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编辑应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2016-02-11易孟林

中国法治文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讲话文艺

文/易孟林

文艺编辑应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文/易孟林

最近,我有幸参加两次文艺业务培训,主题都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探索、研究文艺工作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责任和担当。第一次是中国作协按照中宣部要求的以系统为单位进行培训的公安系统作家培训班,那次的重点主要是要求公安题材作家如何在文艺创作中融会贯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第二次是参加全国出版单位文艺编辑培训班,重点研究文艺编辑如何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作为一名有着31年编龄的文艺编辑工作者,经历两次学习受益匪浅,感慨之言油然而生。

一、文艺编辑应该也能够在催生优秀作品的诞生过程中有所作为

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和分析了当前文艺领域面临的五个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那就是文艺要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精品,要有中国精神,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个讲话可以说是毛主席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对照习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要求,我们文艺编辑能做些什么呢?我还是结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来说吧。

我是1985年从中文系分配到群众出版社文艺编辑室的,头一年就是给领导、同事打开水,当校对,看一看领导分配的稿件。什么叫文学策划,什么叫组稿,什么也不知道。第二年去云南支教。第三年回京后,仍然在文艺编辑室当助理编辑。这时候,我开始琢磨该干点什么,不能老是打开水、当校对呀。当时的心境,跟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想干点事,可又不知道怎么干大致差不多,困惑、彷徨。后来,领导叫我到山西去组稿。我就去了太原,认识了张平。张平给了我一部稿子,我带回北京后,因处理手头其他急事,一直到第三天晚上才开始看。这一看不要紧,感动得流了好几次眼泪。我是中文系毕业的,大学四年主要是读中外文学名著,可到出版社后,看的来稿没有一部打动过我。有时候静下心来一想,竟会全身一哆嗦,怎么自己编过的这些书,都是一些与当下现实生活无关痛痒的书?文艺编辑工作就是为了编这些无病呻吟、古怪猎奇,甚至庸俗无聊的东西吗?一想到这些,有时竟会产生一种绝望的感觉。可是,眼前手上的这部稿子完全不同,它让我的灵魂震撼了。当时是边看边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出版了。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非常坎坷,社会矛盾非常激烈尖锐,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我甚至在心底里下了决心,如果出版不了,我就不干文学编辑这行了。因为我认定这是一部正能量、主旋律的作品,如果这样感人的作品都出版不了,干这个职业还有什么意义呢?必须推出它!于是我开始想办法怎么推出它。首先是改书名。将《刘郁瑞办案记》改为《法撼汾西》,再拟好封底推荐语:“没有人读后不流泪,没有人读后不振奋,人生的沉浮,命运的思考,尽在这真实的白纸黑字里。”最后开始写责编意见,肯定这部作品客观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领导干部关注老百姓生存状态,塑造了县委书记刘郁瑞一心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干部形象;从正面积极肯定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二三审终于批准通过。这是我第一次自己组稿,强力推出的作品。书稿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十分尖锐,如不做正面引导,或编辑自己就心存顾忌,作品就不一定能这么顺利出版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法撼汾西》的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如果没有一份文艺编辑的责任担当,没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没有一种巨大的编辑出版激情,而只是按照《刘郁瑞办案记》这个书名出版了事,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社会轰动效应的。真的,一个初出道的文学编辑,仅仅因为作品感动了他,就愿意以牺牲职业为代价来催生它的面世,只有受良心和使命的感召才有可能。

《法撼汾西》出版后,既坚定了作家张平后来所走的创作道路,也坚定了作为文学编辑的我后来的编辑出版道路。因为张平以前主要是以自己家庭成员的生活命运为素材创作“苦情系列”作品,而《法撼汾西》是他第一部直面当时的改革开放社会大背景,以老百姓的命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这条道能否走得通,不知道;读者是否认可,不知道。当时张平已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苦情系列”已有不少读者;而《法撼汾西》只是张平深入生活采访后心灵受到震撼后的奋笔疾书之作。有无必要和能不能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真的不知道。可从《法撼汾西》得到的第一个反馈中,我意识到走这条路是对的。这第一个反馈就是我社校对同志的极度惊讶和赞誉,说太感人了,这么尖锐的书,你也敢出。向全国发行后,果然好评如潮,各地报刊纷纷转载,电影、电视开始买改编权,出版社则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了双丰收。《法撼汾西》对党和法律的关系作了极为深刻的思考,至今仍是各大学法学院的教辅必读书,也是研究文学与法律的专家学者的参考必备书。后来,张平一部接一部创作的,也都是我直接担任责任编辑推出的《天网》《孤儿泪》《十面埋伏》《抉择》《国家干部》,没有一部不是直面当时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力作。其中,《抉择》达到其创作顶峰,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回顾这一段文学编辑生涯,我想说的是,文艺编辑在催生优秀作品的诞生过程中,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

