果品质;4)规范肥水病虫管控,确保苹果质量提升;5)构建中国栽培模式,实施苹果双万工程。

关键词:苹果产业;发展趋势;世界;中国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10, 27(4): 598-604

入选年份:2014

枣裂果机制研究

杜巍,李新岗,王长柱,等

摘要:采用浸水模拟降雨、石蜡制片和显微测量技术,以极易裂、中抗和极抗裂品种为材料,测量枣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细胞大小及其变化,探讨成熟期枣裂果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表皮厚度差异极显著,且极抗裂品种表皮最厚,极易裂品种最薄,中抗品种居中,表皮越厚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梗洼下空腔与枣果比率差异极显著,极抗裂品种比率最小(0.24%~0.26%),极易裂品种最大(0.62%),梗洼下空腔越小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果肉空腔大小差异极显著,极抗裂品种最小(3380.82~3879.12 μm2),极易裂品种最大(9300.49~10809.86 μm2),果肉空腔越小越抗裂。果肉细胞大小没有显著差异,但果肉细胞的吸水速显著不同,极易裂品种果肉细胞吸收最快,极抗裂品种最慢,中抗品种居中,果肉细胞吸水越慢越抗裂。这些研究表明枣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细胞的吸水速度共同决定了枣的裂果程度。

关键词:枣;裂果;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果肉细胞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12, 29(3): 374-381

入选年份:2014

基于SSR标记的清凉峰地区三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研究

孙萍,宗宇,刘晶,等

摘要:目的:评价清凉峰地区三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其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对SSR引物,对清凉峰地区的 36份三叶海棠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从中随机抽取6,9,12,15,18,27,34株大小不同的样本,组成7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特征比较。结果:1)10对引物在36份样品中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Na)平均值为7.1(5.0~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 3.954(1.527~5.786),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 0.781(0.194~1.00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99(0.345~0.827),香农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1.458(0.662~1.918);2)采用UPGMA法构建的系统树中,很明显地将36份供试样品划分为两组,与用贝叶斯聚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对三叶海棠所有样品进行的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果;3)群体样本量≥15株时,样本量就不会对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一致度及群体内等位基因数目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清凉峰地区三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群体明显分化为2个基因源,三叶海棠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和种质收集保存中的适宜样本量为≥15株,研究供试样品可以反映清凉峰地区三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三叶海棠;SSR;遗传多样性;适宜样本量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13, 30(1): 8-15

入选年份:2014

赣南脐橙园土壤有效镁含量状况研究

刁莉华,彭良志,淳长品,等

摘要:目的:为了解赣南脐橙园土壤有效镁含量状况,方法:对赣南16县446个抽样脐橙园的土壤背景样和土壤农化样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与土壤背景样相比,农化样pH值下降,土壤酸化明显;各县的土壤背景样和农化样有机质平均含量都未达到适宜值,但各县农化样有机质含量均高于背景样;全部背景样和全部农化样的有效镁含量平均值仅分别为 35.19 mg·g-1和 46.81 mg·g-1,背景样和农化样有效镁缺乏的果园比例分别达到了89.52%和87.65%,只有6.11%背景样和5.29%农化样有效镁含量达到适量水平;土壤农化样有效镁含量最高的是赣南3个脐橙大县之一的信丰,但也仅为65.30 mg·g-1,而另2个脐橙大县安远和寻乌的土壤农化样有效镁含量仅分别为 33.51 mg·g-1和31.35 mg·g-1,这两县缺镁果园比例也分别高达99.09%和94.07%。土壤pH值和有机质均与有效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赣南脐橙园背景土壤和农化土壤酸性强、有效镁含量严重缺乏,需增施石灰和碱性镁肥。

关键词:脐橙园;赣南;有效镁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13, 30(2): 241-247

入选年份:2014

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析

耿广东,张素勤,程智慧

摘要:利用生物测定和GC-M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各组分的化感作用及其优势组分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辣椒根系分泌物各组分对莴苣的化感作用不同,以乙醚洗脱组分的化感作用最强;对乙醚洗脱组分进行再分离,最后得出 80%乙醚+20%乙酸乙酯洗脱组分的化感作用最强;对 80%乙醚+20%乙酸乙酯洗脱组分进行 GC-MS分析鉴定,确定辣椒根系分泌的主要化感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环己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二苯胺、4,4''-叔丁基二苯酚、苯萘胺、邻苯二甲酸,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最高。

关键词:辣椒;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化感物质;莴苣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9, 36(6): 873-878

