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课堂 无痕德育
——“与法同‘行’”教学课例及点评

2016-02-11方含喜德清县钟管中心学校浙江德清31322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交规交通法规交通规则

方含喜(德清县钟管中心学校,浙江德清 313220)

生活课堂 无痕德育
——“与法同‘行’”教学课例及点评

方含喜(德清县钟管中心学校,浙江德清 313220)

一、教学设计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敬畏、遵守交通法规的观念。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交通规则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交通法规的内容,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重点:知道违反交规的行为及其严重后果;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养成自觉学习和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在师画的圆中板书:“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触动学生的心灵,抓住学生眼球,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强化懂交规、守交规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学习交规的必要性”这一知识点。通过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习交通安全标志,达到学习交规、平安出行的教学目的。)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命名。

(2)老师给出一幅图片,学生以法说案进行抢答。

(3)评价方法:抢答对法规条文计5分,理由分析到位计5分,若抢答错误则扣10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的引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产生思维碰撞,促进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层层推进,明确违反交规的原因和严重后果,强化学生要敬畏交通法规的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体会交规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从自己做起。)

三、课例点评(浙江省德清县钟管中心学校 王卫华)

(一)创新设计,灵动生成——活动有效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价值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心动到行动,促进学生发展。导入环节,教师独具匠心,采取师生同台画圆的方式,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生成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认识。再如“透视镜”环节,采取分组抢答竞赛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高潮迭起,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了交通法规知识。教师创新设计,搭建活动平台,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动态生成遵守交通法规意识。

(二)板块推进,问题导引——思维有深度

思维能力培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本课按照“望远镜:望周围”—“透视镜:查病因”—“反光镜:照自己”三个板块组织教学,从远及近,从他人到自己,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每一环节又以问题任务为驱动,采取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是培养思维的载体,提高思维深度的关键是引领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师生通过思维碰撞,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思考,思想品德学习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三)感悟生活,德育无痕——立意有高度

法律课堂是严谨的,而生活是鲜活的。如何把严谨的法律知识融于鲜活生活之中,采用案例教学是最佳选择,唯有如此,法律教育才能“死”去“活”来。课堂中创设的“认识交通标志”“敬畏交通法规”和“践行交通规则”三个生活情境,每一情境都注重引导学生真心体验和感悟。如“认识交通标志”情境体验,学生感悟到:出行要文明,规则记心中。“敬畏交通法规”情境,使学生感悟到:交规不违反,违反法不容。“践行交通规则”情境,学生对“文明你我行,平安树新风”形成共识:对交通法规,我们要学习、敬畏和践行。课堂通过生活情境创设,融法于案,让学生充分感悟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有效提升,课的立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猜你喜欢

交规交通法规交通规则
交通规则
模范遵守交通法规坚持安全文明行车
不扣分、不罚款:古人处理违反“交规”那点事
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小学生
日本为无人驾驶车设计交规
太空也需要“交通规则”
古代也有交规,唐人超速要“打屁股”!
交通规则要遵守
高速公路为何要限低速
遵守交通规则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