二、文艺编辑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走精品出版之路

面对经济大潮,面对出版社内部设定的每年度利润指标的压力,文艺编辑不能乱了阵脚。在这方面,我有过教训。2008年,我担任文艺分社社长后,面临的是市场经济,我们开始与二渠道发行商合作,全部书稿按畅销书运作,图书封面十分醒目,导语十分抓人,发行到了机场、车站、码头,非常热闹。可是由于这些图书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平庸,有的甚至是剪刀加糨糊之作,根本谈不上思想和艺术价值,便决定了这些图书只能是一次性消费,看完就扔,毫无保留价值,过眼云烟,不可能重印,也卖不出影视改编权。几年下来,编辑们非常累,我自己也非常不满意书的内容。但出于生存创利的需要,只好将就编辑着出版着。我心里想,等经济实力雄厚了,再想办法去组那些好作品吧。可是后来,又开始对每一个文艺编辑规定利润指标,即除了挣出自己的工资外,还必须完成十多万的年度利润。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们只得把注意力放在补贴书上。也就是带钱的书就出,不带钱的书,除了世界名著一律不出。于是多年来,我们忙于赚钱,忙于完成年度利润指标,虽然念念不忘一定要编辑出版那些反映当前时代和社会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但实际上几乎极少有精力和时间去策划去组织。利润像紧箍咒一样套在编辑的脖子上,编辑的职业荣誉感渐渐地几乎丧失殆尽,脑子里几乎只剩下钱钱钱。在利润面前,编辑找不到自己的社会坐标了,甚至产生了一种没有职业前途的感觉。结果是并没有挣到多少钱,经济效益谈不上,社会效益自然也谈不上。

到了2014年10月,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我们听了,激动万分,真是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啊。习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的文艺编辑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指出了我们肩负的责任,告诉我们究竟应该编辑出版什么样的文艺作品。作家应当以人民为中心而创作,而我们文艺编辑则应当以人民为中心而编辑出版,为我们这个辉煌的时代鼓与呼。我的文艺编辑出版工作经历也严重地告诫我,文艺图书的编辑出版,应当且必须回到抓质量、抓精品的正确轨道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文艺编辑工作者一定要保持定力,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这样才能找到文艺编辑在社会中的应有坐标。

三、文学编辑必须重视扶持文学新人

文学史表明,许多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往往是他的处女作,也就是他还是文学新人时的第一部作品。可是,我们的许多文学编辑都习惯把眼光盯着知名作家。知名作家要加强联系是对的,但要真正发挥文学编辑的引领、导向作用,核心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培育文学新人。

我这里再举一个自己经历的例子。《背叛》,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25岁女孩创作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在我社出版前,这部稿子已被多个出版社枪毙过。我拿到稿子后,认定这是一部难得的反映当代高智商犯罪的灵魂忏悔录,修改后应可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正能量反响。经过总编辑会议激烈讨论,我以脑袋担保此作品会打响,总算获得通过,即同意修改后出版。我于是直接担任责任编辑,修改出版后,果然读者来信像雪片一样飞往编辑部,许多读者还将书中文字抄下来作为座右铭。该书接着一再重印,报刊转载,影视改编,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巨大丰收。

经常有好朋友问我,我们也想出文艺精品,谁愿意出那些没价值的书呢,可是好作品在哪里啊?我怎么就碰不到呢?还是你运气好,你是获奖专业户,好作品都跑你那里去了。我说,好作品,就在我们大家的身边,可能就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中;关键是我们编辑自身想要编什么,必须有自己的定力,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部稿件,并认真阅读,而不是看作者有无名气,这样就一定能在沙漠中发现金子。而究竟什么是好作品?我想,其实就是那些能让你这个责任编辑从灵魂深处震颤、共鸣,甚至流血的作品。这一点,责任编辑应有绝对自信。能让你这个职业读者感动的,就一定能感动社会读者。而这样的好作品,往往就在那些文学新人之中。而他们也是最需要文学编辑去肯定、鼓励和扶持的人,他们的作品也往往是最真实、最原始地反映着社会与人生,情感最真实、思想最贴近生活现实,最具有认识现实社会人生的价值。文学编辑则在这种阅读、研判,不断推出新人中获得社会存在价值,从而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并获得职业的荣誉感和崇高感。成名的作家是有数的,而未成名的文学新人则是无数的,且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背叛》的编辑出版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25岁文学新人的法治长篇小说命运的曲折坎坷历程。可见,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是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的,审阅和推出是有风险的。首先是出版社内部一二三审之间能否形成一致意见,意见不一致时,是放弃,还是坚持?这需要抉择,而抉择就有风险。如果文学编辑一听说作者从未出过书,就轻视她,而不认真阅读作品,结果就只有让《背叛》永远是一堆草稿纸,永不见天日了。当然,出版社也就会失去一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机会。

总而言之,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对照自己的工作,我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得的最大体会是,凡是我在编辑出版文艺图书时,符合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也就是编辑那些以人民为中心、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当前社会生活的好作品时,就既产生了好的社会效益也产生了好的经济效益;凡是我在编辑出版文艺图书时,不符合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也就是编辑那些迎合市场的、平庸的、格调不高的、一心想快点多换点人民币的、急功近利的作品,反而赚不到多少钱,也就根本无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因此,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习总书记的讲话就是我们文艺编辑工作的指路明灯。

非常感谢中宣部出版局召开这次学习班,使我有机会聆听这么多讲课老师传递的深邃的思想和智慧,使我能更进一步加深对习总书记的讲话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我非常珍惜!同时,我还要感谢这么多天来同学们给我的许多的启迪,使我感受到文学编辑这个职业还有这么多人在坚守,让我充满敬意!诚挚地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文艺分社社长、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执行副会长。本文是根据作者在2016年9月23日中宣部出版局举办的“全国出版单位文艺编辑培训班”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讲话文艺
1942,文艺之春
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人工智能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未来研究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注水”讲话
□文艺范
男朋友