入选年份:2014

瓜叶菊花青素合成关键结构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胡可,孟丽,韩科厅,等

摘要:通过RT-PCR的方法分离了花青素合成途径上的关键结构基因片段:CHS、CHI、F3H、F3'H和DFR。在白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和蓝色系瓜叶菊舌状花中,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CHS、CHI、F3H、F3'H、DFR、1:3'5'H、3MaT这7个结构基因在花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白色花中不存在CHS的表达;在红色花中检测到F3'H基因的高丰度表达,但没有检测到F3'5'H的转录本;在监色花中没有F3'H表达的信号,但在花序开放的第Ⅰ阶段有较强的F3'5'H的表达信号;而在紫色花中可同时检测到F3'H和F3'5'H的转录本。此外,瓜叶菊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在花序开放初期高丰度表达,随后逐渐降低,在第Ⅳ阶段表达量再次升高,而在花序开放未期表达量极低或没有表达信号。

关键词:瓜叶菊;花色;花青素;基因分离;基因表达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9, 36(7): 1013-1022

入选年份:2014

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张春雨,李亚东,陈学森,等

摘要: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早、中、晚熟高丛越橘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高从越橘挥发性物质以醇类、酯类、萜类物质为主。共检测出 67种挥发性成分,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其中都克检测出16种,蓝乐17种,蓝丰27种,泽西13种,埃利奥特26种,达柔25种。都克特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大马酮、2-甲基丁酸乙酯、D-柠檬烯和2-丁酮。蓝乐特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丁酯。蓝丰特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E)-3-己烯酯、β-芳樟醇、丁酸乙酯、乙酸己酯、(E)-2-己烯醛和(Z)-3-己烯-1-醇。泽西特征香气成分为紫罗兰酮、2-甲基丁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埃利奥特特征香气成分为乙酸己酯、β-芳樟醇、D-柠檬烯和己醛。达柔特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乙酸己酯、D-柠檬烯和β-芳樟醇。这些特征香气物质相瓦作用构成了高丛越橘品种特有的风味。

关键词:高丛越橘;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9, 36(2): 187-194

入选年份:2014

梨贝壳杉烯氧化酶基因PpKO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节法,田义轲,王彩虹,等

摘要:以黄金梨(Pyrus pyrifoliaNakai)茎尖为试材,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梨茎尖中克隆到赤霉素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内根-贝壳杉烯氧化酶(KO)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命名为PprO,GenBank登录号为:HM003112,其长度为 1752 bp。PpKO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1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59.007 kD,等电点为7.19。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PpKO与已报道的其它植物的 KO氨基酸序列具有 59.4%~95.9%相似性:氨基睃聚类分析表明,梨和苹果首先聚类,其次是草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pKO含有细胞色素P450核心功能域FXXGXRXCXG和氨基端的跨膜结构域。

关键词:梨;贝壳杉烯氧化酶基因(PpKO);生物信息学分析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0, 37(10): 1575-1582

入选年份:2014

枣果实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鲁周民,刘坤,闫忠心,等

摘要:功能成分是构成枣果实医疗保健作用、影响其果实及加工制品营养品质的重要因素,系统研究枣果功能成分对于深入了解枣果功能特性、进行功能食品开发及提高加工制品保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围绕枣果中黄酮类、五环三萜类、多糖、环磷酸腺苷等主要功能成分及其医疗保健作用,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其保健食品发展思路,旨在为枣果有效利用及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枣;营养成分;功能成分;保健作用;进展;评述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0, 37(12): 2017-2024

入选年份:2014

澳洲坚果不同品种耐寒特性的研究

岳海,李国华,李国伟,等

摘要:以3个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Marden & Betche)品种(H2、HAES900和OC)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自然低温胁迫对其叶片形态,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低温处理下,HAES900品种叶片产生较多水渍状斑,叶脉处水渍状斑连在一起,最终导致叶片及植株死亡;OC品种叶片水渍状斑较少,H2品种只在叶片表皮出现一些褐斑,基本没有寒害症状。自然低温下,H2和OC品种叶片MDA积累增多,相对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其中叶绿素A下降程度较大,但随着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升高及 SOD酶活性的增强,MDA积累升高变缓且有下降趋势;胁迫解除后,各指标趋向于处理前水平。而 HAES900品种在低温处理3 d后,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SOD酶活性降低,随着胁迫的进一步加重(6~9 d),MDA积累量增大,产生不可逆的生理变化,即使解除胁迫后各指标变化趋势不变。

关键词:澳洲坚果;叶绿素;超氧化歧化酶;可溶性蛋白;抗寒性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0, 37(1): 31-38

