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谈德育教学改革

2016-02-12潘红霞

质量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德育课技工德育

潘红霞

仪征技师学院,江苏 仪征 211400

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谈德育教学改革

潘红霞

仪征技师学院,江苏 仪征 211400

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各技工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和职业精神。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是德育课程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职业精神;德育教学改革

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各技工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和职业精神,而职业精神的培养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但从目前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来看,德育课程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德育教学改革,更好的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水平。

1 德育课教学对技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的面临的现实问题

因为技工院校学生的成绩基础较薄弱,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量上,还是深度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弱,易受外界不良因素诱惑,沾染一些恶习,爱慕虚荣,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加之他们文凭不高,起点低,面对承重的就业压力,感到无所适从,多数学生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眼高手低,不能从小处着手,缺乏踏实肯干的精神。也有少部分学生全盘否定自己,极其自卑,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分析

从目前教学实际安排来看,教学课程的地位非常尴尬,属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学科,有些学校甚至认定为副科,说起德育课程多么多么重要,实际操作时,有时就为了填充课时,可多可少,没有得到大家应有重视;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老师一人唱“独角戏”,枯燥的讲解,一味地说教,学生的思想却在“神游”,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主要根源在于:一是当前我们所使用的德育课教材属统编教材,知识体系相对滞后,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缺乏针对性,这是技工院校德育课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的主因。二是教学手段和方法过于呆板,主要采取“填鸭式”教学,一味地灌输,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是否乐意, 教师只是“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老师累,学生更累。三是技工院校德育课教学带有明显的应试倾向,仅让学生掌握“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引导和教会学生“为什么”及“怎么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掌握基础知识,而且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也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弱化。

2 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德育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一)从德育教学内容上彰显对和强化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教育

德育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基本内容:《就业指导》、《道德与法律》、《哲学基础知识》及《经济政治与社会》。在德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追寻的方向是让德育课程成为学生乐学的课程,让德育课堂成为学生参与的舞台,让德育课教师成为学生特别想亲近的良师益友,如在《就业指导》的礼仪、面试内容的教学中采取让学生表演的方法、《道德与法律》中的举案说法、《哲学基础知识》中的讲故事、作演讲、写感悟,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也可通过学生采集、发布市场供求变动信息、重大国际国内时事等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所有任课教师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编写一些校本教材,这样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学校开发了一些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校本教材,如我校主编的《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系列读本》,由于其独有的符合技工院校学生实际而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还可以让教材内容变为学生演练的题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

(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改变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以课堂问题设定、学生自学、引入案例,分组讨论、举行辩论会等形式,进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我们学生可以自主地参与整个学习和研讨过程。这就对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强化实践性教学手段和环节。实践性的教学手段灵活,方式多样,我们,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给我们学生列出相应选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出问卷,搞一些社会小调查,完成相应得调查总结和报告;可以成立兴趣小组,通过举办研讨会、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讲座等方式作为理论课教学有益补充;也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条件,与相关部门、企业合作,尝试建立校外德育课改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参观、访问及实践等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完善教学手段,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向多元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已进入了数字化网络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德育课教学手段应紧跟时代潮流,应将传统的书本变为由声像和图文构成的动态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技工院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强化职业精神的渗透,让我们的走出校门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1]蒋制心 ,张嘉馥.德育概念运用上的混乱应该结束[J].兰州学刊,1980(03).

[2]任彦申.重视德育 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1(02).

猜你喜欢

德育课技工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从技工到英雄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