入选年份:2014

柑橘SCoT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韩国辉,向素琼,汪卫星,等

摘要: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柑橘SCoT-PCR反应的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于柑橘的SCoT标记分析体系。20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Mg2+1.5 mmoL·L-1,dNTPs 0.35 mmol·L-1,引物0.625 μmol·L-1,TaqDNA聚合酶0.25 U,模板DNA 10 ng。最适退火温度为49℃。利用该体系对Wan2橘橙×Li2甜橙的杂交后代及沙田柚四倍体进行分析,扩增条带清晰,扩增产物在150~2100 bp之间。7个引物在Wan2橘橙、Li2甜橙及其18株杂交后代中共扩增出74条带,多态性条带48条,多态性比率为64.9%,在相似系数0.85处,18株杂交后代可聚为5类,表明其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个引物在4株沙田柚四倍体及其二倍体亲本中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6条,多态性比率为54.8%,聚类分析显示5株沙田柚遗传相似系数在0.785~0.880,在相似性系数0.825处可分为3类,3株同源四倍体分别聚在不同的位置,四倍体材料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柑橘SCoT体系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为柑橘遗传育种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柑橘;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遗传分析;多倍体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1, 38(7): 1243-1250

入选年份:2014

草莓叶面施硒对其重金属镉和铅积累的影响

张海英,韩涛,田磊,等

摘要:以“北农3号”草莓为试材,以清水喷施为对照,用0.5、1.0、2.5、5.0、10.0 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进行硒、镉和铅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监测,研究叶面施硒后重金属镉和铅在草莓机体内的积累情况和草莓生理代谢机制的变化,探明硒对镉和铅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草莓在展叶期和盛花期对硒的吸收能力最强,且施用2.5~5.0 mg·L-1适宜浓度硒后,硒可通过清除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重金属离子的含量,有效抑制草莓叶片和果实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证明叶面施硒不仅是草莓补硒的较好手段,而且适宜浓度的硒可减少草莓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

关键词:草莓;硒;富集;叶片;果实;重金属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1, 38(3): 409-416

入选年份:2014

苹果砧木生长及吸收利用硝态氮和铵态氮特性比较

王海宁,葛顺峰,姜远茂,等

摘要:以一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Rehd.)、八棱海棠(M. micromalusMakino)、楸子[M. 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 baccataBorkh.)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H4NO3和NH415NO3分别标记的方法,研究5种砧木的生长特性及其对 NH4NO3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幼苗生物量顺序为楸子>平邑甜茶>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东北山荆子;根系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均以楸子最大,东北山荆子最小。5种砧木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利用率顺序为楸子>新疆野苹果>平邑甜茶>八棱海棠>东北山荆子,5种砧木对硝态氮的利用率均高于铵态氮利用率,并且硝态氮利用率与根尖数呈显著正相关。5种砧木植株各器官从硝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Ndff)均高于从铵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标记硝态氮时,楸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平邑甜茶最低;标记铵态氮时,东北山荆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新疆野苹果叶、楸子茎、平邑甜茶根最低。标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器官中的分配均为叶〉根〉茎。

关键词:苹果;砧木;吸收;分配;利用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2, 39(2): 343-348

入选年份:2014

多倍体无籽罗汉果及其亲本遗传背景的ISSR分析

韦荣昌,李虹,蒋建刚,等

摘要:应用 ISSR分子标记探讨多倍体无籽罗汉果及其亲本材料的遗传背景。结果发现,多倍体无籽罗汉果及其亲本的相似性系数为 0.6399~0.8566,F1代与四倍体母本之间的平均相似性系数高于其与二倍体父本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说明子代从母本继承的遗传物质更多,遗传上倾向母本。且F1代与亲本之间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大于或小于亲本之间,随亲本的组合和相应的 F1代而定;结合聚类图和双变量主坐标分析,可知:基本上子代和母本排列并聚在一起,而且父本、母本、子代彼此之间距离相对较近地聚在一起;因此还是体现了子似亲的遗传现象。

关键词:罗汉果;多倍体;遗传背景;ISSR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2, 39(2): 387-394

入选年份:2014

MeJA与低温预贮对枇杷冷害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金鹏,吕慕雯,孙萃萃,等

摘要:研究了低温预贮(10℃ 6 d)结合茉莉酸甲酯(MeJA 10 μmol·L-1)处理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冷害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发现低温预贮与MeJA结合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冷藏枇杷的冷害指数,抑制果实硬度的上升和出汁率的下降;此外,显著减少枇杷果实中丙二醛(MDA)的积累并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升高,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OD)较高的活性,并降低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结果表明,低温预贮与MeJA结合处理可以维持枇杷果实活性氧代谢平衡,延缓膜脂过氧化进程,从而减轻枇杷在冷藏过程中的冷害症状,延长果实贮藏寿命。

关键词:枇杷;果实;低温预贮;茉莉酸甲酯;活性氧;冷害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2, 39(3): 461-468

入选年份:2014

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研究

王建科,方小雪,李雪红,等

摘要:以2个嫩果皮颜色不同的黄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目测分类、色彩色差仪测定果皮色L值和C值,并利用P1、P2、F1、B1、B2和F2等6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黄瓜嫩果皮颜色性状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0模型);L值和C值F2代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3.61%和80.86%,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都较低,在育种时对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关键词:黄瓜;嫩果色;色彩色差仪;遗传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3, 40(3): 479-486

入选年份:2014

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

弓德强,谷会,张鲁斌,等

摘要:以‘台农1号’杧果(Mangifera indicaL.‘Tainong 1’)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 μmol·L-1MeJA 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同时,采前MeJA处理可以提高杧果果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GLU)等防御酶的活性,提高贮藏早期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抑制贮藏后期H2O2和MDA含量的积累。这些结果表明,采前MeJA处理提高杧果抗病性和保持果实品质与激活杧果的防御系统及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

关键词:杧果;茉莉酸甲酯(MeJA);采后;品质;防御酶;炭疽病;抗病性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3, 40(1): 49-57

入选年份:2014

黄瓜果皮光泽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研究

董邵云,苗晗,张圣平,等

摘要: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果皮有光泽自交系‘1101’(P1)为母本,以3个无光泽自交系‘1116’(P2)、‘9930’(P3)、‘1107’(P4)为父本,分别构建 6世代遗传群体,对黄瓜果皮光泽性状进行遗传规律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果皮有光泽性状由显性单基因G控制,有光泽对无光泽为显性。利用‘1101’ב1116’的F2群体,结合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筛选得到了30对与黄瓜果皮有光泽基因G相关的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到黄瓜第5染色体上,侧翼标记为CS28和SSR15818,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和6.4 cm。两侧翼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为454 kb,在该区域中共预测了177个候选基因。

关键词:黄瓜;果皮光泽;遗传分析;SSR;基因定位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3, 40(2): 247-254

入选年份:2014

基于SSR标记的四川野生中国樱桃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分析

陈娇,王小蓉,汤浩茹,等

摘要: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野生中国樱桃5个居群共133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7.8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112~0.668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1984~1.3786。基于分子方差分析(AMOVA),92.53%的变异来自居群内,7.47%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遗传距离(GD<0.7854)、遗传分化指数(Fst= 0.0844)以及较强的基因流(Nm=2.7125)均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居群内存在显著近交现象(Fis= 0.3986),且居群在大多数位点上偏离 Hardy-Weinberg平衡。基于上述结果,分析讨论了居群较高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较低遗传分化形成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野生中国樱桃的保护利用策略。

关键词:野生中国樱桃;SSR;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3, 40(2): 333-340

入选年份:2014

地涌金莲新品种‘佛喜金莲’

万友名,李正红,马宏,等

摘要:‘佛喜金莲’是从地涌金莲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多年生大型草本,具叶鞘联合形成的假茎;株形伸展,株高(67.3±4.6)cm;叶片卵圆形,叶形指数 1.49~1.62,叶片羽状侧脉凸出明显,背面中脉基部红色,至顶端约1/2处减淡为绿色;苞片卵状三角形,腹面自顶端至基部约7/10为橙红色,基部约3/10为黄橙色,背面橙红色;观赏性好。

关键词:地涌金莲;品种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3, 40(4): 811-812

入选年份:2014

兰花新品种‘霞光’

王玉英,李枝林

摘要:‘霞光’是由母本西藏虎头兰‘黄素花’(Cymbidium tracyanumL. Castle)和父本大雪兰(Cymbidium mastersii)杂交选育而成的兰花新品种。四季常绿,叶带状,14~20枚;花葶高52~55 cm,着花6~12朵,花朵自然水平展开9.6~13.2 cm,有香味。萼片和花瓣均为金黄至卵黄色,切花瓣稍宽(1.4 ± 0.2)cm,唇瓣左右裂片之间有两行金黄色毛,合蕊柱背和腹面为红色。花期40~60 d,瓶插期20~45 d。适宜在亚热带或气候相近的温暖地区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兰花;品种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3, 40(5): 1013-1014

入选年份:2014

黄瓜果实弯曲相关基因Cs14-3-3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徐圆,秦智伟,周秀艳

摘要: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果实易发生弯曲的品种‘长春密刺’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从果皮中分离并克隆了14-3-3蛋白基因,并将此基因命名为Cs14-3-3。Cs14-3-3基因cDNA全长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分子量29589.287 D,等电点为4.58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此基因含有14-3-3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域,与其他物种14-3-3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75%以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85%以上,属于14-3-3蛋白基因家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顺直果实和弯曲果实腹部及脊部在果实开花的2、4、6、8、10、12 d的基因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果实发育各个时期,Cs14-3-3的表达量均为在弯曲果实腹部>顺直果实>弯曲果实脊部的表达量;在各个部位,Cs14-3-3在果实开花2 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开花后其他时期。试验结果表明,Cs14-3-3基因为黄瓜果实弯曲相关基因,在黄瓜果实开花早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黄瓜;果实弯曲;Cs14-3-3基因;表达分析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3, 40(5): 896-904

入选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